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皇权枯骨 > 第215章 命运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穗带着皇后见了新式去籽机,新的织布机,皇后甚至还亲自试了织布机。

每个机器都有三台,零件都可以互换。

从秦时统一度量衡,半流水工业化的生产加工。

虽然各朝各代都在抨击奇淫巧技,可中华大地上的工业变革虽然慢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张穗对于工部那些大匠的手艺越发的佩服。

那里真是能人倍出,只是几个不相关的零件他们就能看出是什么机器。

他们脑子里有太多想法思路,只是苦于没有资源没有条件去实现罢了。

士农工商,士占据了太多的话语权。

农工商只能在他们的指挥棒下行走。

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大匠被埋没简直没法想。

一个蒸汽机、一个迫击炮、还有即将定型的燧发枪,不知多少大匠将登上历史书籍之中。

‘只要我们让出足够的利益,西域的各族百姓就能安稳的替我们耕种棉花。

司农寺已经在着手培育更适合西域的棉花。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产出的棉花比之江南和东瀛的棉花更好,也更有经济价值。

黄岩黄侍郎更是心狠手辣,不允许粮食种子进入西域。

引进西域的只有优良的牧草和瓜果。

这样西域才能更紧密的和中原互通,联系更加紧密。

西域各族更喜欢鲜艳的服饰,说起印染谁又能比的上中华儿女。’

皇后听了自然是满心喜悦,四位藩王,如今西宁郡王也将成为囊中之物。

国朝的稳定又增加一分,自然可喜可贺。

张穗带着皇后到了一个独立,也是管理最严格的一个房间。

‘这里是生产医用纱布和医用棉的小作坊。

我家大嫂的药铺已经用了将近三个月。

由于石炭酸还不稳定,也就是没法大规模工业运用。

您就理解成外伤需要一个抗菌环境就成。

咱们有太多的止血生肌的药方,只是专业的包扎纱布缺少。’

伏家到底不同,有着上千年的底蕴。

‘战场上很多军士受伤后截肢甚至丧命很多都是因为枪口溃烂,截肢是最保命的法子。’

张穗点点头,‘酒精消毒,医用缝合棉线,医用棉,医用纱布,配合止血生肌的药粉。

真正用在战场能救多少人需要陛下和军方去慢慢试用统计。’

两人进了作坊,虽然戴着特殊的口罩,里面还是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外面看着平常的房子,居然地下还有一层。

‘石炭酸是墨家人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其中差异无法控制。

不过他们已经在努力改进。’

说着张穗拿起一个纸质包装的袋子递给皇后。

‘这是一种特殊的竹纸,用它包装不会让医用物资受到污染。

海甸这个只是实验性的造纸,大规模生产还得去蜀中。’

皇后娘娘点点头,‘是黄家那个造纸作坊嘛?

你们还真是有法子。

事关军方,本宫也无法当面答复,需要问过陛下。’

张穗点点头,从旁边取出一个木箱。

‘里面有详细的用法说明,军医一看就明白。

府里只有五十箱,陛下随时可以派人来取。

如果合适,请陛下遣专人来学习。

不过王家药铺也许自备一些,需要到兵部备案嘛?’

‘一切等陛下定夺吧!

王家为朝廷献出此物,一个顺天府丞可不够!’

两人到的院里,皇后立马将手里的木箱交给老嬷嬷拿着。

取下口罩,皇后这才闻到身上一种特殊的味道。

‘这是药铺的老郎中配置的一种消毒药水。’

皇后摆摆手,示意她了解一些。

‘太医院和钦天监也都有所研究。

一沙一世界对嘛?

我们眼睛看到的细小颗粒中也有活物。

这也是你特意制作这种医用纱布的初衷。

战场上医治快一刻,也许军中更能多些敢战的老兵。’

老兵是骨架更是宝贝!

皇后微笑着再次转回原来的话题。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家老爷想当顺天府府丞,作为妻子我自然是要支持的。

虽然没有去看过,可南城和各个城门外的居住情况自然不容乐观。

以前三五丈深的井水就能饮用,如今已有大半成了咸水井。

甚至水里还伴有异味。

加之京城人口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形只会增大。

玉泉山的泉水在京中更是供不应求。

好好的京营退下来的老兵,如今却成了京城中的水帮。

城外的聚居区巷道窄不说,更是污水横流,到了夏季更是蚊蝇乱飞。

连夜香郎都懒得过去收粪。

这是疫病的源头,万一再有流民,京城将成为一个瘟疫的乐园。’

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事,其中牵扯多少利益,多少京中衙门皇后能想到,王家自然也能想到。

这不是一个好担子,虽然京城人并不觉得京城有不好。

‘棉纺到底有利可图,陕地近年越大的干旱,除了大规模修建水利外,还得想法分流关中百姓。

否则那里就是霍乱之源!

除了特供给军方的棉布所用织机是蒸汽带动,其它都是人力机。

有迁往西域的汉民,相信黄侍郎愿意为这些织布机付银子。’

皇后嗯了一声,反问道。

‘那良种岂不是控制不住了?’

张穗摇摇头,‘那是黄侍郎该考虑的问题。

我家老爷能以利驱之,让陕地百姓去西域已经仁至义尽。

宁夏镇河套地区虽然一再拒绝陕地百姓,可过去的人口有增无减。

三座受降城外更是已经沃野千里,人们对于土地的渴望也许会超出朝廷诸公的预料。’

皇后摇摇头,‘果然不枉王大人在陛下面前夸你。

说自己府上有一位赛诸葛。

陛下近日总在看受降城的舆图。

粮食丰收,百姓为了利,真的会将粮食售卖给漠北诸部。

是仿边镇治理,还是一步到位划归州府,陛下也正在思量。’

说着皇后摇摇头,‘这些军国大事还是交给他们男人。

秋日各色果子上市,你也松快松快,陪本宫去采购些鲜果。

贡品的事朝堂上又是争吵不停,陛下也有几门穷亲戚,总要礼尚往来。’

这次出门索性连轿子都没坐,皇后和张穗一人带着一个嬷嬷,两个丫鬟就这么溜达着往两里地外的集市走去。

情绪总算稳定下来的王夫人母女俩听到小宫女传话,元春哪里还坐的住。

带元春出行也只是因为她举止得当,轻易不会出差错。

还有一点就是嘴严,这一点至关重要。

王夫人看着元春从身边的皮包里取出巴掌大的镜子,看了一下妆容,整理一下发髻。

然后将荷包放在皮包的夹层中就起身准备出行。

还好元春还记得有母亲在。

‘娘,皇后娘娘既然有兴致逛集市,要不您也一起。

平日里皇后还是很好相处的。’

难得有机会和皇后相处,更何况还能多陪陪女儿,王夫人自然不会拒绝。

要说了解皇后还得元春,王夫人正准备让周瑞家的去准备轿子,就被元春给劝住。

母女俩加快脚步这才追上皇后和张穗俩。

只是王夫人这一身衣着实在太过显眼。

平日里不疾不徐的王夫人只赶了这么会路,已经乱了气息。

发髻也散了些,更别说头上的配饰更是乱了节奏。

‘哎呀,只是随意转转,女官何必如此匆忙。

你们母女难得相聚一次,本宫特意留出时间,怎么还追上来了。’

王夫人深呼一口气,这才回答道。

‘臣妇和小女聊了忘了时辰,差点忘了她的本份。

臣妇谢过皇后娘娘的仁慈。’

皇后摆摆手,‘罢了,你们跟着吧!’

儿里地,对于张穗和皇后娘娘来说真不算远。

贾元春时常伴在皇后身边,更是轻松自在。

只是真的苦了王夫人!

张穗和商贩的熟悉程度超出王夫人的认知。

皇后娘娘挑三拣四和商贩讨价还价的架势更是超出他的认知。

商贩用刀切开的水果两人也是毫无顾忌的往嘴里放。

‘别是最上层摆的都是颜色好的,下面就是些歪瓜裂枣。’

大爷笑脸一收,胡子都一翘一翘的。

‘这位是张夫人,王大人的发妻。

整个集市没有不知道的。

老汉在这里卖了两月果子,只有回头客,没有回头来找茬的。

海甸的小吏管的严着呢!

更别说那些泥腿子,以前还是灾民,如今都用鼻孔看人。

话里话外都是别砸了海甸的招牌。’

说着还扭头向后啐了一口。

‘现在是入籍难,不然老汉卖了家里的薄田迁来这里。

张夫人,给王大人说说,那里明明还有荒地,分出些也能增加人口不是。’

张穗笑着摇摇头,‘我家老爷可说了不算。

陛下如今还嫌人多吵闹呢!’

‘吵闹,吵闹个甚,您看有吆喝的嘛!

京城其它集市哪个不是吆喝声遍地。

也就是老汉没见到陛下,要不非得质问一下。’

瞧把你能的,真见了陛下能站稳都算你能耐!

张穗懒的在扯落,扯起来没个头。

张穗看看皇后,手一指。

‘这些苹果府里要了,桃子就算了,没有夏日里的蟠桃甜。’

老汉一笑,突然小声说问道。

‘府里吃?’

看到张穗点头,老汉这才小声说道。

‘一筐就成,百十斤呢!

过几日登州的苹果就进京了,那个比这个更鲜亮更脆甜。

待客送礼也更体面!’

‘还真是谢谢您了,登州苹果到了记得给府里带个信。

这两筐都要了!’

老汉看张穗定了也就不再多劝,看看都是女眷这来询问道。

‘以后给集市的小班头说一声,午饭前送到府上!’

张穗点点头,请着皇后就接着逛。

后面的听春则是看秤付银子。

虽然没说是行宫采买的,元春却也随着听春一起记录。

王家不缺这几两银子,可丁是丁卯是卯,还皇家付的银子,皇后从来不欠。

皇后是没交代,可万一这苹果是行宫要的呢。

交代的事办好这叫本份,没交代的办的好才叫出彩。

周瑞家的轻轻拉拉王夫人示意他看大小姐。

这一看不要紧,只要有脑子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亲眼看不心酸,一看直接升级到心痛!

在府里娇生惯养的小姐,如今连个荣国府的管家都不如。

心里对老夫人的恨意又加了一分。

王夫人心里如何不得劲可不关皇后和张穗的事。

‘你这批瓜可是有几天了,怎么卖的这么慢!’

老婆子虽然皮肤黑,可衣服手脚都干净,身上还有淡淡羊脂皂的味道。

‘夫人好记性,这批瓜可不三天喽。

您也说说海甸的刁民,种水稻就种水稻,非得点什么寒瓜。’

张穗听了摇头微笑,要是不动海甸哪里有集市。

‘一个个倒是不浪费地力,玉米地头都点着寒瓜冬瓜。’

老婆子嘴里抱怨着,特意挑了一个瓜,在边上的捅里洗洗瓜,再用力把话皮上的水甩掉。

跟着张夫人的女眷一看就知道是贵人,可别让别人葱白的手沾上土面子。

集市上的平头老百姓都有默契,从不打听贵人的身份。

切好的寒瓜张穗想都没想就拿了一牙。

皇后身边的老嬷嬷和徐嬷嬷也一人一牙,王夫人也立马跟上,还知道给周瑞家的拿一牙。

皇后摇摇头,等老嬷嬷一牙快吃完,才取了一块递给皇后。

‘大兴的寒瓜拉过来可不容易!’

老婆子点点头,‘本来有瓜贩子要全定下的。

大儿子儿媳妇孝顺不想让我田,又听二儿子说这里集市瓜果走的快,这不老大架着牛车送我来看摊子卖!’

说着对着行宫拜拜,‘皇后娘娘千岁。

我家老二进了砖厂,家里这才活泛些。

老头子没福气,没过上这种好日子。’

殿里人在怎么夸都不如老婆子这么诚心一拜。

‘您刚才可还说刁民呢!’

老婆子倒是理直气壮,‘谁家没个调皮孩子,祸祸几个瓜就要那么多银子。

瓜不如咱家的,价钱倒不便宜。

当年我也这么说,这个眼睛长脑门上了。’

说着还笑眯眯的看着张穗,‘听说府上的少爷也当了一回偷瓜贼。

偷的就是甜,谁小时候还没干过!’

说着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皇后脸色一变,这条街明令不许骑马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