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 第50章 越不会妥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通常来说,一个王朝中,皇帝权威最盛、最能压制骄兵悍将之时,便是开国皇帝在世之际。

历经战火登基的帝王,其威望远胜承袭而来的君主。

可在陛下治下尚且如此,往后这些人还能干出什么,可想而知。

他们向来胆大包天。”

对于国家大事和整体局势,他们毫不关心。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从朝廷获取利益,填补自己的私囊,除此之外别无他念。

具备全局观念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人目光短浅。

或许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

许多人其实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若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不跟着做,岂不是显得不合群?岂不是太吃亏了?

涉及的利益太大,风险却微乎其微,这种诱惑实在难以抵挡。

明知故犯、一边懊悔一边继续犯错的人比比皆是……

韩成说着这些话时,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因沉迷短视频或游戏而虚度光阴,内心充满焦虑与悔恨的经历。

随着韩成的叙述,朱元璋心中怒火升腾。

军户作为如此关键的存在,竟然受到如此对待。

那么普通民户和匠户的处境,也就不难想象了。

在愤怒之余,朱元璋感到深深的挫败感。

这项户籍制度是他和众人精心设计的成果。

他曾以此为荣,认为它能够保护百姓,让他们过上较为安定的生活,也能确保大明的长久稳定。

然而,最终这套制度却被利用得漏洞百出,完全偏离了最初的宗旨。

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会变成这样?

朱元璋感到一阵茫然。

原本他是个十分自信的人。

但现在,连续听到韩成揭示出自己得意之作的后果,朱元璋开始怀疑自我。

难道自己的做法真的错了?

他陷入了困惑之中,思绪紊乱。

过了片刻,他注视着韩成问道:“难道我们制定的政策真的毫无价值?”

韩成摇头答道:“非也,陛下,您制定的许多政策确实行之有效。

比如您的户籍制度,尽管后来出现了不少问题。

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对大明内部的稳定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便没有那些由你亲手规划的制度存在,大明恐怕也难以支撑两百七十年之久。如今的局面,若非你的政策维系,早就溃散了。”朱元璋听罢韩成之言,满心疑惑。他原以为后期自己的决策已弊端丛生,怎料竟还有如此功效?

难道真如韩成所言,若无这些缺陷,大明的寿命或许还能延续得更久?这一念头闪过朱元璋脑海,却又很快被更大的迷惘取代。

打破王朝三百年轮回的法门,谈何容易?那些他引以为豪的创举,无一例外被韩成证明不过数十年便开始偏离初衷。

“朕究竟错在哪里?”朱元璋急切地注视着韩成,等待答案。

韩成缓缓开口:“陛下,您的错误在于总想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万世不易的方案。您希望用单一政策彻底解决问题,可这绝无可能。社会发展催生新情况,旧规无法包罗万象,政策需随势而变。”

韩成与朱元璋谈天论地,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他这么做,一方面因为觉得朱元璋那种追求永恒不变、一劳永逸政策的想法过于天真,可能会引发很多麻烦;另一方面,他想借此机会转移朱元璋的注意力,从关于太子朱标的事务上岔开去。

就比如当前的户籍政策,乍一看是极为必要的,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它的作用会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如果固守旧制,恐怕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韩成心里另有打算,今天是中秋节,他与宁国公主的关系正处在微妙阶段,可不想被朱元璋搅局。他打算利用这一天的美好氛围和系统赠送的月饼,好好增进与公主的感情,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也好。若是被朱元璋纠缠于朱标的话题,这难得的好日子就毁了,他的计划自然也会泡汤。

且说,韩成并非有意隐瞒朱标等人的事情给老朱知晓。

只是老朱选的时间实在不太对劲。

上次他不小心提到永乐大帝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

这次又是中秋节这样的喜庆日子。

只能说,老朱确实懂得挑时间啊!

时间点真是巧合得很。

“时局?所有政策都有时效性?”

“没有亘古不变的政策?”

“政策需随形势而变?”

朱元璋低声沉吟。

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

韩成的话,传入他耳中,犹如惊雷震耳!让他恍然大悟!

原来韩成所讲,正是点醒了他陷入的思想迷障,竟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是个极其聪慧且有能力之人。

不然他也不会从最低层开始,一步步攀升,最终坐上这个位子!

然而,他因出身和时代的限制,在很多事情上的认知有所不足。

但只要有人开导,他就能迅速领悟。

特别是听韩成讲述了许多后世之事,得知那些在他看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后世竟面目全非之后,他对韩成所说的话理解得更为透彻。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怪不得!

我说我精心制定的政策,后来怎么会变成那样!

朱元璋顿时茅塞顿开。

可很快,他又皱眉说道:“你的话固然有理,但这其中有个大问题!”

“治国最忌讳**,这样不仅会让官府失信于民,还会劳民伤财。

试问,若政策总在变,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盯着韩成。

韩成答道:“我的意思和陛下的担忧并不冲突。

并非说政策要频繁变动。

也不是说一旦调整政策,就要彻底否定过去的一切。

就拿户籍制度来说。

建立户籍制度确实很有必要。

当后来它不再适应形势时,完全可以基于原有基础做些修改。”

韩成提议,不妨让民众依自己心意更改户籍,或是设立统一户籍,废除民户、军户、匠户等分别。

韩成边说边给自己倒了杯茶,轻啜一口。朱元璋沉思起来。

片刻后,朱元璋双眼重新闪亮,情绪激动。

想明白了!

终于想明白了!

对呀,政策应随形势变化而调整,尽量契合当下状况。

但调整并非盲目,需基于原有根基上进行。

如此既能适应新形势,又不会太过突兀。

避免出现新政策不但没解决问题,还让事态更糟的情况!

妙极!

太妙了!!

简直妙不可言!!

“讲得有理!你确实见识不少!

今日听你一席话,收获颇丰!”

朱元璋望着韩成,难得地当面夸奖于他。

韩成听罢微微一笑。

心想,我这般努力转移话题,你也有所领悟,该是我告退之时,莫在此处碍事,也不必再问及朱标的近况了。

“那再跟咱聊聊,咱家标儿近来如何?

做了皇帝后,表现如何?”

朱元璋突然问出这话,令韩成措手不及。

他原本正竭尽全力转移话题,各种东拉西扯。

从成效看,也很成功。

成功把朱元璋的注意力引开,让他有所感悟。

按理说,此刻老朱应当心满意足离去,回去整理感悟,趁热打铁继续思考。

怎又提及朱标?

这不是让之前的努力白费了吗?

这老家伙,实在不够厚道!

为何非得选在这个节骨眼上问?

韩成心中满是无奈与抱怨。

“皇上,时候不早了,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关于太子殿下,还有很多话要说。

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

要不然……改日再向您禀报如何?”

韩成看着朱元璋,这般回应。

他实在不愿此时提起朱标的事务。

去想怎么追求未来的媳妇,岂不是比这事更惬意?

老朱连中秋都不让人清静!

“你忙的哪门子正经事?

不就是做月饼嘛,也算正事?

别忙了,待会儿我叫人给你送些过去。

徐兴祖亲手做的,味道极佳,吃了还想吃,吃不够呢!”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韩成就更没胃口了。

徐兴祖那几十年毫无变化的手艺,做出的美食能好吃才怪!

吃不够?信你才有鬼!

“小子,你这目光是什么意思?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对?

徐兴祖做的月饼,确实美味!”

韩成的目光让朱元璋有些不适。

“啊,对,是,好,嗯。”

韩成不想在这点上和朱元璋争论。

来自后世的他怎会不知,吃过苦日子的朱元璋吃什么都很香?

被韩成这么一说,朱元璋气得脸色都变了。

这家伙表面点头称是,可态度却让人恨不得揍他一顿!

“要不我叫人把做月饼的材料送来,你边做边说,这样总行了吧?”

忍住打韩成的冲动,朱元璋这样提议。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朱元璋先让步了。

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洪武大帝以强硬着称,最不怕的就是有人硬碰硬。

越是这样,他越不会妥协!

凭借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朱元璋克服了多少难关!

打败了多少对手!

整个明朝,除了皇后等少数几人,谁能和朱元璋顶撞还能全身而退?

更别说,朱元璋主动退让了!

这件事并没有传开,也没人亲眼目睹。

不然的话,必定会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