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嘻嘻,我看那有红薯,干脆拿几根烤去。”

宋木兰开口说道,“拿去吧,你跟小六看着点火,可别烤焦了。”

只能说吃货的孙子不愧也是吃货。

宋木兰倒也不担心周玉棠会在这吃穷她,毕竟周员外当初给的银子可不少。

孙冬菊回来后,又和马水芹将盆里的山坑螺给洗干净。

马水芹还没吃过宋木兰做的紫苏山坑螺,只听他们说有多好吃有多美味,惹得她洗山坑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咽口水了。

日头渐渐落山,黑夜逐渐笼罩,屋里屋外大家都忙着。

晚饭也总算好了。

香喷喷的荷叶鸡,诱人的紫苏山坑螺,清爽的丝瓜鸡蛋汤,还有一盘猪油渣炒青菜。

周玉棠拿过去烤的那几根红薯已经在那边的时候自个儿吃掉了。

每个人碗里都放着一个大馒头,大伙儿齐齐围坐。

宋木兰洗了手,便过来撕开那个荷叶鸡。

这荷叶还没打开,那里面的香味早已传了出来。

这还是宋木兰第一次做的荷叶鸡,大家都紧盯着。

一层又一层荷叶拿开,那股清香扑鼻而来,还夹杂着浓郁的肉香味。

周玉棠舔了舔嘴唇,眼睛都看直了。

宋木兰最先掰开两只大鸡腿,分别放到周玉棠和孙小六的碗里。

“说好的你们抓到野鸡,大鸡腿就给你们。”

“谢谢阿娘。”

“谢谢木兰婶子。”

此时,周玉棠和孙小六已经大口吃了起来,满嘴油光。

“哎呀妈呀,这也太香了吧,鲜嫩多汁,软烂脱骨。”

周玉棠吃得连连点头,表示对宋木兰的厨艺很赞可。

他似乎越来越明祖父为何经常来青石村了,怪不得如今动不动就挑府里厨子的刺,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

府里厨子确实得加把功夫钻研一下更多美味佳肴,可不能被一个乡野村妇给比了下去。

宋木兰又把其他部位的肉给撕下来,最后那个鸡骨架上的肉也没撕很干净,留了点出来给乖乖吃。

“哇,这紫苏山坑螺原来是这个味道,好吃,好吃。”

周玉棠把大鸡腿吃完后,都来不及擦嘴,又去嘬螺,简直美味得很。

原来祖父平时来这里吃得这么好,怪不得果宝天天念叨着要来。

虽说有些辣,但并不影响他嘬螺的进度。

宋木兰瞥了一眼,忍不住笑了。

那小嘴就跟发动机一样。

这顿饭周玉棠总共就说了两句话而已,他根本空不出嘴来说话。

宋木兰跟他说话,也只是猛点头。

晚饭过后,周玉棠很难得去帮忙收拾碗筷,还跟着孙大壮一块去挑水。

虽没什么力气,但也去挑水了,就半桶水而已。

不像孙大壮那样天天挑满桶水习惯了。

进院子的时候,周玉棠特地挑着水走到正在处理草药的宋木兰跟前邀功。

“木兰婶子,我可是干了活的,明日可不可以再做些好吃的?”

宋木兰被逗笑了,点头回道,“可以,明天再给你多做几个菜。”

晚饭的时候,原本还剩下两个大馒头,小半碗山坑螺 ,一碗鸡蛋汤,结果全被周玉棠扫光了。

只能说,天天干重活的孙大壮胃口都还不如周玉棠。

家里的活儿都干完后,乔玉兰跟以往一样带着孩子们在堂屋里读书认字。

宋木兰走进来说道,“去院子学,外面风大,吹得凉快些。”

只见孙冬菊拿着油灯,孙大壮端着桌子,孙小六拿着书本,马水芹拿着椅子往外面走去。

这几日他们加把劲地学,再过几日开始秋收了,可就没有时间读书认字学算术了。

新房的蹲便器和家具都已经弄好了,宋木兰暂时也没什么事要做,便抱着乔伊珞在一旁玩。

乔伊珞那小嘴巴偶尔嘟起来,两只小手朝着乔玉兰那边伸去。

宋木兰抱着她柔声说道,“你阿娘在教哥哥姐姐们认字,干娘陪珞珞玩好不好?”

珞珞也不哭不闹,看着宋木兰嘴角不自觉上扬,牙齿还没长出来,这微笑可甜到宋木兰心坎去了。

两只小手在空中胡乱抓着,手掌又攥拳又松开,小脚丫也不停歇,踩在宋木兰的大腿上蹬来蹬去。

宋木兰笑,她也跟着咯咯咯笑个不停。

这小家伙可招人稀罕了!

周玉棠嫌天热,挑完水回来后又出了一身汗,便先去沐浴。

等他出来的时候,院子里几个小伙伴学得可认真了。

但毕竟只有乔玉兰一个人教,有些顾不来四个孩子。

周玉棠拿了张凳子坐到孙小六身旁。

只见孙小六皱着眉读着手中的《三字经》,语气尤为不肯定道:

“此四……此四卖,水之纪。日……日什么华,什么恒,是读高吗?日……”

孙小六虽跟着乔玉兰学了不少字,可也都是一些简单易懂好认的字,多多少少有些认不全《三字经》里的字。

周玉棠使劲摇头,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拿走孙小六手中的《三字经》。

“小六,这个不读卖,跟着我说一遍,此四渎,水之纪。”

孙小六乖乖跟着他念道,“此四渎,水之纪。”

“还有,这个念曰,比日扁宽一点,是说或者做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没有任何实义。跟着我来一遍,曰岱华,嵩恒衡。”

“曰岱华,嵩恒衡。”

“你可知这两句话的意思?”

孙小六大大的眼睛充满了疑惑,直摇头看着周玉棠。

周玉棠无奈叹了口气,开口继续道,“这里代表着长江,黄河,淮河还有济水,这里说的是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孙小六听得很认真,赶紧点了点头。

“那我再考考你,幼不学,老何为是什么意思?”

孙小六信心满满,大声说道,“这我知道,意思是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的话,到老了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学到知识的他,在年老之后很难有所作为。

周二哥哥,我还知道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便难以成为精美的器物,意指人们不经过努力和学习,便无法成材。”

周玉棠满意点头,毫不吝啬夸奖他,“不错,没白学,这小脑袋瓜倒是挺聪明的。”

其实,在周玉棠小的时候,家里已经让他学《三字经》了,而他也早早背会。

在孙小六这个年纪,他已经开始学另一套教材。

周玉棠也知道孙小六几个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能认些字已经很不错了,言语态度里并没有半分瞧不起的意思。

虽说他不爱念书,可夫子教过的品德礼仪还是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