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砸在纪委大楼的玻璃窗上,噼啪作响,仿佛要将这深夜的寂静彻底击碎。晚上十一点,被约谈超过48小时的采购员陈斌突然情绪崩溃,他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原本还算镇定的眼神此刻写满恐惧,哆哆嗦嗦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加密U盘,声音带着哭腔:“我说……这里面有他们的全部勾当,我再也扛不住了。”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审讯室外的林江精神一振。他立刻联系技术科的小李,两人抱着笔记本电脑直奔防汛值班室。值班室里灯光昏暗,只有电脑屏幕发出的冷光映照着两人的脸。小李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一行行代码在屏幕上滚动,解密进度条缓慢爬升。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窗外的暴雨没有丝毫减弱,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两人心上。

凌晨三点,当解密进度条终于跳到100%时,林江和小李同时倒吸一口凉气,瞳孔骤然收缩。屏幕上弹出的文件夹里,密密麻麻的转账记录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将多个账户紧密连接。而某副县长赵伟的名字,在转账备注和收款人信息里频繁出现,仅2023年一年,涉及他的转账金额就高达五百余万元。

“难怪每次工程验收都能顺顺利利过关,原来问题出在这儿。”小李伸手滑动鼠标,放大其中一张隐藏在文件夹深处的照片。照片拍摄于城郊某豪华度假村,赵伟穿着休闲西装,亲昵地搂着供应商老板张强的肩膀,两人脸上满是笑意,背景里停泊的游艇编号清晰可见。林江立刻让小李调取游艇登记信息,结果显示,这艘游艇正是张强名下的资产。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文件夹里一份施工日志对比版,彻底撕开了工程质量的伪装。原始施工日志明确记录,2023年7月15日,新坝三号坝段因遭遇特大暴雨,水位超出安全施工标准,被迫停工一天。但与之对应的混凝土抗压检测报告上,却赫然标注着“当日连续施工,混凝土浇筑质量合格”。

看到这行字,林江猛地拍了下桌子,尘封的记忆瞬间被唤醒。“我记起来了!那天我正在省水利厅参加防汛培训,代班负责现场监理的是物资部主任的表亲刘峰!”他立刻翻出当天的培训签到表和监理记录,两份文件上的签字时间完全对得上,刘峰的监理日志里,对停工一事只字未提,反而写着“施工正常,符合规范”。

事不宜迟,林江和小李当即决定前往张强名下的水泥厂核实情况。两人冒着暴雨驱车出发,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一人多高的水花。凌晨五点,他们终于抵达位于郊区的水泥厂。看门老头裹着军大衣坐在传达室里,看到突然到访的两人,眼神里满是警惕。

林江没有绕弯子,直接表明身份,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老头犹豫片刻,最终接过红包,压低声音吐露实情:“每个月总有那么两三车‘特供料’,表面上和正常水泥没区别,实际上掺了三成矿渣,可包装上印的都是国标标号。张老板特意交代,这些料只能拉去新坝工地,别的地方一概不给。”说着,他起身指向仓库最里面的角落,“那里有扇暗门,剩下的劣质水泥都堆在里头。”

林江和小李顺着老头指的方向走去,推开积满灰尘的暗门,一股刺鼻的粉尘味扑面而来。昏暗的灯光下,堆积如山的水泥袋整齐码放,袋子上印的批次编号,与新坝工地最新一批进场水泥的编号完全一致。小李立刻拿出相机拍照取证,每一个水泥袋的编号、生产日期都清晰记录在案。

清晨六点,当调查组带着搜查令赶到张强的公司时,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会计正蹲在地上,将一摞摞账本扔进铁盆里焚烧。黑色的灰烬随着热气升腾,飘得满屋子都是。调查人员迅速上前制止,从火堆里抢救出尚未烧尽的账本残页。经过技术修复,残页上的字迹逐渐清晰,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仅2023年一年,就有三百吨不合格水泥通过“特供料”的名义流入新坝水利工程。最讽刺的是,其中一笔二十吨水泥的支出备注栏里,赫然写着“新坝应急储备料”。

上午九点,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外,林江静静地站着,看着张强瘫坐在椅子上。这个昨天还在本地电视台的访谈节目里,畅谈“水利工程关乎民生,要以工匠精神筑牢质量防线”的男人,此刻头发凌乱,西装上沾着污渍,眼神涣散。他低着头,声音沙哑地交代着如何用假检测报告蒙混过关:“质监站的王科长爱喝茅台,每次送检我都多带两瓶,再塞个红包,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检测报告直接给合格……”

不知何时,窗外的暴雨已经停了。上午十一点,林江走出纪委大楼,天边泛起淡淡的鱼肚白,清新的空气带着雨后的湿润扑面而来。他掏出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新消息,是张书记发来的:“涉案人员全抓了,包括那三个连续三次缺席工程例会的监理和技术人员。”附件里的逮捕名单长达两页,从副县长赵伟、供应商张强,到质监站王科长、物资部主任及其表亲刘峰,一一在列。名单最末行写着:“林江同志在此次案件查办中表现突出,建议予以表彰。”

林江抬头望向新坝方向,晨雾中,大坝的轮廓隐约可见,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厚重。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面的U盘还带着一丝余温——这是昨晚小李偷偷拷贝的证据备份。临走前,那个刚入职不久的少年人眼里闪着光,握着他的手说:“林哥,以后咱们建的大坝,得像你的名字一样,真正临江而不倒,护住这一方百姓。”

风轻轻吹过,带着希望的气息。林江知道,这场关于正义与良知的较量,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新坝的故事,将以全新的篇章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