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皇权枯骨 > 第123章 大幕拉开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幕僚不能跟自己同心同行是大患,更何况王宁远早就有心经营西域。

这种对于土地和出自骨子里的乡土情更是无法明说。

‘取舆图来!’

韩彬看到一脸平静的王宁远,越发感觉今日东家的不同。

韩彬取来舆图,张老拐又皱眉开始补充舆图。

只是随着张老拐标注的地方越多,韩彬脸色越难看。

愧疚的看了一眼正在观察麦芽糖的王宁远,韩彬这才和张老拐商量起来。

‘东家可是借着西域民族融合之事为例在蒙古高原和东北推行。’

看到王宁远不说话,韩彬摸摸鼻子,然后看看自己的手。

随意甩甩右手,怎么没事跟着东家学。

‘夺地之后的民族关系确实难以处理,若是羁糜耗费国帑确实不可取。

若不用心经营恐又发生北宋侬智高旧事,实在难以着手。’

王宁远哼了一声,将手里的麦芽糖扔回盘子里。

‘政治问题不能只看官员,政治中心的一举一动才更重要。

太上皇出巡已经做出榜样,为何陛下不行。’

韩彬眼睛一亮,张老拐更是吃惊的问道。

‘老爷,您的意思是让陛下西巡至西域,能促进民族融合。’

王宁远点点头,‘当然,只要陛下带领群臣踏进西域,民族融合顺其而然的就已铺开。’

两位幕僚对视一眼,帝王出行有多繁琐自不必多说。

对于地方的建设更是有质的提升。

如果能够多接见和民族百姓其政治意义更不可限量。

‘东家西行毕竟不比南巡,花费之大,时日之久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会不会太一厢情愿。’

张老拐拉拉韩彬,让他少说点。

拿起手里的铅笔围着舆图比划起来。

‘遵之兄,天竺南临大洋,西洋舰队必在此处设港。

西洋人畏威不怀德,天竺人若是一味退缩,必被西洋人侵略。

盛唐时已经有昆仑奴,只是具体出处已经不可考。

东南三省自从西洋人靠岸,出现不少发卷体黑的昆仑奴。

其样貌和千里马(坦桑尼亚)人相貌相同,听鸿胪寺小厮传言,西洋人在南方大陆抓捕强壮昆仑奴当做奴隶用于贩卖。

之所以在外国朝规规矩矩,是他们畏惧国朝军威之顾。’

说到这韩彬在看不出西域战略的重要性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幕僚。

两位幕僚达成一致,都看向王宁远。

‘东家可是还想继续探探西宁郡王的底。’

王宁远到还没有自信到膨胀的地步。

‘想探西宁郡王一个棉籽榨油可不够,哪怕成品油价格低廉可也不是西北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

更何况他们更加适应动物油脂,所以还得用别的法子。’

‘东家您是不是少算了四川地区,川蜀地区人口密集,农商发达,天府之国的潜力之大无需赘述。

若是西宁郡王有心经营川蜀,将会给他带来无数的钱粮。

东家不得不防啊!’

王宁远摇摇头,明显比两位幕僚安心。

‘川蜀地区多以芝麻油,茶油,菜籽油为主,棉籽油短时间没无碍。

就算补强西宁郡王也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若西宁郡王真的野心膨胀到反叛倒是能更快的结束太上皇和陛下之间的争斗。

若是他们父子愿意将江山拱手相让,于我等何干。’

韩彬两个听到这话,后背一凉,互相看了一眼。

又扭头一起看向王宁远,都想知道王宁远是随口一说还是真的有第二手准备。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他们已经两年没从王宁远嘴里听到。

‘一团乱麻,陛下不忍下辣手,只会让朝政更加糜烂下去。

西洋人唯利是图,他们早晚会带着狼群来挑战巨龙。

真以为他们看不出国朝的弊端所在。’

韩彬拿起信又看了起来,‘既然能放开棉花,药材通道,索性连果脯蜜饯,牛羊通道一并要过来。

只是西宁郡王必要锡制品和生铁制品,这可不是咱们能做主的。

就算瓷器和丝绸咱们府上也没有足够的数量。

江南世家把持严格!’

韩彬咬咬牙做了一个砍的手势,意思是这次对浙党下手重些。

‘不急,明儿一早我先去拜见顺忠王,朝会时再和赵南星赵大人聊聊。

这种事还是给陛下禀报一声,省的君臣之间互相猜测。’

禀报是禀报,京城五品及以下官员的任免权还是吏部,文选司才是给考功司托底的。

就算不能彻底将浙党打落尘埃,让他们去清水衙门还是能做到。

三人不停的勾划名额,外面已经响起鞭炮声。

王宁远微微一笑,‘好了,大过年的还得算计。

走咱们好好喝一杯去,热热闹闹的吃了团圆饭。’

双脚刚踩到地面,韩彬院子里就响起鞭炮声。

随后就传来韩彬闺女的哭声,和韩彬家的埋怨阿桃的声音。

王宁远一笑,拿起大氅披在身上出了韩彬家正房。

‘胡闹,知道家里有小孩,也不提醒一声。’

阿桃嘿嘿一笑,‘少爷说挨个去请人太慢,往每家小院里扔一挂小鞭就都知道要开席。’

闻着空气中的硫磺味,那种熟悉的感觉立马扑面而来。

小时候一进腊月日日盼着过年,盼着过年时的糖果,盼着过年时的鸡鸭鱼肉,盼着捡地上没有响的鞭炮。

一行人刚进了二院就看到地上摆好的鞭炮。

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已经聚在连廊里,笑着等待德哥儿点鞭炮。

看到父亲已经到了,德哥儿吆喝一声,‘过大年喽!’

手里的香对准鞭炮的捻子,没有后世鞭炮那么响,火药的烟更大。

红色的炮纸嘣的院子都是,没有比这更喜庆的过年方式了。

好像传染一般,胡同里的其它人家也陆陆续续的响起鞭炮声。

鞭炮放完,王宁远打头进了东厢饭厅。

首席主位自然是王宁远的,张穗也不愿意过来掺和,去坐了女眷桌的主位。

到底不同了,闻着粉汤的香味,王宁远肚里的馋虫耸动。

福伯微笑着看了一眼王宁远,‘二少爷,这道菜也只有在京城食材才能如此丰盛。

老奴上次吃已经是六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