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皇权枯骨 > 第210章 警示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不用德哥儿多说,薛蟠都知道从哪入手。

反正他自己的名声都烂大街了,索性将贾家族学的事给闹大。

顺便往含玉而出的贵公子身上抹些灰,顺带打击一下政老爷的名声,薛蟠想想都兴奋。

一直仰望你们,有一丝机会将你们往下拽拽薛蟠自然会全力以赴。

贡士名单出炉,文选司自然就开始忙碌起来。

殿试名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影响春闱的名次。

所以进翰林院的新进进士已经有了大致眉目,其它进士就需要有足够多的位置安置。

这是一个细致工作,更是考验文选司官员眼力和识人之能的时刻。

如此多的位置还需保证政务的正常运转,还得培养新官员,其复杂程度比之京察更甚。

六部一旦忙起来,朝堂上也就安静下来。

一片祥和平静中,新科贡士迎了殿试。

在京七品以上官员齐聚奉天殿前广场。

这是新进贡士难得的高光时刻,满朝文武目送着他们进奉天殿开始殿试。

雍庆帝更是迎来登基后完全名义让自己的门生。

王宁远知道五品文官自然没有资格入殿监考。

那是内阁六部九卿礼部部分官员和御史台部分官员的荣誉。

令恭随着同科进了皇城,看到广场上微笑看着自己的二叔,仅剩不多的紧张感瞬间无踪无影。

随着礼官的唱喝贡士们给隆坐上的雍庆帝行大礼。

礼官再次重申了考场纪录,众贡士这才行谢礼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自己动手研磨、润笔、整理自己的草稿纸。

准备完毕,礼官抬着殿试考题的御板让贡士们观看。

《周礼》言“以九赋敛财贿”,税赋乃国之命脉。

我朝立国百年,鱼鳞黄册至今无变,土地之法虽多可依旧利弊丛生。

田赋、丁役、商税虽全更是弊病丛生。

当此之时,若欲纾民困、实国库,当以何者为要?宜参汉唐旧制,或开万世新章?士子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陈所见。(限八百言)

考题之大就是殿中重臣都感觉惊讶。

题大好解也难解,角度广更适下笔,只是想写出立意言之有物更需从小处着手。

大而不实,笼统总结,没有确实可行的办法或没有生活政务经验,想一鸣惊人可就难上加难了。

看完考题,满殿的贡士各有各的思考方法。

令恭仔细思考一番,提笔蘸墨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开始答题。

位置靠前,一动笔后方左右的同科们立马能看到。

有人疑惑有人面露焦急。

令恭自然胸有成竹,去岁秋闱中举后,他没有急着上入京,反而是去了莱州新开的市舶司。

莱州市舶司正在施行新的分类税法,其中利弊他是有过调查并且深有体会的。

关系百姓民生的外国商品有特殊通道,能够快速靠港上岸。

甚至连港口上的仓库都有一定的租金的减免。

靠港快,同样装货离港的速度也快,无形中也在减少成本。

至于对民生影响小的商品施行分级税制,虽然严苛却也大大的增加市舶司税赋。

令恭奋笔疾书时,桌案边已经站着两位重臣。

夏吉自然见过令恭,对于令恭破题的切入点也是频频点头。

提高精细商税,自然减轻农户的赋税压力。

只是怎么在公务中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巧妙的制度。

无奸不商,如何不让有背景的商人将商税成本转嫁到普通农户身上才是根本。

这一点海甸新区就有例子,台账就是一个新的方法。

各个商户需要拿到官府的正式商号。

通过台账信息确认所缴纳的商税多寡。

若是有刻意压低物价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其中就牵扯到人力成本的问题,如何抉择就需要朝廷研判后定夺。

在不影响商业活力的前提下进行商税改革,还得杜绝官商勾结,此非一般人能坚持贯彻落实的国之重策。

夏吉刚走,一身明皇龙袍的雍庆帝就走了过来。

为国选才,雍庆帝自然不嫌弃人才多。

殿中学子哪怕用词犀利,直指中枢的行政失当,陛下依旧满面笑容。

自己的门生,用心执政十年,如今他们才有些铁骨之相,雍庆帝如何能够不高兴。

从战战兢兢继位,到如今能把控朝堂、军方,任何挑战他都无所畏惧。

随着时间流逝,午时小太监们也端着茶点给贡士们和重臣享用。

贡士们已经形成习惯,手里拿着点心,眼睛却没离开草稿。

祭五脏庙的同时也在推敲着自己的用词。

进了殿里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人,八百言,需要字字有物,精炼且表达准确。

过份拖沓自然影响在陛下心中的形象,这关乎一生仕途,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文章做完,誊抄完毕,这才长出一口气,开始慢慢大胆的打量起奉天殿,以及各位重臣。

雍庆帝手里已经拿着已经完成的文章,就这么当殿手里握着朱砂笔开始批阅起来。

身边的当朝重臣也在陛下耳边小声的争论着。

殿中点上灯笼,贡士们这才安静的起身离开自己的位置。

出了奉天殿,这次已经没了礼官的指引。

贡士也大胆起来,三五成群的小心议论着,慢慢的打量着夕阳下恢宏的皇城。

最难也是最后一关闯过,就等着新科进士的名头落下,自然少不了庆贺一番。

有家底的贡士自然早有准备,出了皇城拉着好友直奔预定好的酒楼走去。

放纵一晚,就得沐浴更衣准备迎接传胪大典。

跨马游街,东华门唱名才是这些新进进士老爷们的高光时刻。

更是给京城百姓展现此次科举进士们风采的重头戏。

不走此遭怎么展现当今天子英才尽入我彀中的气魄!

三日后,东华门外各处酒楼内的百姓比上朝的官员们还积极。

天刚放亮酒楼茶馆里就已经人头攒动,各种脂粉香充斥着整个街道。

王宁远一身整齐的朝服溜达着走过,回忆着脑海深处游街时的那份畅快。

街道边的禁卫军们却如临大敌,京中女眷的疯狂他们是见识过的。

新科年轻俊美的进士被女子的荷包打破面容的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