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98章 《方言的抵抗与及诗意的栖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8章 《方言的抵抗与及诗意的栖居》

《方言的抵抗与及诗意的栖居》

——论树科《企喺呢度》中的粤语诗学建构

文\/元诗

在普通话日益成为主流文化表达载体的当代语境中,树科的《企喺呢度》以纯粹粤语入诗,不啻为一次大胆的语言实验。这首诗表面看似随意松散,实则暗藏玄机,通过方言特有的音韵节奏和语法结构,构建了一个既私人又普世的诗意空间。当我们深入剖析这首仅有十行的短诗,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以及通过方言抵抗文化同质化的诗学努力。

诗歌开篇\"唔喺瞓,嘟冇跳啫\/噈系直笔甩栋噉嘅pose\"即以粤语特有的否定结构和语气词,勾勒出一个既不沉睡也不躁动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被诗人形象地比喻为\"直笔甩栋\"的姿势——既非完全松弛,也非刻意紧绷,而是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站立姿态。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用\"pose\"这一外来词,与粤语词汇形成奇妙混搭,暗示了现代粤语文化本身的中西合璧特质。这种语言选择绝非偶然,正如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群体的世界观。\"树科通过粤语的诗性运用,正在尝试恢复一种被标准化语言所压抑的地方性感知方式。

诗歌第二节\"力去力嚟力喺度\/饮番杯唔使见番噙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三个\"力\"字的重复使用,配合\"去\"、\"嚟\"、\"喺度\"的方位变化,生动再现了现代生活中能量的无谓消耗。而\"饮番杯\"这一典型粤式表达,则暗示了通过日常微小仪式对抗时间流逝的策略。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中曾指出:\"家宅是人类最初的宇宙。\"树科诗中的\"饮番杯\"正是这样一种将宇宙微缩于杯中的尝试,通过方言的亲切感,为漂泊的现代心灵提供临时栖所。

诗歌下半部分\"啜啜下第时拿嚟睇睇嘅……\/噉嘅样,几好啫\"呈现出典型的粤语思维逻辑。通过重叠词\"啜啜下\"和延迟理解的句式,诗人模仿了粤语口语中常见的含混表达方式。这种语言策略实际上是对精确性、目的性极强的现代话语体系的温柔抵抗。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强调\"语言是存在之家\",而树科正是通过粤语这一\"家\"的建造,为那些被主流话语边缘化的经验和感受提供了容身之所。

诗歌结尾\"好风好雨好热头\/行前走咗唔反斗\/攰咗唞唞冇嘢谂\/添日噈喺添日事……\"尤为耐人寻味。四个\"好\"字的排比,表面描述天气变化,实则暗喻人生境遇的无常。粤语中\"好\"字既可表示\"良好\",也可单纯作为程度副词,这种语义的模糊性恰恰为诗歌注入了丰富的解读可能。\"行前走咗唔反斗\"中的\"反斗\"(调皮)一词,在粤语中常用来形容孩童好动,此处用来形容不回头的人生轨迹,既亲切又深刻。最后两句以典型的粤语思维作结——累了就休息,不去胡思乱想;明天的事明天再说——表面看似消极,实则暗含了岭南文化中\"淡定从容\"的生活智慧。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创作明显受到香港粤语诗歌的影响,尤其是也斯、饮江等诗人对方言诗性的探索。但他将这种探索进一步推向极致,完全摒弃了普通话的思维框架,创造出一种纯粤语的诗歌逻辑。这种尝试与意大利方言诗人帕索里尼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帕索里尼曾主张:\"方言诗歌不是对标准语的偏离,而是回归语言最本真的诗性源泉。\"

在技术层面上,树科通过粤语特有的声调(这首诗大量使用低调字如\"啫\"、\"噉\")、入声字(如\"力\"、\"热\")和语气词(如\"嘅\"、\"啫\"),构建了一种低沉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性。这种音乐性无法通过普通话翻译完美呈现,正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言:\"诗歌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树科的粤语诗恰恰证明了某些诗意的不可译性,以及方言在表达特定地域经验时的不可替代性。

从文化政治角度看,《企喺呢度》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微妙的抵抗实践。在全球化语境下,方言的消失速度令人忧心,而树科坚持以粤语创作完整诗篇,实际上是在为地方性知识争取话语空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权力斗争的场域。\"树科通过粤语诗歌创作,正在挑战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诗歌的垄断地位,为汉语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然而,树科的方言诗学并非封闭的。诗中混用的外来词和现代意象表明,这是一种开放的地方主义,既扎根于粤语文化的土壤,又积极与现代性对话。这种姿态令人想起爱尔兰诗人希尼的创作主张:\"好的诗歌应该既扎根于地方,又能超越地方性。\"《企喺呢度》中那个\"企\"(站立)的姿态,恰恰象征着诗人既坚守本土文化认同,又面向更广阔人文视野的双重立场。

从哲学层面解读,这首诗通过粤语的独特表达,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永恒命题。\"力去力嚟力喺度\"揭示出现代人在能量消耗中的存在困境;\"饮番杯唔使见番噙日\"则提供了通过日常仪式对抗时间异化的可能;而结尾\"添日噈喺添日事\"更暗合了《马太福音》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东方智慧版本。这些思考通过粤语的特定表达获得了新鲜的表现形式,证明了真正的哲学思考可以也应当植根于母语的土壤中。

树科的《企喺呢度》看似简单,实则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粤语诗学体系。通过对方言词汇、语法和音乐性的创造性运用,诗人不仅保存了濒危的语言财富,更开拓了现代诗歌的表现疆域。这首诗提醒我们:在标准化日益加剧的时代,或许只有通过回归最熟悉的地方语言,我们才能找到对抗精神异化的力量,实现真正的诗意栖居。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对树科而言,这种诗意首先必须通过母语——粤语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企喺呢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用方言书写的存在宣言,一个用地方语言构筑的普遍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