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梁辽王 > 第26章 教育开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抑郁情绪中走出来的杨竞,又恢复了那种熟练的政治手段。通过设置采风署,就可以给百姓一个发声渠道,避免文官集团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是利用百姓的力量来对抗官僚集团的力量。

吴晋等人的请罪折子很快就由石琳带到了杨竞面前,杨竞打开折子看了看,思索了一阵,才对石琳说,“批红吧”

“敢问陛下,如何批复?”石琳请旨道。

这玩意比较考验水平,批的狠了容易伤了君臣之情,批的浅了,容易起不到作用,杨竞想了想,才开口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石琳得旨意,把杨竞口述的那首诗写在了奏折的后面。

其实杨竞这是做了让步的,写这首的诗的目的,就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基层,给这个事件定了性,就是基层官吏执行不力的问题。一旦要是写了别的,就容易把火烧到内阁身上。

杨竞并不想和自己的几个大学士翻脸,他只是引导辽藩这艘大船航行的时候,尽可能的兼顾百姓的利益。现在大梁也在虎视眈眈,内部团结还是很必要的,他没有必要自废武功。

而且文官集团的反扑,也是很厉害的。杨竞不愿内耗,而且他还很年轻,还有太子,他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来引导,而不是像某个时空,出现了“老师太老,学生太小”的局面。

杨竞的批复被送回襄平城,吴晋等人看到折子长出了一口气,看来陛下这就是不准备整人了。

“正德,你分管刑部,抓紧给那个县令定罪,从快从严处理”吴晋直接就坡下驴,给这个事情定了性。

“明白,首辅大人放心”钱峰立即点头答应下来。他以前就被杨竞敲打过一回,这次可不想惹火烧身。

“鼎诚,你管着户部,研究一下,农业税税率能不能再降一降”吴晋叹了口气,“这内阁也没有其他人,本官就直说了吧。陛下这次之所以这么生气,本官以为,巡视发现的问题只是引子,根本还在于陛下一直要降低农业税,但内阁迟迟没有动作”

杨竞在去年就吩咐内阁研究一下,争取把农业税的税率从现行的40%降到20%,但是内阁从多方考虑,一直没有执行,杨竞应该是多心了。

“陛下可能是多心了”赵石也叹气说道,“其实也不是内阁忤逆陛下的旨意,单纯是没钱,现在朝廷的主要收入还是农业税,这税率一下子就降低了一半,税收也降低了一半,根本入不敷出啊”

赵石这话也没毛病,现在辽藩户部每年能够收税256.4万银元,其中216万都是农业税,真要是像杨竞说的那样,农业税税率降低一半,那每年的收入就少收入100多万,财政运转会出大问题的。

其实钱不会凭空增加,也不会凭空减少,农业税少了,就得从别的税上加。

“要不,加点商业税?”钱峰试探着问道。

“不太行,现在商业可算有点起色,加税容易影响长远发展”赵石原来就是大梁的户部左侍郎,到了辽藩以后,又担任辽藩的户部尚书,对发展经济还是很在行的。

“这样吧,教育用的官田不是还有37万亩吗?卖掉17万亩,只保留20万亩就够了”吴晋啜着牙花子说道,“这17万亩教育用田至少可以卖200万银元,就用来补贴今年和明年农业税减少的窟窿吧”

“此议可行”钱峰附和道,“本官看了礼部去年的报告,这几年结余的教育资金就有12万银元了,现在全扔在奉天银行吃利息,现在出售17万亩教育用官田,问题不大”

吴晋和钱峰都看向赵石,赵石无奈的点头,“也只能这么办了。我争取多卖点,要是能卖250万银元就更好了。多出的50万银元,仍给教育司,用作教育基金”

“那行,那就按照这个方案,给陛下上折子吧”吴晋最后拍板了。

(看到这,想必看官们也都清楚了,真要削减开支,应该从什么地方削减了吧?)

“我说首辅大人,现在卖了田,今年和明年肯定能度过去了,但是后年咋办,没那么田可卖了啊?”赵石赶紧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寅吃卯粮是爽咯,问题是卯年以后呢?

“这两年,赶紧把工商业搞起来,这才是开源”吴晋叹了口气说道,随即又诡异一笑,“你们说,这次陛下的神策军打了胜仗,陛下会赏赐户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