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徐远报捷的折子,杨竞很是开心,几乎没有太大损失的前提下,得到了镇东关以及镇东关和山海关之间200里的土地人口。
这下赏赐第二代晋王和齐王的封地也有了,而且还能剩下不少资源,缓解户部的财政压力。
至于说内阁上的降低农业税到20%的折子,更是表明了内阁向杨竞妥协了。或者说内阁代表的文官集团向杨竞妥协了。
坐在回襄平城的马车上,杨竞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处理和文官集团的关系。他知道,一时间的妥协只是文官集团在积蓄力量,一旦文官集团发现机会,还是会卷土重来的。
当然了,政治斗争会伴随着政权延续一直持续下去,杨竞也没有信心和意愿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能压制住文官集团就好。
何文坐在杨竞马车的一角,好奇的看着杨竞,陛下一会微笑一会皱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她心里也隐隐有所期待,期待杨竞能赏她个一官半职的。
“何卿对这次巡视怎么看?”杨竞合上了奏折,对何文说道。
来了,机会来了,何文知道杨竞这是在考校她,回答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自己以后的官路,不过她也来不及过多的思考,只是答到,“这次随陛下东行,见陛下很多政策是好的,但是很多官员执行起来,却是不尽如人意。”
何文说到这,偷偷瞄了杨竞一眼,见杨竞不置可否,赶紧又接着说道,“且臣观察着,很多百姓已经知道了陛下的政策,但是地方官员却不执行,甚至,甚至很多官员并没有把陛下放在心中第一位”
何文说到这,杨竞才露出笑容,“那你说说,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受到鼓励的何文也没有那么紧张了,继续说道,“臣想些,陛下设置采风署,目的就是为了畅通言路,让百姓的话,可以绕过官府,直达天听。其实这些事政保司也可以干,但是我大辽建政日久,官员们岗位交流频繁,政保司能发挥多少作用,现在也是个未知数,所以陛下才改组政保司,成立政保署”
“你能看到这一点,却是有些见识”杨竞点点头,随后又问道,“那如果政保署、采风署和内阁、六部又联合了怎么办?”
“陛下所言,确实很有可能发生”何文也点头,“所以似乎还是应该加强监督,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御史台,就是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
“那谁监督御史台呢?”杨竞又问。
“陛下的意思是,在设置一个监督部门?”何文一点就透。
“说的不错”杨竞点头,“朕的意思也是,设置巡察司,每三年对内阁、六部、各郡进行巡察,提出巡察意见,作为御史台、政保署的重要补充”
杨竞果然拿出了大杀器,就是巡察制度。杨竞的想法是,每三年,对辽藩中枢各部门及郡一级部门进行巡察,巡察结果通报御史台和吏部,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对了,同时对边军也要进行巡察。这样一来,采风署负责收集百姓意见,巡察司负责监督各部门,御史台正常执纪,最大限度的保障各项制度的执行。
“陛下深谋远虑,臣钦佩”何文这话倒是一心一意。也难怪何文佩服,这些都是杨竞那个时代几千来积累的政治智慧。
“巡察司和军情司一样,都是正五品建制。朕准备让你去做巡察司主事”杨竞给出了何文最想要的答案。
“臣谢陛下天恩”何文大喜,向杨竞行礼谢道。
“知道该怎么做吗?”杨竞又问。
“说实话,臣没有什么头绪”何文很是坦然,“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就是陛下让我怎么查,我就怎么查”
“哈哈”杨竞笑道,“好,去找石琳拿圣旨吧,然后先行返回襄平,好好干”
“是,陛下”何文答应一声就要出去,不知道为什么又回来了,然后弱弱的问道,“陛下什么都不放?”
“放什么?”杨竞懵了,奇怪的问道。
何文也红着脸,期期艾艾的说道,“那个…金牌…”
“啊”杨竞才反应过来,“赶紧滚蛋,去办差”
何文见杨竞发火了,才赶紧下车。
“真是的,把朕想成什么人了?”杨竞没好气的自言自语道。自己和于冰建立亲密关系,是为了保证于冰以及政保署的忠心,一个巡察司还需要自己出卖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