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761章 《解构与救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放过己己啦》(粤语诗)

文\/树科

放任人家啦

噈咪难为己己哈……

细嗰个阵读书

我哋挑剔老师;

噈大咗啲啲啫

噈嚟嫌弃家人;

打工嘅时候老板唔啱

做老板噈系工仔唔乖;

唉!行路嘅讨厌开车嘅

开车嘅又憎恨行路啲……

诶,咪话噈喺月光惹嘅祸

话知佢到底有冇时间

时间噈喺要雑啲时间

畀花开番成花哈

畀果结番成果啦……

《树科诗笺》2025.5.9.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救赎》

——论树科《放过己己啦》的语言哲学与精神突围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光谱中,树科的粤语诗《放过己己啦》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与深刻的生存哲思,构建起一座连接市井烟火与形而上思索的桥梁。这首创作于 2025 年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抒情范式,以粤语方言的鲜活生命力为载体,在解构与重构的辩证中,完成对人性困境的深刻观照与自我救赎的诗意表达。

一、方言诗学:语言异质中的文化突围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与语法结构,赋予了诗歌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放过己己啦》开篇 “放任人家啦 \/ 噈咪难为己己哈”,以近乎口语的表达瞬间将读者拽入粤语语境。“噈咪”“己己” 等极具地域特色的词汇,不仅打破了普通话诗歌的固有韵律,更在语言层面解构了正统诗学的审美霸权。正如巴赫金在《对话理论》中强调的 “杂语性”,方言的运用使得诗歌成为不同话语体系碰撞的场域,在语言的张力中构建起独特的诗学空间。

这种方言书写并非简单的地域文化展示,而是通过语言异质性实现对主流文化的解构。诗中 “细嗰个阵读书 \/ 我哋挑剔老师;噈大咗啲啲啫 \/ 噈嚟嫌弃家人” 等表述,以粤语特有的简洁与直白,将人生不同阶段的矛盾与偏执具象化。方言在此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成为承载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的符号,使诗歌在解构语言规范的同时,完成对现代性语境下文化同质化的抵抗。

二、生存镜像:矛盾与偏执的诗性解构

诗中构建的生存镜像充满了矛盾与悖论。从求学时期对老师的 “挑剔”,到成年后对家人的 “嫌弃”;从职场中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指责,到道路上行人与司机的彼此憎恨,这些场景看似琐碎日常,却精准地捕捉到人性深处的偏执与狭隘。这种矛盾的普遍性,在罗兰?巴特 “刺点” 理论的观照下,成为刺痛读者心灵的现实之 “刺”。

诗人通过排比句式的重复与递进,强化了这种矛盾的荒谬感。“打工嘅时候老板唔啱 \/ 做老板噈系工仔唔乖”,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揭示了社会角色的错位与认知偏差。正如庄子所言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诗中展现的矛盾并非简单的对错之争,而是人性在认知局限下的自我围困。这种围困在 “行路嘅讨厌开车嘅 \/ 开车嘅又憎恨行路啲” 的表述中达到顶峰,成为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典型写照。

三、时间救赎:自然意象中的精神突围

面对生存困境,诗中 “时间噈喺要雑啲时间 \/ 畀花开番成花哈 \/ 畀果结番成果啦” 的表述,为读者打开了精神突围的通道。诗人将时间人格化,赋予其包容与等待的特质,这种对时间的重新诠释,暗合了陶渊明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的生命哲学。“花开”“果结” 等自然意象的引入,构建起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自然秩序,在对比中凸显出生命本应有的从容与和谐。

月光作为传统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在诗中以 “咪话噈喺月光惹嘅祸” 被重新解构。诗人否定了将困境归咎于外界因素的思维惯性,转而强调自我反思与和解。这种对月光意象的颠覆,与苏轼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的豁达异曲同工,展现出从自我围困到精神突围的认知转变。

四、诗学启示:口语诗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放过己己啦》的创作实践,为当代口语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其对粤语方言的创造性运用,打破了口语诗易陷入平淡琐碎的困境,证明了方言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潜力。然而,这种创作路径也面临着文化传播的局限性,方言的地域特性可能造成理解障碍,削弱诗歌的普适性。如何在保持语言特色与实现文化传播之间找到平衡,成为方言诗歌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诗学理论的角度看,该诗的成功在于将日常话语转化为诗意表达的同时,保持了思想的深度与情感的真挚。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与哲学思考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从 “口语” 到 “诗语” 的质的飞跃。

在解构主义盛行的当代诗坛,树科的《放过己己啦》以独特的方言诗学、深刻的生存解构与诗意的精神救赎,为我们呈现了一首极具启示性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体生命困境的反思,更是对当代社会文化症候的诗性回应。在语言的狂欢与思想的沉淀中,这首诗完成了对 “放过自己” 这一永恒命题的诗意诠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超越困境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