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遭逐后我穿梭位面封神 > 第六十八章 五十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豆腐坊又添了十五口大锅。

留园地方不小,就住了管月娆一个主子,专门腾出一个院子做豆腐坊,还是有很多院子空着。

“小姐,大锅架好了,不做腐竹吗?”

如意面有疑惑。

与商家协议签了,大灶砌好了,铁锅也架上去了,小姐怎么没有开工?

“急什么,你问问张良,现在还买得到黄豆吗。”

“啊,买不到黄豆了?”

张良适时解惑,确实是买不到黄豆了。

世子的豆腐坊已经开工了。

“小姐,世子在乐平县专门开了一间卖腐竹的干货铺子,一斤卖五十文!”

“卖五十文!”

如意惊呼。她家小姐批发给商家是二十文,商家加价也不过卖二十五文,世子开铺卖五十?!

“小姐,那我们也加价!”

张良摇头,“咱们加价,也卖不过世子。”

管月娆点头,“确实。”

卖不过。

陆尚安做为北齐下一任主人,他有人有权,黄豆能买到断货,铁锅也能垄断。别的商家想效仿,黄豆还好说,别处买了运过来就是,可铁锅能买几口?

有钱也不是办不到。但敢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她能买到这么多铁锅,还是张良借了王府的名头。

“小姐,那几个商家主动跟咱们提价,说愿意出到二十五文。说他们不敢在北齐卖,要运去别处,中间要花费不少,不能按世子那边的价向咱们买。”

管月娆沉吟一番,点头同意。

二十五文一斤,她毛利能有十文,一月六千斤,就有六十两的收入。

若能细水长流,一年也有些小钱攒。

“库房的黄豆,还能支应多久?”

“应该还能支应两个月。”

管月娆心里盘算一番,陆尚安断她财路,如今又垄断了黄豆,这账还是要摊在他头上。

吩咐张良:“去跟关胜说,我们留园每月需要一百三十石黄豆,让他主子提供。并帮咱们运过来,价格我可以比市场价多付一文。”

权当运费和辛苦费。

“如果谈不好,关胜也不必回留园了。而且那十个护卫也一并退回去。就说马上落雪了,我这边柴炭也没准备好,要么我回庆元府过冬,要么我回京城。”

威胁谁不会。

“是!”张良大声应了。

让世子提供黄豆,能省不少事。虽然价钱多加一文,但小姐没有人手,采购上不如世子便利。

今年小姐已经开荒的地,种了冬小麦,蔬菜和大蒜,就没种黄豆。哪怕明年新得的那十五顷地都种上黄豆,自给自足,也是明年秋天后的事了。

张良黄豆没收到,不过依着小姐的吩咐,不仅把乐平县的大蒜收了干净,还带人往更远的地方采购,又收了几个库房的大蒜。

便又问起这事。

“小姐难道要用大蒜做腐竹?那能吃吗?”如意眉头紧皱。

大蒜味的腐竹?咦~~

反正她不吃。

“难道我就喜欢吃?”管月娆瞪她一眼。

“那小姐又买这么多大蒜做什么?”钱没见着,还往外掏不少,快没钱了!

这回银子真的见底了。

我不比你着急。“用来铺路,代替鹅卵石!”管月娆瞪她一眼。

“啊?”大蒜还能当鹅卵石?

张良也一脸疑惑地看向管月娆,小姐当真的?

他从未听过有人用大蒜铺路,代替鹅卵石的,难道有什么特殊功效?

扭头见小姐一脸戏谑地看着他们,忙低下头。

小姐又开玩笑了。

小姐似乎到了落风镇以后就很爱开玩笑。比在京城时更有生机和活力。

见反应过来的如意又是生气又是跺脚,张良扬了扬嘴角。

“那小姐可要招人?”

管月娆点头,“要。再招十个女工一个烧灶的婆子,并二十个短工。短工……”

想到落风镇老人多,女人多,孩子多,青壮却没几个。叹了口气。

“短工,八岁到六十,男女不限。按劳按量计工钱,一天工作五个时辰,包两顿饭食。”

八岁到六十,男女不限?那就是活计轻松了。

张良心里便有了数。

又听管月娆吩咐:“看看厨房那边可忙得过来,若是忙不过来,再请两个帮厨做饭。”

“是。”

厨房内,江杏花等人正在忙碌。

江杏花厨艺不行,但力气大,搬搬抬抬的活都由她做。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这有什么辛苦,不过是劈柴搬柴火挑水,或是到库房抬东西,能有什么辛苦。

有在地里忙活辛苦?

而且地里农活那样辛苦,她一月也攒不下来五百文。

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还有身上的新衣裳……江杏花低头抻了抻身上的衣裳,新的!

她都多少年没做新衣裳了。

有什么辛苦。

前几天才拿到月钱,回家爹娘他们都说她脸上又长肉了。她恨不得一直在留园做下去。

“听说世子妃又招工了!”

“真的假的?是豆腐坊还要人?”

“应该是吧,我听说张管事又买回十五口铁锅。”

“是真的,我家那口子还去帮着砌灶了呢。”

做腐竹好啊,世子妃豆腐坊的腐竹才做好,她们就跟着吃到了,可真是好吃,软软糯糯的,比肉还好吃!

“当初我还以为世子妃要做豆腐呢。”

害她在背后没少发愁。做豆腐又辛苦又不赚钱。再便宜她们落风镇也没多少人愿意天天吃豆腐。

而且落风镇也没多少人。这生意哪里能赚到钱。

结果虽然叫豆腐坊,却不做豆腐。

有一个女工从江杏花搬来的柴火堆里抽两根柴,往灶膛里塞了塞,“好像不是做腐竹。”

“不是做腐竹?”

众人都看向她,江杏花码好柴火也朝她看去。

“听说这回招的是短工,而且从八岁到六十,不论男女都要。”

短工?八岁到六十?

“那必是轻省活。”半大孩子都不比灶台高,能挑油皮?

老人也不行。没年轻人眼疾手快。

“可能是挑豆子,收干腐竹这些活呢?”

“好像不是。听说这回是按劳按量计工钱。和之前不一样。”

众人议论纷纷,不知这回世子妃又要做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