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够了,这事就此定案。”

朱元璋摆手制止,随即起身大步朝外走去,留下朱标站在原地苦笑不已。

就在即将迈出门槛之际,朱元璋忽然丢下一句话,让朱标怔在当场。

\"你放心,为父还没老糊涂到那份上。”

说完径直离去……

洪武十六年春三月二十一。

钟声悠悠回荡,午门洞开,群臣依次踏入巍峨壮丽的大殿之中。

十数名羽林卫将士小心翼翼将巨大的鎏金龙椅安置于奉天殿前。

两侧文武百官排列有序,均低头屏息伫立等候圣驾。

片刻之后,只听郑有伦出现在龙椅旁高声宣唱:

“皇上驾到——”

声音方落,两旁内监挥舞鞭索齐齐抽打地面,爆响骤起。

众臣纷纷双膝跪倒,齐呼恭迎。

\"臣等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未歇,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身披绯红九龙纹锦袍,在皇太子朱标的陪同下缓缓步出奉天殿。

朱元璋从容落座,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众卿平身。”

一声令下,长鞭再度击地,群臣齐声道谢后徐徐起身。

这时,武班前列、大明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李文忠出列上前。

俯首奏道: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他:

“讲。”

李文忠沉声道:

“高丽小邦屡次冒犯我大国威严,劫掠边民,罪孽深重,民愤极大。

今回赖陛下天恩,派征东大将军统帅雄师将其剿灭,并俘虏高丽主。

恳请陛下召其至殿前亲自问罪。”

话音刚落,群臣纷纷应和而出,齐声请求处置高丽君主。

\"请陛下治高丽之罪!”

大明皇太子朱标从鎏金龙椅旁走下,来到朱元璋面前,拱手躬身说道:

“请父皇治高丽之罪!”

朱元璋目光缓缓扫过两人,沉默片刻后,站起身来,伸手指令道:

“带高丽国主至殿前,朕要当面问罪!”

随着旨意传下,片刻之后,两位羽林卫押解着衣冠整齐的高丽王王隅步入殿中。

此事早已成为上下共识,问罪不过是时间问题,因此准备充足。

虽然高丽已为大明所灭,但作为一国之主,仍需保留一定体面,这是千年中华的传统。

高丽王王隅被簇拥着穿行于文武百官之间,周围冰冷的目光和压迫感让他瑟瑟发抖。

若非有人搀扶,恐怕早已瘫倒在地。

到达御龙石板前时,两名羽林卫猛地用力,将他按跪在地。

\"跪下!”

“扑通——”

王隅双膝重重磕在冰凉的地砖上,还未顾及疼痛,耳边便传来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

“你便是高丽之主?”

听到这话,王隅如同掉入冰窟般战栗不已,甚至恍惚间看到眼前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画面。

他艰难抬起头,只见上方站着一名身披绯红龙袍之人,居高临下注视着他。

因光线角度缘故,看不清面容,却感受到一种仿佛顶天立地、君临天下的磅礴气场。

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威压,直逼心底,令他不得不低头屈服。

这……就是那位崛起于寒门,推翻横扫天下无敌手的大元帝国,最终统一中原再造华夏的洪武皇帝?这就是真龙天子吗?仅仅是站在那儿便能让人心生敬畏!

然而王隅依旧呆滞在那里,迟迟没有回应。

这一情景引发众臣不满,大明曹国公李文忠率先喝斥:

“高丽罪犯,怎敢如此狂妄!到了御前还不速速叩拜皇上!”

其他大臣也随之齐声责问:

“还不快参见吾皇万岁!”

巨大的声音如浪潮般拍击而来,彻底压垮了王隅的最后一丝矜持。

他恐惧万分地俯伏下去,颤巍巍喊道:

“高丽王隅……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站在高处的朱元璋看着这般怯懦卑微的形象,内心的期待顿消。

擒获一国之君本是一件荣耀之事,但在这样一位软弱无力的人面前,显得毫无意义。

多么无趣!朱元璋越发烦躁,愤然挥动龙袍袖摆转身而去。

哼!真是个懦弱之徒。

朱元璋目光转向身侧的朱标,淡淡唤道:太子。

儿臣在。

朱标急忙躬身作揖应答。

便将此人交给汝来定罪。

朕还有国政需处理,这种畏缩之人不值得朕耗费时间。

说罢,朱元璋转身迈着龙行虎步往奉天殿走去。

父皇请慢走,儿臣恭送。

朱标带领文武百官一齐躬身相送。

待朱元璋身影远去,众人的视线落在跪地发愣的王隅身上。

怎会这样?方才大明皇帝说什么?我不配让他费时问罪?

羞辱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王隅恨不得立刻怒斥:你朱元璋有何资格如此轻视于我!

然而此刻他只能任人宰割,哪敢有所动作。

要是真有勇气,刚才也不会做出那般有失体面之事,让朱元璋拂袖而去,留下太子处置。

旁人从他 facial表情中一览无余他的心思。

朱标等人冷笑:不满?屈辱?你不过是他国小主公,如此怯懦,怎配让吾皇亲自过问?

话虽如此,有时连太子及众臣都觉陛下太过强势令人为难。

但此刻却觉得,有个如此霸气的皇帝也颇为不错。

至少看这跪着的王隅,对比之下...

哼!这狗贼也敢与我大明皇帝相比?他连为陛下擦鞋都不配!那是何等伟人!从平民至开国圣君,复兴华夏,古往今来又有谁能与陛下相提并论?

稍作停顿,朱标收敛思绪,冰冷地看着跪着的人:高丽主王隅,可知罪?

当日午后,一道诏书传遍天下:

承天命,皇帝诏曰:

高丽主王隅殿前供认多年来与奸臣勾结北元余孽侵扰大明边境、屠戮百姓之罪行。

其罪行罄竹难书,此次高丽亡国实乃自取灭亡!

朕作为天子绝不能容忍蛮夷犯我疆土、杀我子民!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现已押解罪主王隅及其党羽,秋后将在午门由万民监督斩首正法!

洪武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钦此。

诏书贴出,金陵百姓士子无不激动万分地诵读解释。

顿时整座城池陷入狂欢欢呼之中。

大明威武!

洪武陛下英明!

更有甚者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最后不仅是市民,连刚从高丽凯旋归家探亲的将士也纷纷加入庆祝行列。

在秦淮河畔一处小院内,有人听到了这喧嚣声。

银色的月光洒在庭院中,朱英安坐在这一片清辉里。

他听着外面远处民众欢腾的呼喊声,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了一丝笑意,同时低声自语道:

“大明,万胜!”

洪武十六年,春三月二十七日。

漠北战场上捷报传来,大明征东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征东右将军燕王朱棣、海师大都督信国公汤和以及宋国公冯胜等一众将领率领麾下虎贲精锐之士,狠狠击溃了北元最后十万人马的铁骑军队。

北元皇帝携带着残余的皇室成员与文武百官,再度于大明军队的压力下向北退却。

到了洪武十六年,夏季四月初九这一天,胜利的消息抵达了应天,整个大明疆域迅速沉浸在一片喜悦狂潮之中。

朱元璋在朝堂之上情绪高昂,放声大笑。

对这场战事的大获全胜称赞不已。

要知道,在高丽那场战斗之后,这又是一次让北元失去接近二十万名顶尖铁骑的重大失利。

要知道,对于像鞑靼那样的游牧民族而言,部落人口总数本身就已经十分稀少。

即使是在当年元朝鼎盛的时候,整个鞑靼部落最多也只有近百万能够操弓持马的勇者,但经受了从前元朝动荡时期的消耗,被张士诚、陈友谅还有大明多方的削弱后,当他们退回漠北故土时,族内也只剩下不过四五万可以作战的年轻人。

而且这些所剩不多的人马分布在整个无垠的草原大漠上,并非全部围绕在北元皇室周边进行守卫。

实际上,仅一半甚至更少的战士驻扎在此守护皇家威严。

毕竟如今的北元皇室再也不是曾经那个能横扫千里大漠的成吉思汗,也不是缔造了大元帝国伟业的忽必烈了。

遭到大明的驱逐回归到漠北后,他们的威望早已经是大大受损,不可避免地有不少其他氏族的贵族不再对之保持忠诚服从。

此时,在这两场激烈的对抗中,北元皇室已经失去了将近二十余万名身强体壮、能征善战的族人,可以说几乎已经丧失所有的实力。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如果失去了兵源与军事力量,都将急速走向覆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