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黄泉外卖簿的追命铃 > 第132章 井台上的八子同辉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井台上的八子同辉阵

汤圆店的木门在暮色中吱呀作响,穿青衫的老人背对着我们,袖口绣着的银铃纹与我车把上的新铃铛一模一样。母亲握着汤勺的手悬在半空,围裙上的面粉簌簌掉落,在地面画出十二年前的井台纹路。

“爷爷?”小夜的银铃胎记发出微光,她腕间的十二支银镯突然升温,“你不是……”

“不是早就掉进井鬼的肚子里了?”老人转身,面容与父亲遗照上的左眼角伤疤分毫不差,“周家世代守铃人,哪能那么容易死。当年我把魂魄封进青铜铃残件,就等着看你们兄妹破阵。”

他摊开掌心,半块刻着“八子同辉”的青铜铃残件躺在其中,裂痕处渗出的不是血,而是七岁那年的绿豆糕香:“十二年前暴雨夜,我在井底刻下八子阵时,就把你的半条命藏进了绿豆糕。现在井鬼要拿新生儿血重启大阵,只有用双生骨才能堵住黄泉的漏钟。”

手机在此时爆炸般震动,市立医院的紧急订单跳出,配送箱里的檀木棺发出冷香——这次不是阴间冷香,而是井水的阴寒。我看见订单上的配送物“十二滴新生儿血”正在凝结成骷髅形状,收货人“井鬼·第十二代宿主”的字迹还在滴血。

“陈婆婆发来消息,”小夜盯着手机屏幕,指尖划过新生儿室的监控录像,“十二个宝宝脚踝出现井鬼印记,李阿婆的骨灰罐在中转站井底发光!”

爷爷突然将青铜残件按在我掌心,铃纹与我腕间的逆命标记重合:“当年你爸没告诉你,双生骨不是钥匙,是锁——锁着黄泉的时间钟摆。现在井鬼要借新生儿血转动钟摆,你们必须在子时三刻前,用八子同辉阵定住井台的时间锚点。”

老宅的暴雨比十二年前更烈,古井的“宁”字在闪电中忽明忽暗。我抱着青铜残件跳下车,发现井台周围站着十二个穿青衫的纸人,每个纸人胸口都贴着新生儿照片,正是市立医院的十二个宝宝。

“周子夜,你终于来了。”井鬼的声音从井底溢出,混合着新生儿的啼哭,“当年你爷爷用八子阵困了我十二年,现在我要拿他的重孙血,让黄泉的订单永远停在暴雨夜。”

小夜突然指着纸人脚踝,那里浮着与我七岁时相同的条形码,备注栏写着“替命完成·周子夜收”:“哥,这些纸人在复制你的童年记忆!井鬼想把宝宝们变成新的铃芯容器!”

我摇响重铸的银铃,铃声里混着爷爷的童谣:“纸人抬轿子时三刻,八子同辉破钟摆”。青铜残件突然飞起,与井台的“宁”字共鸣,八个逆命者孩子的银铃在福利院方向同步响起,在暴雨中织成光网。

“还记得你七岁那年藏的半块绿豆糕吗?”爷爷的残影出现在井边,他的工牌编号是早已消失的“000号”,“那是用你和小夜的脐带血做的,现在该还给井鬼了。”

配送箱自动打开,十二年前的发霉绿豆糕躺在里面,糕体上的齿印与井鬼的啼哭声共振。我突然想起人物小传里的细节:父亲回来时,床头的血字“子时别开门,铃响别回头”,其实是爷爷用魂魄写的逆命咒。

“小夜,把银镯埋进井台八卦阵!”我将绿豆糕抛向井底,糕体在接触井水的瞬间炸开,露出里面藏着的八子契约,“陈婆婆,带孩子们唱爷爷教的童谣!老钟,用骷髅摩托堵住时间裂缝!”

十二滴新生儿血从天而降,却在触碰到光网时凝成银铃形状。我看见记忆夹层中,1993年的产房里,爷爷正将八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刻进青铜铃,而井鬼的虚影被牢牢钉在井底的石棺上。

“你以为毁了条形码就赢了?”井鬼的声音带着不甘,井底浮现出十二具石棺,刻着十二个宝宝的名字,“周家的双生骨天生就是黄泉的钟摆,你们逃不掉——”

爷爷的残影突然化作银铃碎片,与我的新铃铛融合:“错了,真正的八子同辉,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己敲钟。”他指向井台的水洼,倒影里八个孩子手拉手围成圈,每个孩子脚下都踩着逆时针的八卦阵。

小夜的银铃胎记爆发出强光,十二支银镯在井台形成闭环,将新生儿血反冲进井底。我趁机将生死簿按在石棺,铃面显示出井鬼的真实身份——竟是爷爷当年的纸人替身,胸口别着“黄泉速递第000号”的工牌。

“原来你才是第一个黄泉配送员,”我看着石棺上的刻字,“爷爷用自己的魂魄做饵,让井鬼以为双生骨是钥匙,其实是引它入阵的锁。”

暴雨在此时骤停,井台的“宁”字彻底亮起,十二个宝宝的哭声从市立医院传来,监控显示他们脚踝的印记变成了小铃铛图案。老钟的骷髅摩托声由远及近,这次他的骨架上缠着新生儿的襁褓,再无半分恐怖。

“井鬼的钟摆停了,”孟婆的纸马踏水而来,羊皮纸上的配送员名单只剩八个名字,“现在的黄泉路,连回忆都能自己走阳关道了。”

回到汤圆店时,穿青衫的老人已经消失,桌上留着半块新鲜的绿豆糕,底下压着张字条:“臭小子,以后送单记得带糖,阳间的甜,才是井鬼最怕的逆命咒。”

小夜突然指着我的脚踝,那里的透明条形码正在变化,最终凝成一个小小的银铃图案,备注栏写着“守铃人·自愿接单”。母亲端来刚出锅的汤圆,氤氲热气中,我看见父亲的残魂附在纸人上,正逗弄着襁褓里的宝宝。

电动车的新铃铛在夜风里轻响,不再是催命的叮当,而是像母亲哼的摇篮曲。手机弹出新订单,地址是“福利院向阳花孤儿院”,配送物是“十二盏莲花灯”,备注写着:“给十二个逆命者宝宝——你们的第一次睁眼,让黄泉的夜,亮了。”

后视镜里,老宅的古井泛着平静的光,井台上的“八子同辉”阵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我突然明白,爷爷刻下的从来不是牺牲,而是希望——当八个孩子的手连在一起,再深的井底,也困不住向阳而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