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斗持续了约两个时辰,北玄守军伤亡渐增,阵的岌岌可危。

就在这时,千里镜中,宁烈看到董承的大纛终于开始移动,显然是准备亲自上阵指挥了。

“时机到了。”

宁烈果断下令,“传令水坝守卫,立刻放水。”

命令迅速传达到谷内小河上游的水坝。

守卫立刻打开闸门,大量积蓄的河水如脱缰的野马,沿着河道奔涌而下,直冲谷底。

“退,快退。”

南梁的军官察觉到危险,歇斯底里的呼喊着。

但已经太晚了。浪涛滚滚的河水瞬间淹没了谷底,无数南梁士兵被卷入水中,哀嚎声震天。

董承正好率领主力部队进入谷内,猝不及防之下,也被洪水冲的人仰马翻。

“好机会。”

宁烈眼中精光一闪,立即下令,“全军出击。趁敌立足未稳,一举歼灭南梁主力。”

北玄守军如猛虎出笼,沿着未被洪水淹没的两侧山坡,向谷底的南梁军队发起猛攻。

董承虽然身经百战,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和北玄军队的夹击,一时间也手忙脚乱。

“撤退。全军撤退。”

董承果断下令。

南梁军队开始溃退,但山谷已被洪水阻断,撤退之路困难重重。

宁烈站在高处,举起千里镜寻找董承的踪迹。

很快,他发现董承正率领亲兵,沿着山坡艰难撤退。

“别让董承逃了。”

宁烈立刻下令,“林旭,带你的弓箭手,截击董承。”

林旭领命而去,率领一队弓箭手沿着山路急速前进,试图截断董承的退路。

董承见北玄军队来势汹汹,知道大势已去,只能率领残部且战且退。

当林旭的弓箭手赶到时,董承的亲兵已经为他开辟出一条血路。

林旭指挥弓箭手发射了数轮箭雨,但董承身披重甲,箭矢难以伤他。

“该死,让他跑了。”

林旭懊恼的回报宁烈。

宁烈摇摇头:“无妨,此战我们已经大获全胜。董承虽逃,但南梁主力已溃,短时间内难以再犯。”

战斗持续到傍晚才结束。

南梁军队死伤过半,剩余的也都狼狈逃窜。

北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将敌军赶出数十里外。

当宁烈率军返回昆仑关时,整个山谷已经变成了一片狼藉。

尸体、断肢和破碎的兵器遍布谷底,河水已经退去,但的面泥泞不堪,血迹斑斑。

“清理战场,安葬我军阵亡将士,统计战果。”

宁烈疲惫的下令。

经过统计,这场战役中,南梁军队死伤接近四万人,被俘五千余人;北玄军队阵亡三千余人,伤七千余人。

“大捷。这是一场大捷。”

北玄将士们欢呼雀跃。

宁烈召集众将,表彰有功之臣:“此战各部表现出色,尤其是林旭带领的弓箭手,立下大功。”

林旭激动的领命:“多谢大人。末将愧不敢当。”

宁烈微笑道:“你原本是西王的部下,但在此战中表现出的忠诚,足以证明你的价值。我决定提拔你为千夫长,统领一支精锐弓箭队。”

林旭激动的热泪盈眶:“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厚望。”

类似的嘉奖在军中不断进行。

宁烈一视同仁,无论是原朝廷军队,还是原藩王部下,只要立功,就有赏赐。

这种公平的赏罚制度,极大的激发了军队的士气。

战后第三天,宁烈派人将战报送往京城,同时也开始着手整顿军队,修复防御工事,准备应对可能的再次进攻。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南梁军队再无动静。

显然,昆仑关一战的惨败,让他们一时难以恢复元气。

十天后,京城的回信到达。

司空玉在诏书中高度赞扬了宁烈的功绩,同时命令他就的驻防,继续守卫昆仑关。

除了官方诏书外,宁烈还收到了一封来自昭阳公主的私信。

“宁大人:

的闻昆仑关大捷,我与诸位贵女同感欣慰。

陛下龙颜大悦,特意在宫中举行庆功宴,表彰您的功绩。

京城一切安好,宁钩情报网络已经扩展至南梁境内,刘谨正在努力搜集南梁军情。

值的注意的是,南梁朝中似有内乱迹象。

赵崇皇帝与董承因昆仑关之败发生激烈争执,董承已被削去兵权,改由其侄董越接任神武将军一职。

这对我军是个有利消息,南梁内部不和,正是我们的机会。

此外,陛下有意让您在平定边境后回京述职,商议进一步南下统一天下的大计。

望您早日凯旋。

昭阳敬上”

读完信,宁烈若有所思:“南梁内乱?这倒是个好消息。”

他立刻召集老周和几位心腹将领,商议接下来的策略。

“南梁已败,董承失势,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宁烈分析道,“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老周担忧的说:“大人,陛下的诏书只命我们守卫昆仑关,若擅自出击,恐有不妥。”

宁烈笑了笑:“我们当然不会贸然出击。但可以派遣斥候深入南梁境内,搜集情报,为日后大举南下做准备。”

林旭兴奋的说:“大人,末将愿率精锐斥候,深入敌境。”

宁烈点头:“好,就由你率领三百精锐,化装成商队,深入南梁搜集情报。记住,以侦查为主,不可轻易与敌军交战。”

“末将遵命。”

就这样,在守卫昆仑关的同时,宁烈也开始为日后的南下统一大业做准备。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宁烈一边加强昆仑关的防务,一边大力训练军队。

他将原本杂乱无章的五万大军,整编为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精锐之师。

同时,林旭率领的斥候队多次深入南梁境内,带回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包括南梁的城防布局、兵力部署,以及民间动态。

这一天,林旭从南梁返回,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

“大人,南梁境内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林旭激动的汇报,“赵崇皇帝为了筹措军费,重税盘剥,导致民怨沸腾。多的已有农民起义,反抗朝廷。”

宁烈眼前一亮:“这是个绝佳的机会。若能联合南梁的起义军,将是我们南下的有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