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2章 蛊虫本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壁上的霉斑忽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夹层里的羊皮卷。苏瑶展开时,褪色的朱砂字跃然眼前:“迷香之法,始于大食国,传入中原者十不存一,唯留曼陀罗花可破……” 字迹到此为止,末尾有团焦黑痕迹,像是被火灼烧的指印。张思贞的目光落在 “破” 字上,忽然想起前医误用的附子理中汤 —— 热药虽加重病情,却无意中压制了蛊虫的活性,反而为救治争取了时间。

“原来如此。” 苏瑶轻轻叩击石壁,“前医并非全然无术,只是中了‘以毒覆毒’的圈套。” 她转身时,火把照亮她鬓角的银丝,那是二十年前为救瘟疫患者,连续七日未眠留下的痕迹。张思贞忽然明白,为何她总说 “医案如棋局,一子错非真错,需看全盘”。

密室角落的蛛网突然颤动,一只黑蜘蛛拖着曼陀罗花纹的茧囊缓缓垂下。张思贞挥剑斩断蛛丝,茧囊破裂处,掉出半枚玉佩 —— 正是小厮腰间那枚五毒佩的残片。苏瑶捡起碎片,对着火光细看,只见玉佩夹层里藏着极小的蜡纸,上面用波斯文写着:“五月十五,西市交易”。

更夫敲过丑时的梆子,密室里的火把即将燃尽。张思贞将蜀锦残片夹入《青囊经》“辟秽篇”,旁边注上:“曼陀罗花,味辛有毒,可迷心窍,亦能通经络,用之在医,亦在人。” 墨迹落在经卷泛黄的纸页上,与千年前先辈的批注相互叠印,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医者之链。

寅时的烛火在银盘里碎成金鳞,苏瑶手中的银簪挑着摄魂锦逼近火盆,暗红色油状物遇热腾起青雾,竟在墙上投出狰狞的曼陀罗花影。张思贞屏住呼吸,嗅到烟雾中混着铁锈味 —— 那是掺了人血的毒香,与《青囊经》中 \"摄魂香需以生魂养之\" 的记载分毫不差。

\"看好了,这是鬼门十三针的 ' 开天针 '。\" 苏瑶的袖口扫过李公子心口的淡紫色胎记,竹叶纹在皮肤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张思贞注意到胎记边缘有细小的绒毛,正如经中所言 \"鬼门穴隐于胎记之下,触之若冰\"。当她捏起三寸三分的大针时,烛火突然暴涨,银针在火光中竟呈现出赤金之色。

\"太冲穴,透涌泉。\" 苏瑶的手法快如闪电,第一针已刺入足背。张思贞数着呼吸节奏,默记《青囊经》中的 \"候气法\":\"下针之后,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当第三针落在 \"人中穴\" 时,李公子指尖的青黑竟如退潮般消退,露出指甲下淡淡的血色。

青雾在火盆中化作狰狞的人脸,张思贞忽然想起密室里的青铜药罐,罐底刻着的 \"慎\" 字此刻仿佛在眼前跳动。他摸出怀中的还魂草,汁液滴在摄魂锦上,竟发出 \"滋滋\" 的蚀骨声 —— 这株采自九死还魂穴的药草,果然是曼陀罗毒的克星。

\"第九针,会阴穴。\" 苏瑶的声音里带着金石之音,大针入穴时,李公子喉间发出浑浊的痰鸣。张思贞立刻将还魂草煎剂灌入他口中,药汁顺着嘴角流下,在胸前的胎记上画出一道朱红轨迹,恰似《青囊经》里 \"引阳破阴\" 的图示。

烛芯突然爆出灯花,照亮了苏瑶鬓角的银丝。张思贞这才惊觉,师父的发间竟已霜雪斑斑 —— 那些都是二十年来,为解百姓病痛熬白的青丝。当第十一针刺入 \"百会穴\" 时,窗外传来第一声鸡鸣,晨光中,青雾终于化作缕缕青烟,消散在黎明的微风里。

李公子的指尖忽然动了动。苏瑶取出最后两枚银针,在 \"劳宫穴内关穴 \"行\" 烧山火 \"针法,针尖竟腾起幽蓝火焰。张思贞知道,这是用了独门的\" 火针术 \",以热力逼出体内余毒。随着最后一针入穴,少年突然剧烈咳嗽,吐出半碗黑紫色痰涎,其中裹着半片干枯的曼陀罗花瓣。

\"毒祛七分,剩下的需用 ' 清魂汤 ' 调理。\" 苏瑶撤去针具,袖口的竹叶纹已被冷汗浸透。张思贞望着她疲惫却坚毅的面容,忽然明白为何《青囊经》里说 \"医者,需有佛心、鬼手、仙术\"—— 佛心是对生命的慈悲,鬼手是破局的果决,仙术则是贯通古今的智慧。

卯时的阳光爬上窗台,杏花落在李公子恢复血色的脸上。张思贞翻开《青囊传承录》,在 \"鬼门十三针\" 图谱旁写下:\"一针破迷,二针通神,三针渡魂。针非凶器,乃引阳之媒;医非凡人,当怀渡世之心。\" 墨迹未干,苏瑶已将摄魂锦投入火盆,最后一缕青烟中,隐约可见曼陀罗花的轮廓,终究化作了灰烬。

卯时初刻的晨光如蜜,顺着窗棂爬进病房,在苏瑶腕间的红绳上流淌成金链。那枚打了七十二个绳结的 \"续命绳\" 刚系上床头,李公子指尖的青黑竟退了三分,仿佛千年医道的灵光正顺着红绳注入他枯竭的脉息。张思贞摸到怀中的葫芦,朝露与还魂草的混合液在瓷瓶里轻轻晃荡,与他剧烈的心跳形成奇妙的共振。

\"青龙摆尾,要如鱼在水,似龙游云。\" 苏瑶的银针在灯影里化作青鳞,先取人中穴,针尖如蜻蜓点水般刺入三分,腕间红绳随之轻颤,竟在烛火下投出龙形阴影。张思贞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指尖,只见银针捻转三次后突然逆旋,带出细微的 \"得气\" 声响,正是《青囊经》中 \"导气破滞\" 的要诀。

\"涌泉穴,通肾经,引虚火下行。\" 苏瑶的第二枚银针已刺入足心,手法比前一针更疾,却稳如泰山。张思贞想起后山的 \"九死还魂穴\",潭水在银针入穴时泛起金光的场景,此刻李公子足心竟也透出淡淡光晕,与记忆中的潭水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他慌忙翻开《青囊经》\"刺法篇\",上面赫然画着与苏瑶手法 identical 的青龙图,龙尾蜿蜒处标注着:\"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当银针透入 \"太冲穴\" 时,李公子忽然发出浑浊的呻吟。苏瑶手腕翻转,施展出 \"龙虎交战\" 针法,银针在穴位里如龙虎相斗般旋转,烛火竟随之明灭不定。张思贞闻到葫芦里的还魂草汁突然沸腾,忙揭开瓶塞,琥珀色的药汁顺着竹管流入患者口中,药汁流经之处,李公子颈侧的青筋竟由紫转青,正是毒邪外排的征兆。

\"看好了,这最后一针...\" 苏瑶的声音突然低沉,如暮鼓晨钟,\"要刺在 ' 鬼门十三针 ' 的收官之处。\" 她取出那支三寸三分的大针,针尖的北斗纹在晨光中闪着寒芒,竟与密室石壁上的 \"慎\" 字遥相呼应。当针尖刺入心口胎记时,张思贞听见窗外杏花树发出沙沙轻响,抬头望去,只见一只青鸟正衔着露珠掠过枝头,露珠坠在药碾子上,竟发出编钟般的清响。

银针入穴的刹那,李公子猛然呛出黑血,其中裹着数条细小如发的蛊虫。苏瑶迅速用红绳缠住他手腕,绳头的 \"悬壶\" 暗纹恰好压在 \"内关穴\" 上,那些挣扎的蛊虫竟瞬间僵直。张思贞这才惊觉,这看似普通的红绳,竟暗含着 \"九针\" 与 \"导引术\" 的双重玄机,每一个绳结都是精准的穴位标记。

\"起死回生饮,需用朝露浸还魂草,五更天的第一滴露水压服。\" 苏瑶接过张思贞递来的葫芦,指尖在瓶身上轻点三下,正是《青囊经》中 \"三才取穴\" 的手势,\"你瞧这药汁颜色,如琥珀透金,方为火候恰到好处。\" 她说话间,李公子已睁开双眼,目光虽仍混沌,却有了求生的光泽。

卯时三刻的阳光如金箔般铺展在李公子胸前,膻中穴处的皮肤在银针刺激下泛起淡紫红晕,恰似后山崖壁上的千年灵芝。张思贞倾斜葫芦的手稳如磐石,琥珀色药汁混着珍珠粉的细闪,顺着竹管蜿蜒而下,在患者喉结处形成一道流光溢彩的弧线,恍若将晨间最纯净的朝露引入干涸的河床。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乃八脉交会要穴。” 苏瑶的银针如灵蛇吐信,精准刺入患者掌心第二、三掌骨间,针尖没入时竟带出一线淡黑血珠,“此穴连通心脉,需以阳火引动,方能破痰迷之局。” 话音未落,她双掌已按在李公子心口,袖口的竹叶纹因运力而绷直,恰似无数银针同时刺入经纬脉络。

张思贞嗅到一缕若有若无的沉水香气,那是苏瑶修炼导引术时特有的气息。只见她指尖泛起淡红,如按在火炭之上,李公子胸前的胎记竟随之明灭,宛如深海中时隐时现的灯塔。这是《青囊经》中失传已久的 “掌心雷” 技法,以医者自身阳气为引,强行打通闭塞的任脉。

“听好了,” 苏瑶的声音里带着金石之音,“导引术分三层境界:一曰‘推陈出新’,二曰‘导气令和’,三曰‘握固凝神’。此刻我施的是第二层,需配合你的药引 ——” 她忽然咳嗽一声,嘴角溢出血丝,却仍死死按住患者心口,“快!再喂三口药汁,借珍珠粉的重镇之力,将痰涎逼出!”

药汁灌下的瞬间,李公子突然剧烈抽搐,喉间的痰鸣如破风箱般刺耳。张思贞瞥见苏瑶腕间的红绳已被冷汗浸透,绳结处露出半枚铜铃,铃身上刻着的 “悬壶” 二字竟与药庐匾额同出一源。他猛然想起三年前自己中了蛇毒,正是苏瑶用同样的导引术,将毒血从伤口逼出,当时她也是这样咳血,却始终未松开按在他膻中穴的手。

“痰出则魂归。” 苏瑶咬牙吐出这句话,指尖突然发力,李公子一声闷哼,呕出半碗黑紫色胶状痰涎,其中裹着三枚指甲盖大小的甲虫,翅膀上的曼陀罗花纹已褪成灰白色。张思贞眼疾手快,用银盘接住痰涎,只见甲虫触到珍珠粉立刻蜷缩成团,正是西域傀儡蛊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