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提亲这个话题,客厅里的众人都高兴了,宾客之间瞬间拉近了距离。
兰草不时瞧瞧胡公子泛红的脸,心里乐开了花,她家的姑爷还是个害羞的郎君。
张三爷也是哈哈大笑,从正月到现在,夫人一直叮嘱他把这事放心上,今日他的心中大定了。
此番府城一行,押胡公子的案首,张三爷大赚一笔,倒卖一批药材又赚一笔!促成了妻侄女的亲事更能令夫人开怀。
午膳后,客厅里饮茶谈笑间,从后院传来《秋月照茅亭》的古琴曲。
三郎听到熟悉的古琴音,心中暗喜。
前几日他正在读书时,书房里传来《秋月照茅亭》的古琴曲,墨言还去后院寻了半晌,原来这难弹的古琴曲竟然是兰小姐在抚琴弹奏。
兰小姐真不愧是出自书香门第的闺秀啊!
三郎想到阿姐十五岁时,在家里帮阿爹操持家务,种菜、养鸡、做饭、洗衣、做鞋子……
农家与书香世家果然天差地别!
茶过三巡,夕阳西坠。
冯铭轩和三郎起身同兰山长夫妇告辞。
三郎将玉兔捣药的青田玉章双手交与兰夫人道:“师母,这玉章是学生挂在笔架上的小挂件,学生读书疲累时,经常把玩。劳师母转送兰小姐,也让她得空时瞧瞧解闷儿!”
丫鬟兰草在一旁为小姐高兴坏了,胡公子笔架上的挂件,还是青田玉章,这么重要的挂件都送给了小姐。
兰夫人微笑接过玉章道:“胡公子有心了!”
兰山长和张三爷一起把冯铭轩和三郎送到半月台口,三郎转身对兰山长深深一揖,再转身离去。
山风猎猎,柳枝依依。
兰山长目送冯铭轩和三郎走院后,再怅然若失道:“唉……果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张三爷黯然,他的女儿也十四岁了。
后院兰安真的闺房里,奶娘送来了一碟麻糖温声道:“姑娘尝尝吧,这是今日的客人带来的点心!”
接着兰夫人也进入闺房道:“真儿,今日母亲见了胡公子,心里甚是满意!诺,这是他带给你把玩的玉章。”
兰夫人将玉章放在书桌上,尝了一块麻糖后离开了女儿的闺房。她边走边思忖,她们家给女儿准备十里红妆、田产铺子做嫁妆自是不现实,既然胡家准备提亲了,嫁妆也得准备起来了。
冯铭轩和三郎回到半山亭后,想到后日就能回家了,二人的心里都激动了!
冯铭轩温声对小舅子道:“后日我们就要回云城了,明日我们一起去茗月银楼给你阿姐和鸿儿买几样首饰。
来府城快一个月了,逸尘一心准备院试,明日一起逛一逛府城。等你在月见书院求学后,姐夫和你姐就不能陪你住在府城了,明日正好带你和墨言一起熟悉一下府城。”
想到阿姐和小外甥修鸿,三郎脸上的笑意浮现。阿姐若得知他考中了秀才该有多高兴?
第二日,又是主仆四人一起,小马哥驾着马车出行。
朝阳升起,笼罩在府城上空的雾气渐退,屋脊层叠如鱼鳞,金光勾勒出飞檐翘角。
月见书院里的晨钟响起,钟声随风掠过屋脊,惊起一群灰鸽,翅上镀着一层金光。
三郎和墨言坐在马车里的窗边,把这繁华的府城尽收眼底。街道两侧店肆高挑旗幡:茶旗青、酒旗红、赌坊金幡随风猎猎。
也有菜农挑菜担往集市而行,扁担吱呀,菜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儿。
屠夫提刀过市,铁环碰撞,铛铛作响。
绸缎庄伙计抖开一匹湖绉纱,色如晴空,引得妇人驻足啧啧赞叹。
又有书肆伙计高声吆喝“新汇院试题卷,案首答题技巧”!
还有乞丐倚墙而坐,竹筒里几枚铜钱叮叮,却竖起耳朵留心着行人的各种交谈。
每经过一道巷口,冯铭轩就仔细的介绍给三郎和墨言记住,就是误入偏巷,也能在兜兜转转中快速回到主大街。
再次进入茗月银楼,冯铭轩不由得记起两年前陪娘子买首饰的情景来,又想起家中的小碍眼包,不禁勾唇莞尔。分别了近一个月,他的妻和他的儿总能让他的心里温软一片。
冯铭轩给妻子买了一整套羊脂玉首饰,玉色温润,都雕刻了含苞待放的玉兰,正衬妻子温婉气质。
他给儿子选了一件麒麟送子长命锁,赤金打造,麒麟双眼嵌火红宝石,锁背鎏“长命百岁”字样。最后给碍眼包选了一对蛟纹金手镯,镯上坠一对小赤金铃铛,想到儿子挥舞着小手时铃铛叮当作响,他的心里软了又软。
他给小舅子买了雕有“及第”小字的玉簪、錾花金冠、梅花玉盘领扣、墨玉压襟、卧鹿玉带钩、小舟样玉扇坠。
眼见小舅子推辞不收,冯铭轩拍拍小舅子的肩膀道:“这些男子用的首饰,逸尘也得配备起来。你的同窗都有,你一个人没有,岂不是让他们另眼看你?再说,逸尘可以不佩戴,但你得有!再说逸尘中了案首,姐夫还没送贺礼呢!”
三郎收姐夫的礼物不计其数了,只能厚着脸皮再次收下。
随行的冯武和墨言,都收到了冯铭轩送的银簪,他们收下后也是喜滋滋的道谢二少爷!
午膳进入千味楼,掌柜的认出了冯铭轩,忙将主仆四人迎上三楼雅座,推窗便是东大街,热闹的街景尽收眼底。
八宝鸭、雪霞羹、金丝卷……
叫不出名的美食,三郎和墨言在千味楼吃过一次,这一次都能沉得住气没有惊叹失声了。
冯铭轩微笑,看看,见过世面就是不一样了,他的小舅子再无山村小儿郎的稚气。
“姐夫,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酒,想来喜报已经传到了云城……”
***
云城
这几天,顺子按二少奶奶的吩咐,每日巳时去县衙公告栏前看榜,舅少爷如若中了秀才,公告栏必定有红榜公布。
十八日院试出榜后,府衙将喜报经驿站向辖下十六个县传送。
二十日的巳时,顺子终于在公告栏上看到了红榜,舅少爷喜中案首!
云城今科参加院试二十名童生,三人中了秀才,其中院试案首出自云城!
县太爷高兴得捋须大笑,云城上一次的院试案首还是十年前的朱酉己。
可喜可贺!
来自兔儿领镇乡下的农家小子胡逸尘,中了小三元,开创了农家子参加科举之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