童贯的大军在七月初六班师回朝,郭药师和张觉在平州为天兵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大宋金军衣甲鲜明,刀枪如林,旗帜遮天蔽日。
大军绵延三十里,燕京的民众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阵容的军队,纷纷走出来看热闹。
童贯骑在马上,觉得志得意满,此生足矣。
燕云被杨元嗣抢了头功,自己能够将这件事做完,也算是功德圆满,足够名垂青史了。
禁军沿着驿道南行,一路上各地驻军散去,只剩了汴梁禁军。
大军到达汴京的时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在徽宗和汴梁民众眼中,禁军是在燕京血战,大胜金军而归。
童贯随行的四千多首级也标明了禁军的赫赫战功。
后军还拖着成千上万的牛羊,没有完工的箭楼云梯等等。
徽宗派出了高俅和蔡京亲自来接待,高俅自然不会对童贯有什么好脸色。
蔡京倒是满脸微笑,口中称贺。
童贯自谦道:“下官能够成此全功,全靠官家英明和各位同僚帮衬,在此谢过!”
蔡京等一众官员急忙回礼,场面十分融洽。
徽宗亲自接见了童贯,听他口述燕京战场的经过。
童贯早已经有了预案,说的绘声绘色,惊险无比。
最高级的骗术就是能够将自己也骗过,童贯早已经到了这个境界。
在场的所有大臣不时发出一阵惊呼,又佩服童枢密的运筹帷幄,屡次化险为夷。
禁军的几个将领也在店中,苗傅听的身临其境,好似自己也参与了这次恶战,对童贯佩服不已。
所有的参与北伐的禁军将领都知道童贯在胡说八道,但是没有人会去戳穿。
因为不论如何,金军确确实实是退了。
众人都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人能够拒绝马上到手的封赏。
徽宗听了大喜,当场就让童贯拟定封赏文书,论功行赏。
蔡京和梁师成一起贺道:“陛下如此英明神武,正是应该夸耀国力,震慑肖小。”
“泰山封禅大典,宜早不宜迟。”
本来徽宗定好的日子被燕云的战事所扰,不得不将日期推迟。
现在发现金国也不过如此,这件大事还要继续推行的好。
徽宗点了点头,缓缓道:“这事情还要蔡爱卿去办,众臣务必要全力配合。”
朱勔刚从太湖运来一块奇石,造型好似一位仙女,十分动人。
徽宗看议事已经完毕,着急回去看奇石,急匆匆的下朝了。
不到半月时间,汴梁到处传说,童贯要封王。
杨元嗣能够凭借着收复燕云的功劳封王,理论上来说,童贯应该也可以。
但是他们两个有个最大的不同,杨元嗣相貌英俊,武艺高强,
童贯虽然功劳也够了,长得也是高大魁梧,
不过他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童贯是个太监!
大宋历史上来说,太监封王,闻所未闻。
这下连蔡京也忍不住了,这个事关大宋的脸面,
现在讲究的又是丰亨豫大,最要的就是脸面,不能失了脸面。
徽宗其实也是先放出风声来,试一下各方人物的反应。
太学院反应是最激烈的,本来大宋文人为尊,最看不起太监。
童贯如果封王,是整个大宋的耻辱。
太学的学生都纷纷上书反对,徽宗看着群情激愤,知道这件事情急不得。
他私下里安慰童贯要忍耐住,等封禅后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做成。
童贯沉寂的野心又重新开始萌发,别人反对都没有用
只要徽宗答应了,这件事铁定就能办成。
不过等待的过程总是让人煎熬,好在徽宗又给他安排了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让他来不及去烦恼。
徽宗决定要将这次封禅做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整个大宋朝廷的重要官员几乎全部都要参加,徽宗的后宫也要随行。
这么重要的场合安全一定要有保证,从汴梁到泰山,一路上经过的穷山恶水也不少。
徽宗认为此时已经是天下太平,对于路上的安全,不以为意。
高俅可对民间的情况非常了解,万一那位好汉想着要干一票大的,那结果就不好收拾了。
虽然高俅部下有三衙的禁军,可是要保证万无一失,还需要童贯的枢密院动用整个汴梁的禁军才行。
童贯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向朝廷文官和仕子们展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蔡京听说徽宗安排童贯负责封禅大典的护卫,心里也明白了徽宗的用意。
他亲自登门拜访童贯,跟他商讨相关事宜。
这两个老家伙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无间,开始认真准备起来。
杨元嗣回到登州后才发现徽宗给他的旨意已经早就到了郡王府。
赵纬纶笑着拿出徽宗的亲笔御书给杨元嗣过目。
杨元嗣看完后也笑了起来,原来徽宗的意思是郡王劳苦功高。
这次就不要去燕云了,童贯和禁军足已应付金人。
虽然这里面有徽宗的私心,但是不得不说,官家的判断是正确的。
杨元嗣去或者不去,这次金人肯定都会撤退。
赵纬纶听了杨元嗣的转述,对于金人的行为也迷惑不解。
不过他的心思比杨元嗣要更加细腻,问道:
“如果仅仅是为了欺骗朝廷,金人不用如此费心费力,只要派一支偏师虚张声势就可以了。”
“既然完颜宗望都亲自率军南下,说明他们所图甚大。”
杨元嗣说道:
“金人善于声东击西,我是怕他们将朝廷注意力都吸引到燕云,然后在西边做文章。”
自古草原游牧南下,燕云和山西都是捷径。
西线只要能够突破大同盆地或者沿着黄河一路南下,都能够突破中原腹地,对汴梁产生威胁。
完颜宗望的大部分骑兵都在西京,完全有发起突袭的条件。
这个时候杨元嗣提前的布局就显现出来了。
金人要想突然南下,肯定瞒不过草原上的蒙古部落。
杨元嗣的商队现在已经可以在草原上畅通无阻,传递消息更是迅捷。
他立即亲自写了一封信,让登州的探子带给长孙信,如果金军有什么异动,一定要提前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