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往后,在大明军队行军过程中,我可以参与劝服他人归顺,尽力减少双方损失。”

听完李成桂所说的话后,朱棣心中暗自承认其确是一员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人的言辞软硬皆施且颇具说服力。

不错,如果朱棣拒绝此次归顺,将之杀戮或俘获全军,则日后的高丽战场,定然遭遇全体高丽军士奋勇抵抗,此为定局无疑。

毕竟李成桂今日如此,一旦归降被拒,后续其他将领又有何理由去奢望大明接受?

朱棣认可李成桂所述之后可能发生的激烈战斗情形;同时关于降服以后可通过其减少损失这一点也表示肯定。

然而,即使有所认同,并不表明朱棣会答应。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永乐大帝的性格注定了他无法容忍任何形式上的要挟。

再想想,此场征战是大明太祖皇帝下达的圣旨,旨在清除这个背叛宗主国的邻邦,若回京之后自己的父皇知悉儿子竟然遭到一个高丽都护级别的军官以胁迫手段才接受投降,不管结果有多美。

父亲朱元璋那个动辄挥刀上阵,霸气决绝的人物岂能饶过自己?

毕竟朱元璋靠什么成就了一统江山的大明皇位?正是他的刀快人狠,部下悍勇善战。

现在你朱棣打这么个弱小国家都要被威胁着受降?

真他娘的太给老子丢脸了!估计到时就拿着宝剑追着砍人了。

虽说这样讲或许显得夸大,但朱棣十分确定,自己的父亲绝对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毕竟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

朱元璋凭借一身英勇,于尸山血海中杀出重围,登上大明皇位,他又怎么可能容忍别人的要挟?当然,除了马秀英之外——任何人胆敢对朱元璋进行威胁,下场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必死无疑,区别仅在于死法的残酷程度。

像朱元璋这样的盖世雄主,又怎会甘心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成器,被高丽小小的都护逼迫求和?这种情形绝对是他难以接受的。

一旦事情暴露,朱元璋定会大发雷霆,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朱棣的抉择已定。

他慢慢抬起手,冷冰冰地直视着眼前的李成桂父子,眼神之中满是杀气,随后他的手猛然落下。

\"杀!”

他已然决定不再多费唇舌与李成桂周旋。

面对这样抛弃国家、舍弃士卒的人,再多的话语也只是徒增唾液。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几十名护卫在旁的大明将士手持锋利长刀,在无声中向李成桂父子扑去。

李成桂一见朱棣举手,就知道不妙。

不出所料,朱棣紧接着就发出了命令。

目睹拿着长刀冲向自己的大明勇士,李成桂紧咬牙关,也急忙举起手臂回以“杀”

字。

话音刚落,之前悄无声息暗杀数名高丽将领的亲卫再次出现在黑夜中。

双方立刻厮杀起来,没有言语,只有刀光剑影。

高踞战马之上的朱棣目睹这一切毫不动容。

何至于担忧?堂堂大明朝皇帝的四子、大明燕王殿下的随身侍卫,难道还会输给一个区区高丽都护的手下?

仅仅片刻之间,一名李成桂的侍卫就被朱棣侍卫的一刀结果了性命,而其余的李成桂侍卫也眼看撑不住了。

眼见这番景象,李成桂恨得牙齿几乎磨碎。

最后愤愤地看了坐在马上巍然不动的朱棣一眼,他牢牢记住了这张面容,随后猛地回头拉住儿子李成芳:

“走!”

父子二人迅速钻入黑夜里飞奔逃离。

朱棣见到,嘴角微微上扬,带着嘲讽之意:

“妄想逃脱?”

接着从亲卫手中接过一把雕饰华丽的弓。

只见他将弓挽得如同满月一般,箭矢如雷霆一般划破夜幕,发出尖锐之声射向远方。

\"噗嗤。”

时间退回到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五清晨。

天刚刚亮起鱼肚白时,浓烟滚滚,遍野都是尸体。

此时,徐达、朱棣、傅友德、冯胜等人,这些大明重要将领依旧威风凛凛跨坐战马,巡视这片刚刚经历激战的场地。

至此,第一次发生在鸭绿江岸边的大明与高丽的战斗宣告结束。

经过初步点算,这场战争共计消灭了高丽安北都护府的士卒约三万八千人,六千人投降,还另有六千人趁乱逃入了鸭绿江附近的深山老林。

相较之下,明军方面轻伤五千名,重伤一千人,牺牲一千八百七十五名战士。

相比之下此战堪称明军的巨大胜利!

这并不奇怪。

本就以战斗力着称的大明军队面对高丽士兵便有明显的优势,加之兵力几乎是对方的十倍。

再配合朱能等人深入敌军悄悄烧毁粮仓的战略行动使高丽阵营彻底混乱崩溃。

最终,徐达对周围的朱棣等人庄重地下达命令:

“传令全军,休息一天调整状态,明日进军奔赴安州城。”

\"属下遵命,定当完成大将军交代的任务!\"朱棣等人俯身行礼后退下,随即向自家麾下的明军将士传达徐达的指令:\"全军休养一日,翌日启程奔赴安州城!\"

开京城里,紧急召集众臣的钟声接连不断。

半个时辰过去,文武百官匆忙赶至宫殿。

高丽王王隅头顶冠冕稳坐高位,旒垂掩面,虽难见其神色,然而众臣早对这位君主洞若观火。

今日,他们明显察觉到君心不悦。

更何况,王座之下崔乾霄那丞相的脸色也实在堪忧得很。

群臣跪地拜见:\"臣等参见陛下!\"平日里这环节结束后,高丽王便会示意起身,但今天他并未如此。

略略点头示意后,崔乾霄会意,走向跪伏的一众人面前沉声道:\"刚获消息,北边都护府的兵马于母江遭遇明朝军队……\"

说到这里他语顿停顿半晌,面色愈发阴暗。

随后恶狠狠地把剩下的字吐了出来:\"全部……覆灭!\"

此言落下如巨石激起千层浪,满殿官员皆先是一呆,再瞬间明白过来。

恐慌、混乱随之而来,各种声音混杂响起:“怎么会败得这么惨啊!没了北线屏障,那不是明军想打安州就直接打下来么?若被他们占据,京城开京也将危在旦夕!”

“之前我早就劝说过不要去招惹明国,如今大军压境,咱们真要完了啊!\"

\"此时追究责任还有何用?重点在于驱逐入侵之敌。”

\"如何不需要追究?现在北军覆没,从安州至开京一路毫无阻碍,不出三日敌军便可杀至开京城下,这样的大事怎能不算账?”

高丽王静静地看着下面争吵不断的众臣,愤怒积聚心中。

曾经他们为了利益争先恐后来求扩张,现在敌临城下却把所有错都推给他,实在可笑至极。

迁都庆州东京的建议也提了出来,而他内心则充满了无奈和愤懑,在无法发泄情绪的现实前只能保持沉默。

在当今的高丽,虽然名义上由王氏统治,但实际上他已经不再是国家的实际掌舵人。

现在的高丽由各大门阀贵族主导,那些朝廷里的显贵更是将所有过错都归咎于他一人。

这让他感到无比憋屈,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这时,丞相崔乾霄察觉到自家君主快要压制不住怒火,便立刻沉脸制止群臣的争吵。

\"够了!殿前军何在?\"

随着他一声厉喝,一阵铠甲震动声响起,上百名身穿金甲、手持长矛的护卫瞬间现身于殿堂之中。

\"殿前军听令,在此待命!”

崔乾霄的目光落在被这一幕惊呆的文武百官身上,语气森寒地说:

\"任何人在殿下喧哗,绝不宽恕,杀无赦!\"

随即殿前军纷纷举起手中武器指向众大臣。

见此情形,所有人都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