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心中暗笑,这老朱果然气量狭窄,区区言辞不当便耿耿于怀,似有报复之意。他以为抢先提到滇铜就能束缚自己,岂不知这是极大的误解。
“太子莫忧,儿臣并非执意主张滇铜之策。”朱元璋轻笑,“标儿,你听见了吧?非是父王狠心,实是你家韩先生自寻死路。”
朱元璋笑意渐深,眼神中透着一丝阴狠,对教训韩成已迫不及待。
韩成从容一笑,随即道出令朱元璋震惊不已的妙计。
---
韩成深知朱元璋的心思,与上次因惊惧而故作此言如出一辙。
然而,朱元璋若期待借此羞辱韩成,恐将失望而归。韩成早有应对之策,且与朱元璋的设想截然不同。
“陛下,先前在殿外您并未听清我的话。我所指乃是金银,并非铜币。
攻取西南虽能缓解铜荒,但当地金银矿产有限,根本不在我考量之内。”
朱元璋闻言,胡须微颤,脸色难看至极。
“原来如此,那就更让人好奇你的解决之道了!”朱元璋嘴上如此,心底却已做好准备:若韩成再无高见,待会定要加重惩戒。
他实在难以相信世间竟有如韩成所述般丰富的金银资源。
莫非这小子又要玩那套剿灭北元、夺回被掠金银的老把戏不成?
在大明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广袤的土地,那些地方虽大多未被深入开发,若与大明相比,可说是荒芜之地。
然而,这些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比如倭国,此地盛产白银,拥有众多银矿与金矿,尤其是银矿,储量极为丰富。以大明当前的实力,只要加以开采,几百年也耗不尽!
一旦占据此处,只要有能力挖掘,金银便能取之不尽。
根本无需担忧金银短缺,特别是银子不足的问题。
韩成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提及了小日子这片土地。
此前,当朱元璋询问关于手机之事时,韩成本想告诉他小日子有手机的存在,只是当时未能出口。
但此事并未被韩成忘却,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朱元璋关注这个地方,并使小日子臣服于大明。
经过反复思索,他认为除了手机之外,金钱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小日子的银矿必定会吸引朱元璋的注意。
因此,当朱标因医学院建设资金短缺而苦恼时,韩成决定将小日子的情况公之于众。
先让朱元璋及其家族感受到来自小日子的冲击,随后再送上一份“父爱”,将大明的影响力延伸过去。
韩成确信,一旦朱元璋等人得知这个消息,绝不会放过小日子。
毕竟,没有什么比源源不断的银矿更能打动这位对金钱执着追求、早已穷困潦倒的老朱!
当这位穷疯了的皇帝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时,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简直毋庸置疑。
“你所言可是真实?!”
韩成话音刚落,朱元璋那充满震惊与兴奋的声音便随之响起。
此刻的老朱已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怒意。
朱标与朱棣也被韩成的话深深触动,一个个神情振奋地注视着他。
如果韩成所言属实,那么日后若能攻下倭国,确实可以解决大问题。
不过,尽管几人都对此充满期待,但内心仍存疑虑。
毕竟这与他们以往的认知差距甚远。
在他们看来,倭国不过是一个岛屿小国,弹丸之地,多为蛮夷聚居。
这样一个地方居然如此富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何必骗你?自是真的,此地金银丰饶,尤以白银为最,这已是后世共识。”
韩成说着便取来纸墨,于其上勾勒起来,很快描绘出了倭国大致的地形图。
“此乃倭国概貌,虽与实际略有差异,但整体无误,可资参考。”
朱元璋与朱标见识过韩成那堪比草书的绘画技艺后,对他口中的“抽象”深有体会。
韩成称其抽象,必是相当抽象无疑。
“这倭国怎生如此模样?像是条拖着长尾的蛆虫。”
边上朱棣瞧见韩成所绘之物,忍耐片刻后终于按捺不住,直陈内心直观感受。
原本韩成还认为自己画得规整,如今被朱棣这般形容,再看自己的作品,顿时陷入怪异氛围。
确实有些类似长尾蛆虫。
“韩成,你平日多练练字,字写得刺眼也就罢了,连画都让人不适。”
朱元璋忍不住开口调侃。
韩成暗自耸肩:“或许,这形状本就如此?”
韩成这一句话竟让朱氏父子一时语塞。
随后,韩成提笔在这长尾蛆……不对,是倭国地图上,凭借记忆用点标记位置。
“这些点便是着名大型银矿所在之处。”
韩成搁下笔,向围在一旁的朱元璋、朱标、朱棣解释道。
此时韩成坐,三人站立。
“一,二,三……”
屋内响起朱棣的计数声。
“二十四?竟有这么多?!”
待数清那些点的数量后,朱棣语气中透着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未免太多了吧?
朱元璋和朱标同样震撼。
反复核对后确认确有二十四处之多!
难以置信,这么个小地方竟藏着如此多银矿!
惊讶!
实在太过惊人了!!
“总共二十四个,这不过是大型银矿的数量,若算上那些中型、小型乃至微型银矿,数目还会大幅增加!”
韩成用一种带有诱惑力的语调说道,继续向老朱父子三人推销倭国的银矿资源。
话音刚落,韩成就察觉到老朱的气息变得急促,眼眸里仿佛燃烧着烈焰。
但他并未就此停手,而是打算再煽风点火。
他提起笔,在纸上画了三个同心圆,“这三个便是大型金矿所在的位置。”指着其中一个圆圈,韩成说道:“据我所知,自从我来到这里,这个金矿产出的黄金已超过两百五十吨。”
韩成说完后静候朱元璋父子的惊呼。
两百五十吨黄金啊!这一消息的震撼力该有多大?
朱元璋父子必定会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惊得不知所措!
然而接下来朱元璋、朱标、朱棣的反应却让韩成感到意外。
几人表现得很是镇定,甚至朱元璋还略显不满地皱眉,似乎觉得数量太少。
预料中的轰动并没有出现。
韩成愣了一下。
难道朱家人的胃口这么大?
两百五十吨黄金啊!
他们的反应竟如此平淡?
“那个……韩成,两百五十吨黄金是不是很多?”片刻后,朱标开口问道。
两百五十这个数字听着吉利又小,用来形容黄金,并未让他们产生太大震动。
听到朱标的疑惑,韩成眨眨眼,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习惯以两来衡量黄金。
对于‘吨’这种计量单位,他们根本没有概念。
“真的很多!”
韩成坚定地点了点头。
真的很多?
朱元璋并不相信。
二百五十并不是个大数字。
“吨是我们后来才有的重量单位,一吨等于两千斤。”
“多少?!!”
原本觉得两百五十吨不算多的朱元璋,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
“两千斤。”
韩成平静地说完。
一吨等于两千斤?!
“啊!”
朱元璋张口结舌,倒吸一口凉气。
朱标与朱棣同样震惊不已,之前觉得二百五十吨黄金不算少,此刻却全然改观。
“一吨黄金两千斤,一斤十六两,二百五十吨黄金……”
朱元璋一时无法得出结果。
他急忙转向朱标道:“标儿,你快算算这是多少!”
朱标被父亲的话唤醒,迅速开始计算。
一番紧张推演后,看着自己写出的数字,他大吃一惊。
用力揉揉眼,又默默重算一遍,更加谨慎。
连续算了三次,确定无误后,朱标才抬起头,满脸惊愕。
“标儿,到底有多少?”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追问,简直被这个问题折磨得焦躁不安。
一旁的朱棣也抓耳挠腮,愁眉苦脸。
“八百万两!!
二百五十吨,就是八百万两黄金!!”
朱标声音微微发颤。
堂堂太子殿下竟被这数目吓得如此失态!
八百万两?!!
竟然是八百万两?!!
朱元璋被这个巨大的数字震慑住了!
尽管早听韩成说过一吨等于两千斤,他也意识到二百五十吨黄金绝非小数。
可听完朱标报出的八百万两后,依旧震撼无比。
朱棣双眼瞪得溜圆!
虽身为燕王,身份尊崇,却从未见过如此巨量的黄金!
那个偏远的小岛国,居然藏有这般财富?!!
而且,这只是单个金矿的产量!
实在令人咋舌!
韩成见三人反应如斯,内心甚感惬意。
这才对嘛!
朱家人的定力不该如此出色!
心情舒畅的韩成决定再添把火,他今日必定要让倭国在这些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八百万两黄金,这不过是我在穿越来到之时,已开采的数量而已。”
直到我穿越至此,这座金矿依旧未曾停歇地被挖掘。粗略估算,再挖出数百万两黄金应不成问题。”
韩成懒散的声音悠悠传来。
其实,他也不确定这个金矿是否还能产出这么多黄金,但这并不妨碍他根据现有情况作出合理的推测。
明朝与后世的斤两存在差异,明朝的一斤比现代要轻一些这种事,韩成并未提及。
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他目前只希望给予朱元璋等人足够震撼!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