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世家的上下三千年 > 第182章 韩国不能过早投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82

“对对对,大王你想啊,天下列国都恶秦,秦打到哪里,哪里百姓便纷纷逃难至别山,此消彼长,别山君若真的能如秦王诏书般纳淮水以南之地,凭借别山封国水军舰队之利,秦国再强也攻不下。”

“对对对,秦国再强也敌不过天下贵族合力,以前秦国用连横能破合纵,但大王你想,以前六国失败是因为其心不齐,而今集中一点如狼聚一窝,再猛之虎也不敢入狼窝啊。”

“对对对……”

于是,准备一把火自焚殉国的卫元君又活了下来(此君真的比较刚烈,最后不堪受辱自杀了,他的弟弟公子角成为44任卫国君,最后被胡亥灭卫)。

又活了的卫元君继续喝酒继续舞,然后高高兴兴的派出两波使者,一波派往楚国借道南下,因为此次别山国联手楚国共御强秦,所以此时双方是蜜月期,楚王悍满口答应借道,还答应派兵护送卫国子民南迁。

派去别山封国的使者被国相卫角带着面见别山君说了祈求,别山君满口答应在博物馆给卫国一个最好位置的展台,而且答应为了保护卫鼎,封国将出巨资用钢化玻璃保护卫国传了八百多年的国鼎,其他史书文物也全部用最高规格保护,而且,卫元君如果愿意,还可以带薪编修《卫国史》。

对于卫国百姓,别山君答应全体接纳一视同仁,还准许卫国在汉口三城购置宅基地修建宗庙祠堂,修建卫村。卫国百姓享受封国国民平等待遇与权利,卫国贵族可投资参与封任何何行业。

有了这个承诺,使者欢天喜地的往回赶,为了早一点南迁,别山君还安排了几艘冲锋舰和运输舰出大江绕大河(此时黄河出海口在天津附近),虽然这路绕的有点远,但却比走陆路快捷,而且,派军舰护送是为了转运卫国文物,当然,黄河水位浅,运输舰只能在出海口等,由冲锋舰逆流而上去卫国转运文物。

商城四大馆如今已经修成,其中体育馆是最热闹之处,军院体育馆每季度都有大型足球赛,每旬休有马赛,每天有无数人在体育馆外打羽毛球和网球桌球等等。

让人流连忘返处还有艺术馆,特别是艺术馆中的音乐厅,那简直是贵族滞留地,特别是经别山君指点排练的高雅新颖曲目,那简直出了一曲便会风靡全国。

图书馆目前以天下藏书之最闻名,当然,这个时代号称天下图书之最,但真的被封国花巨资印刷成书,其实真没多少套,反而是层出不穷的小说变成国民借阅浏览热门区。

至于博物馆,就一直是曲高和寡的存在,封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没普及到欣赏文物的高度,再者,封国收藏的文物以现代文物为主,现代文物肯定算不得什么文物,所以观众寥寥无几。

但是,在别山君心目中,博物馆是最看重之馆,所以建设博物馆不单花费达百万金圆的巨资,而且别山君还参与设计图纸,甚至于为了修建此大型博物馆,别山君专门指示铁岛扎制大小钢筋,指示玻璃提纯甚至于钢化工艺。

于是,一座占地近三千余平,高度五十米,外形如蚌壳一般技术难度极高极其科幻的博物馆建了出来。

此馆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玻璃采光,有地下藏库及地上数层藏库(主体中间为库房,四周采光区为展区),以及无数个国家主题展区的大型博物馆。

此馆不但分为秦齐赵魏韩燕楚七国陈列馆,一些已经灭国但留下文物史书的小国,甚至于遥远的夏商周,以及北荻南蛮,东夷西羌等等有文物有史料的传说国度都有分区展。

甚至于已经灭国的王室可以带薪整修列祖列宗史书,这笔文物研究开支,别山君从私库报销,等于,别山君花钱请亡国子孙研究整理老祖宗历史。

比如现在正在修编的《周史》,直接参与修史的有二十人,间接参与修周史者不计其数(无数贵族提供史料),直接修周史之二十学者团就有三位东周姬姓宗亲。

所以,当听说卫国愿意捐献所有史料和文物后,别山君兴奋到彻夜未眠,第二天立马指示水军抽调运输舰和冲锋舰去卫国(卫国迁野王县在黄河边)。

闲话少扯书归正传,卫角当选国相消息传到韩国,抑郁症严重的韩王安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别山封国国相他是了解过的,此国相不同于七国彼相国令尹或者什么犀首,别山封国国相是真正的一国元首,其国虽然军政法督并列,甚至于它们上面还有一个封君,但国相就是一国元首,其地位甚至于超过封君。

因为别山君现在虽然凭借个人威望能够影响国政,但其制度设计本质是虚君实相,等于是封君把国政完全托付与国相。

而且国相有独立财政权,人事任免权,国事处理权,甚至于国政制定权。

这样的权利,和一国之王有什么区别呢,而且比一国之王权利更大,因为一国之王往往被宗室大臣掣肘,但别山封国是真正的民选国相,他可以自己组建阁臣,甚至于可以全部换掉上届官吏重新洗牌。

别山君好气魄,这真的是国相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如此放手任其施为,国家矛盾便转移到国相与官吏身上,国治理得好是国家知人善用制度优良,治理不好是国相与官吏愚蠢惰政,百姓的怒火只能发泄到国相身上。

可惜,韩国知道的太晚了,现在韩国民不足百万(逃至别山封国者众),而且好死不死的挡了大秦东出之路,大秦对楚国用兵是假,想灭掉韩国是真。

当听说卫国整体南迁的消息传来后,韩王安突然也动心了,他立马召集王公贵族与诸臣询问:

“寡人也想学卫国整体南迁至别山封国,想把国民托付与别山君,不知可否?”

“我王,此事万万不可啊,卫国乃撮尔小国,其国离别山本来不远,再加上其国人口不足五万,而我大韩尚有一战之力,此时言败为时过早啊!”

“是啊大王,韩国数代先君励精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