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诸天万界革命 > 第八十三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三章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城外……城外来了好多并州兵!黑压压的一片,已经把各主要路口都看起来了!为首的那个姓徐的将军说……说奉吴公令,维持秩序,保障新政施行,任何人不得异动!”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方才叫嚣着要反抗的人,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并州军的动作太快了!根本不给他们串联反应的时间。 老族长瘫坐在椅上,喃喃道:“三天……只有三天……他们是来真的……”他看着窗外自家精美的亭台楼阁,无边的田产山林,眼中尽是绝望。走?数百年积累,如何三天搬空?不走?那“抄家灭族”四个血字,如同死神的凝视。结算工钱?那将是天文数字,足以掏空家族现银!释放奴仆?谁去耕种那万顷良田?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所有人。在绝对的武力威慑和毫不留情的政策面前,所谓的世家底蕴,显得如此脆弱。

冀州,河间,某村庄。 政令的内容通过新政宣导使(多由并州来的低级官吏或识字的志愿者担任)大声宣读,并张贴在村口的告示栏上。围观的村民们一开始是茫然,接着是不敢相信,最后是巨大的、几乎要将他们淹没的狂喜。 “听见了吗?王二狗!世家老爷们要滚蛋了!” “听见了!听见了!李大哥!还要放了我们!不再是奴籍了!” “三十亩!每人能分三十亩田!是真的吗?宣导使大人!” 宣导使是一名年轻的并州书生,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笑容:“千真万确!吴公之令,言出法随!十日后,大军将来丈量土地,登记户籍。凡我并州治下之民,皆可得田三十亩,永为己业,只需按并州新税制缴纳赋税即可!” “吴公万岁!” “仙师万岁!” 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跪地朝着并州方向磕头。他们被世家欺压、奴役了祖祖辈辈,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土地,能摆脱那世世代代如影随形的奴籍! 很快,就有胆大的原世家奴仆跑到主家门前,要求立刻结算工钱,恢复自由身。一开始,世家还想拖延、恐吓,但看到不远处巡逻的、眼神冷冽的并州骑兵,最终只能咬着牙,打开库房,拿出铜钱绢帛……人心,开始沸腾了。

三天期限,转瞬即至。 这三天,对于青冀二州的世家而言,如同炼狱。有的世家果断舍弃浮财,携带核心子弟和金银细软,仓皇南逃,奔向曹操或刘表的辖地,脸上尽是屈辱和不甘。更多的世家则犹豫不决,或是舍不得庞大家业,或是心存侥幸,或是企图隐藏财产、转移人口。 期限一到,并州军毫不迟疑地行动了。 吕布亲自坐镇邺城,派出多路精兵,直扑那些逾期未走、且有明显抗拒迹象的豪强坞堡。抵抗是微弱甚至可笑的。在经历了官渡之战洗礼的并州精锐面前,世家的私兵部曲不堪一击。一座座坞堡被攻破,负隅顽抗的家主被当场格杀,库房被查封,地契被搜出,隐匿的人口被登记造册。 血光之下,“抄家灭族”的律令不再是纸上空文。数个最有名望、抵抗最激烈的大族被连根拔起,其惨状震慑了所有还在观望的势力。释放奴仆、结算工钱、清丈土地的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行下去。

然而,剧烈的社会变革必然伴随阵痛。大量世家仓促离去或被抄没,使得原有的生产体系(尤其是手工业、高级服务业)暂时陷入停滞。更重要的是,虽然分田释放了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但青冀二州历经战乱,又逢新政巨变,许多百姓家中并无余粮,更缺乏耕牛、种子和过冬的物资。眼看冬季将至,若处理不当,饥荒和动荡几乎不可避免。

就在此时,吴笛的第二道命令到了。 并非冰冷的政令,而是一道温暖的倡议,通过灵讯网络(利用灵气进行远距离通讯的初级法术)和快马,传遍并、幽、凉、西域四州:

“青冀新附,黎民初苏。然战火方熄,百废待兴,饥寒交迫者众。吾等既享灵脉滋养,安乐富足,岂可坐视兄弟州郡之困厄?今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愿我治下官民商贾,踊跃捐输,或钱粮,或衣物,或牲畜种粮,或工匠人力,助青冀同胞渡过难关,共筑仙汉盛世之基!此非强制,全凭自愿,然天道昭昭,必感念诸位功德。”

倡议一出,四州响应如潮。

并州,晋阳。 商会会长带头捐出十万石粮食和大量过冬棉衣。“若无吴公新政,焉有我并州商贾今日之便利?灵气通了,商路通了,咱们的心也得通!帮青冀,就是帮我们自己!” 大批并州工匠自愿报名,组成“援建营”,准备开赴青冀,帮助百姓修建房屋、修复水利。

幽州,蓟城。 牧民们驱赶着成群的牛羊南下。“咱们草原以前日子苦,是吴公来了才好起来。现在咱们牛羊多了,分些给青冀的兄弟吃!冬肉有了着落,心就不慌!” 幽州军府则调拨了大量军囤的耐寒作物种子,准备运往青冀抢种冬粮。

凉州,姑臧。 虽然自身也不算富裕,但凉州将士和百姓依旧节衣缩食,凑出了大批粮草和皮货。“当年羌乱,是吴公和并幽的兄弟帮我们稳住局面。如今咱们凉州汉子,知恩图报!” 西域,于阗、疏勒等地。 虽然刚刚归附不久,但商道打通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西域诸国国王和商队首领也纷纷献上特产——珍贵的干果、药材、毛毯等,表达对吴笛的支持。

无数的物资,通过重新打通的官道、漕运(并州军全力保障运输线安全),如同百川归海,从西北各地源源不断地涌向青州和冀州。 并州治下,仿佛进行一场全民动员。官道上,运送物资的车队络绎不绝;河道里,满载粮种的船只帆影点点。volunteers(志愿者)队伍自发形成,有农夫去帮忙抢种,有郎中去义诊,有教师去临时学堂教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响彻四州,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道德风尚。

在冀州一片刚刚分到土地的村庄里,来自并州的援建队正帮助村民修建被战火毁坏的房屋。凉州送来的牛羊在临时圈舍里咩咩叫着,幽州的种子已经播撒进新丈量的田地里。一个孩子捧着西域来的甜瓜,吃得满脸汁水,他的母亲,刚刚摆脱奴籍、分得田地的妇人,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碗里来自并州的救济粮,眼中含泪,对宣导使说: “大人……这,这就是‘仙汉’吗?” 宣导使看着远处正在用简易灵术(如春风化雨术、坚固术等低级普及法术)帮助加快建房速度和土壤肥力的并州修士,重重点头: “大嫂,这只是开始。只要跟着吴公,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夕阳下,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似乎正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的热流所包裹、滋养。风起云涌,旧的秩序正在血与火中崩塌,而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八方汇聚而来的力量中,艰难而又坚定地孕育、生长。吴笛的意志,正以一种混合着铁血与温情的方式,深刻地重塑着北方的山河与人心。

官渡的尘埃尚未落定,河北的疮痍还未抚平,但另一场更为残酷、更为根本的战争已然拉开了序幕。吴笛那旨在掘断世家根基的新政,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发了剧烈的爆炸。而这场爆炸的中心,正是那“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