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皇权枯骨 > 第74章 年关难过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远处看着还好,等走近这才发现屋院如此矮小。

围院子的枝条也就比大拇指粗点。

小院里最多的就柴火,家家户户的柴火垛比屋子堆的都高。

王宁远还算有见识,一眼就看出这些柴火是从清河里捞出来的树枝和朽木。

田和手里握着铁锹拦住王宁远和木槿打头进了院子。

无视院子中间的老妇,直接推门进了低矮的屋子。

田文走到王宁远身边小声的说道。

‘大人,不是土坯房。

木料中间填土,两边抹上黄泥建的。’

田和从屋里出来,对着王宁远点点头。

‘外面等着,玉林兄随我进去。’

果然屋子外墙上黄泥里还明显能够看到麦秆。

田和脸色不太好,伸手请王宁远进屋。

王宁远两眼一黑,闭上眼适应一下这才睁开眼。

屋里除了烟火味,倒也没有别的味道。

最抢眼的自然是灶台,还有灶台上方挂着的熏鱼。

田和掀起陶缸上的盖子,王宁远看后点点头。

不错,还有半缸黑麦面,起码这个年能过去。

田和指指几个小坛子,‘小米,黄豆还有咸菜。’

王宁远点着头嗯了一声,扭头看向屋门。

‘大人,选在此处建房十分合理,既能挡住寒冷的北风,也能躲过夏日的雨水。

处于半坡,下沉式的房屋也更能防寒保暖。

且取出的正好用来建墙,也算省工省力省时。

一时栖身尚可,不适合长久安家。’

木槿没有经历过贫苦百姓的生活,只觉得逼仄,却又不知从哪里问起。

王宁远嗯了一声,‘伯兴可是说的屋顶?’

田和点点头,‘每到春季京城风大,天气转暖气往上升,这样的屋顶恐无法承受。’

说完掀开墙上的草帘,示意王宁远去看看。

一间不大的屋子基本上都被土炕占满。

冬日里睡觉再也没有比火炕更好的卧具。

田和走到炕边,在一块脱泥的炕沿边用手一抠。

随后将干土块捏碎放鼻子下闻闻,又放进嘴里尝尝。

‘大人,是水底的硬泥,并不是土坯。’

已经适应屋里亮度的王宁远自然看出田和脸上的疑惑。

‘这里是上林苑,皇家的产业,允许他们栖息已经是皇恩浩荡。

随意取土,贩卖上林苑物品就是大不敬。

上林苑官员还没有忘记他们的本份。’

后面木槿嗯了一声,明显是表示不满。

王宁远摆摆手,‘出门为官者哪个不是中饱私囊,假公肥私。

虽然贪占一些,可这些人毕竟还是好好的活了两年。

更不要被那些人的可怜样给欺骗,要是上林苑官员不索取,他们才会日日过的心惊。’

田和能明白王宁远话里的意思,木槿就有些糊涂。

‘规矩就是规矩,有人闯进上林苑官员自然要上报。

皇家答应了,可规矩不能坏,他们私卖渔产就是违法。

一赶了之损了皇家仁心,不罚更是助长此风。

现在多好,他们勉强活着,皇家仁心有了,官员小肥自己,外面的流民不愿进来过这种日子,大家都安宁。

就这么糊弄着呗!’

话说的清楚明白,木槿只要能把这件事做好,无论对他对东平郡王都是好事。

陛下借着皇后的手笔开始正式亮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虽然还没有彻底展现,可民为本的政治路线已然明确。

和太上皇末期的控制军权,掌握中枢喉舌的无为而治有了明显的差距。

一团和气的朝堂将一去不复返,各方利益代表也将粉墨登场。

木槿看王宁远马上就要出屋子,到底没忍住一把拉住王宁远。

‘持正兄,不会只是为了给他们找条活路那么简单吧!

我这心里真是一点底都没有!’

说着拱拱手,一副虚心听教的架势。

‘先安排好受灾百姓的吃住,咱们出现在上林苑自然有人坐不住。

有些消息自然会从宫里传出去,擂台已经摆好。

你身后是皇后娘娘,对面是无为而治的上林苑官员。

底气十足你怕什么,多请示多汇报,让皇后娘娘有参与感,最后有所成就后让皇后娘娘亲自看看。

就是一个以砖瓦为主的大村子,能难倒玉林兄!

最好让陛下和皇后娘娘知道京城地方官员如何怠政,用普通百姓的视角最好。’

木瑾拱拱手,‘我的王大人哎,砖瓦厂如何建我是一点头绪没有。

此事去求东平郡王不妥!’

真是死脑筋,‘宫里二十四监是吃干饭的?

内官监里那么多人才你倒是去要啊,整日在宫里勾心斗角他们不烦?

土、木、瓦、砖、石、建造他们什么不懂。

陛下嘴里嫌弃太监贪婪,可他们毕竟是皇家人,选用他们陛下和娘娘才更放心。’

说完王宁远就推开柳条编的屋门走了出去。

家家户户都转了一圈,有些人家屋里放着简单的木匠工具。

十多户人家也就养了十来只鸡,问过才知道前几日已经卖了不少。

积蓄多少王宁远自然是看不到,可家里的米粮倒是直观。

不说别的起码这个年他们不会饿肚子。

溜溜达达仔细看完,王顺押着物资和东平王府的护卫也都到达。

让他们忙自己的去,王宁远叫上木槿,田和,以及村里的几位老人准备一起去看看破庙。

不能小看古人的眼光,能建庙立寺必有其特殊之处。

‘若是皇家允许尔等在此地落户生活,老人家可乐意?’

老人听到王宁远的话脚步一顿,喉咙一动,立马追上来。

‘贵人此话当真?

皇上许我等在此开荒?’

王宁远摇摇头,耕地真是烙进中华民族骨子的印记,没有土地就没有根。

‘海甸这片区域需要好好的规划,开垦耕地并不是首要的。’

刚说完,老人家脸上的热情肉眼可见的消失。

‘当然合适的地方也会开垦成良田,首要之务是要选址建砖瓦窑。’

几位老人的脸变了又变,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贵人,只我们百十来口建砖瓦窑是不是人手不足?’

王宁远点点头,哈哈一笑。

‘老人家,砖瓦窑其实就是皇家产业,当是你们乡下土财主家的砖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