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雨竹大喜,在她直属的执事中,便加了矿产部,由冯子龙任矿正,其下有矿洞头、选矿头、烘炉头等等,在这三百“矿盗”中选用。

林雨竹也不亏待他们,为了保障这三百人衣食无忧,同样给他们计工分,用来换取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还承诺矿产分给他们三成。

冯子龙等人干劲儿十足,也不提什么过年不过年的,只在牛家坳休整几日,便出去采矿。

然而,毕竟此时已是冬月,昼短夜长,冬雨频繁。

户外温度不过十来度,矿道湿滑,铁镐等工具也脆化易断,此时只能寻几处露天矿点,或者浅层矿开采。

安排好了领地内的种种事务,林大伯带着林家大部分男丁回向阳村过年。林雨竹一家只有林老头、林大桥回去了。

林家三代的几个小女娃和王家六姐妹,则留在林凰堡。由林雨竹安排大伙儿,度过加入林凰堡的第一个新年。

林家祖坟在村里,过年祭祖是不允许女性参与的。因此,林雨竹也就没回向阳村。

阿依娜回了盘龙寨,按土家人的习俗,摆手祭,需要她回去唱祭歌。

林凰堡中的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民,过年习俗各有不同。要是照顾到所有人,这新年活动可就太多了。

林雨竹召集堡中,来自各地的老人商谈,又加上她的想法,定下了流程和各种活动。

众人都是背井离乡投奔而来,虽然有不少人重刻了祖宗牌位,也不能在集体过除夕时祭祀,而是初一回家各自行事。

到了大年夜,林雨竹便想了个删繁就简的花样:

众人先是以竹筒盛潭水,掺入梅花瓣行净手礼。

其后以面粉捏的猪、豆粉塑的鱼等五谷俑为祭,向各路神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最后,众人将承载愿望,或是写有祷词的木片投入火塘祈福,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这样许愿。

民以食为天。

过年最重要的是聚餐,别的事能省就省,吃饭这事可是万万不能俭省。

林凰堡的团圆宴,出了两道特色年菜:百纳锅、逃荒饼。

所谓百纳锅,却是堡内用新采铁矿石打造的超大号铁锅,圆面阔达三米,扔进去十头活猪都装得下!

底层铺就新收获的秋土豆、萝卜等物;中层铺满腌鹿肉、腊野猪肉、狍子肉等肉食;顶层则浮着鱼丸、荸荠,以及大伙儿没见过的虾饺。

关键这大锅里,林雨竹还放了大量众人看不出名堂的调味料,起锅烧油之时便是异香扑鼻。

百纳锅太大,堡内又无高手铁匠,因此打造得有些厚,自然熟得慢些,众人便先吃其他食物。

只是,这百纳锅也不必吃,光闻着那香味,就馋的众人直流口水。

逃荒饼倒不是什么美味,反而是整个年菜中最难吃的东西。却是由每家每户各自贡献一点杂粮,和着面粉烙成大饼。

除此之外,还有榆树皮糕、观音土饼等物,不过数量都不多,每人分得一小块提醒大伙莫忘本就是,也没人监督谁吃谁没吃。

分食之际还要说句吉祥话,“年年庆林凰,岁岁不逃荒。酒旗遮吏役,稻浪没豪强!”

相比这些忆苦思甜的糕饼,用山中红色野果,蘸着糖膏做的冰糖葫芦,以及装在陶罐中的提神汤,可就极受小孩子欢迎。

尤其那所谓提神汤,福妮和吵着非要留在堡内的虎头,开始还不敢喝,只因那玩意儿看着黑乎乎的还直冒泡,实在有些骇人。

林雨竹笑着哄劝两人,“难道我还会害你们两个小娃娃不成?这可是极好喝的,我攒了这么久才得十来罐,就为留着给你们过年喝。”

福妮对自己娘亲有些盲从,尽管心中害怕还是闭着眼睛抿了一小口。虎头得了她的保证完全放下心来,咬牙切齿的猛灌了一大口。

岂料,他俩刚喝完便相继“哏喽”一声,把同样没回村过年的张氏骇了一跳,连忙抱着虎头拍打,想让他吐出来。

同桌共食的王氏还以为两个孩子中毒,顿时有些诧异的看着林雨竹。

“娘、嫂子,你们不用紧张,喝这个会打嗝儿,缓口气就好。”林雨竹忍住笑,拿起杯轻啜了一小口,也不由得轻轻打了个嗝儿。

还不等王氏、张氏再说什么,两个小家伙眼睛瞪得溜圆,“啊!太好喝了!我要疯!这是什么啊!”

林雨竹得意一笑,“看吧,信我的没错。傻孩子,我会骗你们?好喝的要哭了吧?这就叫提神汤!”

“你俩别光顾自己喝,好东西要学会分享。小鹿、小狸、小兔、小鱼她们跑哪去了,快叫过来一起喝。”

福妮忙抱起一罐子提神汤,“娘,她们去牛家坳给小伙伴们分怡糖了。我送一罐子提神汤给她们好不好?”

林雨竹闻言脸色一变,“这么远的路,天又黑了,怎么她们去了牛家坳?谁送她们去的?”

王氏接过话茬儿,“啊,是你牛伯伯来这边过年,他那些孙子孙女没带过来,小鹿她们想要去,你牛伯伯问过我后,让牛大郎套车送她们过去。”

“哦,这样。牛伯伯也是,叫他们都过来的,结果只来了几个大人,小孩子一个没带。”林雨竹这才放下心来。

她看了看福妮又连忙劝,“天黑路远的,你就别巴巴的记着她们了,晚点我让你牛阿爷捎两罐子回去也就是了。”

福妮闻言,这才放下罐子,乖巧的答应一声,便和虎头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个不停,笑得眼睛直冒小星星。

能到林凰堡主峰过年的,自然不是所有人。总共摆了二十桌,不过两百人而已。

这些人要么是有执事的,要么是有些名望的,要么是有些本事的。

像牛家坳如今有五十二户,也只是牛老汉、乔老头、叶老头三家各带了几个儿子作为代表来参加年庆。

年夜饭吃了整整三个时辰,众人推杯换盏喝起酒来。

几桌女子,也是一边笑着闲谈,一边喝起甜酒。

这期间有人点起木柴、黍秆、松枝等垒成的柴塔,有人起哄着玩些酒令、游戏,还有人拿着竹竿敲打灰堆。

热闹着直到吃完接神饺子,忽然外面火光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