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印象中,除母亲孝慈高皇后逝去那夜外,

其余时刻的朱元璋始终傲然屹立,气焰滔天,威严肃杀的世间至尊。

回想到之前殿门外那一幕幕,朱标的胸中疑窦丛生。

几经犹豫不决后,终究忍不住发问:

“父亲,今日究竟遭遇何事?”

此语将朱元璋缓缓唤醒,转头看着一脸忧色的儿子。

\"哼,我这个大孙子居然讨厌起祖父来了。

他说,他根本不稀罕我的爱护,真的不稀罕呀!”

话音愈讲愈涩,朱元璋竟双目含泪,眼角悄然滑落一颗浊泪。

愤怒归愤怒,之前的暴躁确实源于极度不满:

身为大明开国之主,堂堂当今皇帝,他朱元璋何时曾受过这般羞辱?就如朱英今日言辞冒犯那样。

帝王尊威不可侵犯!

只不过,那个冒犯之人,恰是他深爱亡妻亲自养大唯一的嫡孙,从降生之日起便集他和马秀英万千宠爱于一身。

这点从其本名中就能看出:朱雄英,“朱”

取朱元璋姓,“英”

取马秀英名;“雄”

,寓守护之意。

意喻朱雄英由朱元璋守卫保护马秀英传承延续。

他对任何人都有权惩戒,他乃天下之主,言出法随裁定乾坤大事;

他也责骂打罚朱标,因为在他肩头寄予无数期望,关系到整个帝国未来走向成败得失需严格要求。

可是朱英不一样啊。

朱英身为正统的皇长孙,从出生起便承载了无数期许。

他融汇了天地之规,恪守祖制,并深受文武百官推崇,是注定的大明朝第三代皇位接班人,其地位无可撼动。

背负如此殊荣的他,无疑将迎来璀璨非凡的人生。

可惜的是,在他九岁那年,正是认知逐渐明晰之际,却遭到白莲教余党的伏击,头部受创严重,从而遗失记忆。

这起事件成为朱元璋心中的沉痛教训,也暴露了他傲视天下的统治缺陷。

马皇后同样深感内疚,为保护嫡系皇长孙免遭再次算计,她决定对公众隐瞒事实,宣称朱英失踪,而暗中则将其安置在秦淮河畔一处僻静小院里隐居成长。

朱元璋对此事始终充满歉意与懊悔,因此即使面对叛逆不羁的朱英,他也从未真正发火。

当朱元璋首度在秦淮河畔小院见到朱英时,心中便坚定了将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尽数交付给他的决心。

如今的现实却是,朱英已然对这份关爱无动于衷,仿佛无视着祖父曾经的情谊。

目睹父皇眼眶含泪,朱标瞬间如遭雷劈,头脑一片空白……良久才缓缓开口询问:“父亲,您提到的大孙子,该不会就是朱英吧?”

“除了他,还会有谁胆敢漠视我的关心?也只有他啊。”

朱元璋语气低落地说。

听到这里,朱标满心不解——老头子未免太过在意了吧?朱英又非亲孙,即便不在乎也没什么稀奇,何至于此般失落?

同时朱标内心更添愤懑:为什么对孙儿们朱允炆、朱允熥他们就未曾这般疼惜?真让人觉得偏颇!

当然,这些念头他只能藏在心底,绝不敢说出口,否则必会被父亲一顿训斥。

为了缓和气氛,他努力挤出话语安慰道:“或许英小子只是开玩笑罢了,您难道没有察觉其中的戏谑意味吗?”

朱元璋摆摆手:“唉,你不懂,你根本无法体会,还是先回去吧,让我独自静静。”

朱标面露犹豫,却见朱元璋满脸伤怀、黯然神伤,显然难以安抚。

他唯有轻轻躬身行礼告别:“既然如此,望父亲多多保重身体,孩儿告退了。”

随后缓缓退出殿外。

大殿门前,郑有伦的右臂被布条包扎。

见到太子出来,赶紧行礼。

\"太子殿下。”

朱标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他的伤处问道:“要不要唤太医前来查看一下你的伤?”

郑有伦摇头拒绝道:“不过是小伤罢了,劳烦太子忧心实在不必,卑职自会料理妥当。”

朱标叹气道:“怎么能无所谓?若非你抓住父皇的天子宝剑,怕是我早就没命了。”

“太子言重了,殿下有皇家龙气庇佑,便是卑职不做这事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郑有伦轻描淡写道。

\"你清楚得很,我和父皇从来不信那些迷信说法。”

朱标冷声道。

\"确实,陛下和殿下皆能掌控命运。”

郑有伦答道。

\"既然如此,你就自己处理吧。”

朱标挥手作罢,但突然间面容阴沉下来,直盯着郑有伦的眼睛……

“本宫眼下只想弄明白,今日父皇与那朱英之间到底发生了何事?郑公公,你应当能够助本宫一臂之力吧?”

听到此话,郑有伦先是沉默片刻,而后回应道:

“此事奴才不敢妄言,也无资格多说,还望殿下亲自向陛下或英公子询问。”

顿时,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可怕的杀意,冷冷说道:

“你好大的胆量,竟敢违逆本宫,就不怕丢了性命吗?”

郑有伦依旧保持沉默。

过了良久,

朱标的杀意渐渐消退。

\"看在你对父皇一片赤胆忠心的份上,这次就饶过你。

记住了,不会有下一次了。

即便父皇想要护你周全,本宫亦有无数种方法置你于死地。”

说完后,他头也不回地离去。

郑有伦对着他的背影低身行礼,口中说道:

“奴才送别大明皇太子殿下。”

夜幕降临。

朱标换去 formal attire后悄悄离开宫廷,神情阴翳地朝秦淮河边的街区行去。

与此同时,

在他所居的东宫春和殿内,

吕氏却满是喜悦的笑容,带着几名侍从走至儿子朱允炆所在的房间门口。

刚一进入,

便急不可待地呼唤:

“允炆,允炆。”

“嗯……”

已经在榻上熟睡的朱允炆慢慢睁开眼睛。

\"娘亲。”

吕氏走到榻前,一把掀开被褥,把他猛地拉了起来。

\"还在睡?这会都什么时候了?赶紧随娘起来。”

朱允炆刚刚被叫醒,整个人还处于迷糊状态。

瞧着门外漆黑一片,不解地问:

“娘,这不是您之前嘱咐孩儿早点歇息的吗?”

“情况不一样了。”

吕氏转身看向身后的几位侍从。

\"还不快上前给殿下穿衣?”

“遵命,太子妃。”

众侍从立马上前帮着朱允炆穿衣。

听闻众人对她的称呼,吕氏眼中瞬间掠过一抹狠毒之意,但转瞬即逝。

太子妃,呵,这该死的名号!

不一会工夫,

朱允炆穿好了衣裳。

从床上蹦到地上,疑惑地看着自己娘亲。

\"娘,您为何把孩儿喊起呀?”

吕氏牵起他的小手往门外走去,边走边解释道:

“你皇爷爷今日卧病在床了,作为皇孙要给他祈福你知道吧?”

“啊?皇爷爷病了?怎么会?以他那样的体质也会生病吗?”

“你少啰嗦,你只需晓得你需要为你爷爷祈福就行。”

“哦哦,那该如何祈福呢,娘?”

“简单得很,在佛堂诵念经文三日三夜即可。”

“三天…三夜?娘,孩儿突然又犯困了,还是先歇着吧。”

一听要念那么长时间,朱允炆顿时没了精神。

吕氏听见这话猛然停下脚步,扭过头目光凶狠地看着他,

“睡?你就知道睡?”

“你可知这些天来娘承受了多少鄙视与冷言冷语?”

“如今娘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还想睡?绝不允许!现在立马前往佛堂书写经文!”

此时的吕氏如同着了魔般。

使劲拽住朱允炆的胳膊迅速往东宫内的佛堂走去。

朱允炆望着自己娘亲癫狂的模样,已然吓得瑟瑟发抖,唯有乖乖服从。

乖乖任由娘亲拉着走向佛堂抄写经文,并且准备诵念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