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487章 《神话星河里的精神图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7章 《神话星河里的精神图腾》

《中国神,数星辰》(粤语诗)

文\/树科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雷泽华胥,伏羲画卦

神农尝草,炎黄先帝

中国人,中国神

神中国,数星辰……

大禹治水,钻木取火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定胜天,阿爷话晒……

《树科诗笺》2025.3.6.粤北韶城沙湖畔

《神话星河里的精神图腾》

—— 论《中国神,数星辰》的文化诗学建构

文\/阿蛋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神话传说如同璀璨星辰,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密码。树科的粤语诗《中国神,数星辰》,以凝练而富有张力的笔触,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经典神话串联,在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中,构建起一座连接远古与当下的精神图腾。这首诗既是对传统神话的现代性诠释,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深情叩问与有力彰显。

一、神话意象的层叠铺陈与文化溯源

诗歌开篇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 雷泽华胥,伏羲画卦 \/ 神农尝草,炎黄先帝”,以六个极具代表性的神话意象,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盘古开天辟地,打破混沌,创造出天地秩序,正如《三五历纪》所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的创世之举,不仅是宇宙生成的神话叙事,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敢于创造的精神品质。女娲抟土造人,赋予人类生命,《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女娲的形象,蕴含着对生命起源的浪漫想象,也寄托着对人类繁衍不息的美好祈愿。

伏羲画卦,以阴阳符号构建起认知世界的哲学体系,这一行为标志着人类智慧的觉醒,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理性探索之路。神农尝百草,为人类寻找医药与食物,其 “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的壮举,彰显出无私奉献与探索未知的伟大精神。炎黄先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将分散的部落凝聚,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这些神话意象的层叠铺陈,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历史纵深与文化厚度的交织,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

诗人在此基础上,凝练出 “中国人,中国神 \/ 神中国,数星辰” 的核心观点。这里的 “神”,既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又暗喻中华民族身上所蕴含的神性光辉。在中华文化中,神与人并非绝对割裂,神的身上往往投射着人的理想与追求,而人亦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德行,展现出超凡的力量与精神境界。“数星辰” 三字,既呼应神话中对宇宙苍穹的探索,又暗含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寓意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追寻、探索的精神。

二、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与情感表达

作为一首粤语诗,其语言特色赋予诗歌独特的韵味与生命力。粤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发音与词汇,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歌中 “阿爷话晒” 一句,以粤语方言口语入诗,瞬间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增添了亲切鲜活的生活气息。“阿爷” 在粤语中通常指祖父,“话晒” 意为 “说了算”,这一表述生动展现出长辈在家庭与社会中权威且温暖的形象。它不仅是对民间俗语的巧妙运用,更体现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家庭观念与文化传承。

粤语的声调丰富,九声六调的独特韵律,使诗歌在诵读时节奏明快、抑扬顿挫。如 “大禹治水,钻木取火 \/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简短的诗句,在粤语的发音中,形成强烈的节奏感,仿佛鼓点般叩击人心,将神话故事中人物的果敢与坚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语言特色,使诗歌在传达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具音乐美感与艺术感染力,让读者在吟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地域语言的完美融合。

三、神话叙事中的精神内核与现代启示

诗歌后半部分 “大禹治水,钻木取火 \/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继续罗列经典神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治理水患,展现出对责任的担当与对民众的关怀;钻木取火,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获取生存资源的智慧与勇气;后羿射日,拯救人类于酷暑之中,体现出英雄无畏的气概;夸父逐日,虽道渴而死,但其 “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的结局,展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自我牺牲精神。

嫦娥奔月与吴刚伐桂的神话,蕴含着对神秘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也寄托着人类对永恒与美好的憧憬。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虽力量微小,却永不言弃;愚公移山,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的信念,誓要移走阻挡道路的大山。这些神话故事,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 “人定胜天” 的精神信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此句引自《道德经》,诗人在此引用,并非消极地感叹天地的无情,而是以一种更为深沉的视角,强调在自然法则面前,人类唯有依靠自身的力量,方能生存与发展。它与 “人定胜天,阿爷话晒” 形成呼应,展现出中华民族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勇于挑战命运、改造世界的辩证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面对自然灾难、社会困境,中华民族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源自这些古老神话所传承的精神基因。

四、诗歌的艺术结构与文化张力

从艺术结构上看,《中国神,数星辰》采用了 “总 - 分 - 总” 的叙事模式。开篇以神话意象引出核心观点,中间通过具体的神话故事展开论述,结尾以 “人定胜天” 的精神总结升华。诗歌的节奏由舒缓渐至激昂,情感表达层层递进。在语言运用上,既有典雅的文言词汇,如 “先帝”“刍狗”,又有鲜活的粤语方言,雅俗共赏,形成独特的文化张力。

这种文化张力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更体现在诗歌所传达的精神内涵中。神话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粤语方言的结合,使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诗歌既保留了神话的神秘与庄严,又赋予其时代气息,让读者在熟悉的方言中,重新认识与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中国神,数星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文化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华民族精神的壮丽画卷。它通过对神话传说的重新演绎,在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中,唤醒了民族记忆,传承了文化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 “人定胜天” 的精神信念。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诗歌创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励着我们在追寻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坚守精神家园,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