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依旧温柔,光影依旧灵动,叶子依旧绽放着生机。这小院里的一切,都在夜色中静静诉说着美好,守护着回忆,让人沉醉在这份岁月静好的温柔里,不愿醒来。
林小婉在睡梦中似乎也听到了这 “沙沙” 的风声,她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嘴角的笑意又浓了几分。梦里的场景还在继续,她和师兄已经摘满了一竹篓槐花,两人提着竹篓跑到祖父身边,献宝似的把槐花递给祖父。祖父笑着接过竹篓,用手轻轻拨弄着里面的槐花,说:“今年的槐花开得真好,又香又嫩,晚上咱们就蒸槐花饭吃。” 她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师兄的手,说要一起去厨房帮忙洗槐花。师兄笑着点头,两人手牵手跑向厨房,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与老槐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
夜风还在继续吹着,老槐树的枝叶摇晃得更厉害了些,“沙沙” 声也变得更清晰了些。院子里的其他景物,在月光和树影的映衬下,也显得格外温柔。墙角的那丛竹子,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影子落在墙上,像一幅淡淡的竹影图;院门口的那盆月季花,虽然已经过了花期,只剩下几片绿叶,却在月光下透着别样的清雅;就连院子里的那口老井,井口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在月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仿佛也在回忆着过去的时光。
月光渐渐西斜,原本铺满整个院子的银辉,慢慢向墙角收缩,老槐树的影子也随之缓缓移动位置,从院中央挪到了石阶旁,却依旧像一幅晕染开的温柔水墨画,枝丫的轮廓在月光下愈发柔和,默默守护着这个被夜色包裹的宁静小院。林小婉还在睡梦中,呼吸均匀而绵长,脸上带着甜甜的笑意,眼角的细纹都透着满足。梦里的场景鲜活又温暖,她正和祖父、师兄一起围坐在堂屋的木桌前,桌上摆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槐花饭,白色的瓷碗衬得槐花饭愈发诱人,米粒颗颗分明,裹着细碎的槐花,甜香从碗里袅袅升起,钻进鼻腔,勾得人食欲大开。
祖父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筷子,正给她夹了一大勺槐花饭,笑着说:“快尝尝,今年的槐花甜,蒸出来的饭也格外香。” 她接过饭,塞进嘴里,温热的米饭混着槐花的清甜,在舌尖散开,满口都是春天的味道。师兄坐在她旁边,也不时给她夹菜,还把自己碗里的槐花挑出来放到她碗里,轻声说:“我不爱吃甜的,你多吃点。” 她知道师兄是故意让着她,心里暖暖的,也夹了一块祖父做的酱萝卜给师兄,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祖父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又开始讲起关于槐花的故事,说以前闹饥荒的时候,槐花可是救了不少人的命,现在日子好了,槐花也成了稀罕的吃食。梦里的笑声、说话声,和着木桌轻微的晃动声,在小院里久久回荡,与现实中老槐树被风吹动的 “沙沙” 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轻柔又动人的岁月之歌,温柔地包裹着睡梦中的她。
不知过了多久,林小婉从梦中醒来,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只是比之前更柔和了些。她揉了揉眼睛,坐起身,身上还带着被子的暖意。想起梦里的场景,她嘴角的笑意还未褪去,心里满是温馨。她披了件外套,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来到灶屋,想再倒杯热茶。灶膛里的炭火还没完全熄灭,残留着点点红光,偶尔发出细微的 “噼啪” 声。她拿起搪瓷茶壶,倒了一杯热茶,茶叶是师父前几天送她的明前龙井,叶片舒展,茶香清新。
捧着热茶,她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户,夜风带着月光的清冽和槐树的清香扑面而来,拂动她的衣角,让她精神一振。她靠在窗框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致。老槐树的影子已经移到了院墙边,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沙沙” 声在耳边萦绕,像一首舒缓的乐曲。月光落在她的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连头发丝都泛着微光。她轻轻抿了一口茶,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带着茶叶的清香,暖得她从喉咙一直舒服到胃里,全身的疲惫都仿佛被这股暖意驱散了,只剩下满心的安宁。
看着这宁静美好的夜色,她的思绪不自觉地飘到了白天。白天她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路过王婶家时,王婶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她,热情地招呼她进去坐,还拿了自家种的橘子给她。橘子又大又甜,是王婶特意留着给她的。她谢过王婶,坐在门口和王婶聊了一会儿天,王婶拉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地问她最近过得怎么样,还说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村里的人都这样,热情又淳朴,每次她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想起白天村里人的笑脸,那些真诚又温暖的笑容,像一束束阳光,照进她的心里,让她觉得格外温暖。
她又想起了师父。师父是村里有名的老中医,也是祖父的老朋友。祖父走后,师父就一直很照顾她,不仅教她辨认草药、把脉问诊,还教她做人的道理。师父常说:“学医先学德,要把病人当家人,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每次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师父都会耐心地给她讲解,哪怕是重复很多遍,也从不厌烦。有一次,她因为给病人抓错了一味药,心里很自责,师父没有责怪她,而是帮她分析原因,告诉她以后要更加细心,还说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师父的教导下,她不仅医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慢慢学会了如何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想起师父的教导,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让她心里充满了力量。
还有师兄,师兄比她大五岁,从小就很照顾她。小时候,师兄经常带着她去山上采草药、摘野果,遇到山路不好走的地方,师兄总会牵着她的手,小心翼翼地扶着她走。长大后,师兄去了城里学医,每年放假都会回来看她,给她带城里的好吃的,还会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讲给她听。去年冬天,她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师兄得知后,特意从城里赶回来,守在她身边照顾她,给她熬药、量体温,直到她退烧。想起师兄的陪伴,那些温暖的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起了她成长的岁月,让她从不觉得孤单。
夜风又吹了过来,带着槐树叶的 “沙沙” 声,将她的思绪拉回现实。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热茶,茶水已经凉了一些,却依旧带着暖意。她又抿了一口,心里满是幸福。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简单,是村里人的热情相待,是师父的悉心教导,是师兄的默默陪伴,是这小院里的宁静与温暖,是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小美好。月光依旧温柔,老槐树依旧静静伫立,夜风依旧轻轻吹拂,一切都那么宁静、美好,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她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景致,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心里默默想着:这样的日子,真好。灶膛里的炭火还在静静燃烧,跳动的光芒透过窗户,与窗外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在地面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像是撒了一把碎钻。药庐里的草药香气、桂花的甜香、炭火的温暖气息,还有窗外草木的清香,在空气中交融缠绕,形成一种独特又让人安心的味道,深深吸一口,仿佛连五脏六腑都被熨帖得舒舒服服。林小婉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感受着瓷杯的细腻触感,心里满是平和。她知道,这样宁静又温暖的夜晚,这样被回忆与爱意包裹的时光,是最珍贵的宝藏。以后的日子里,她会一直守着这座药庐,守着案台上这三个承载着故事的陶罐,守着心底对草药的热爱、对乡亲们的心意,在每一个有月光或炭火陪伴的日子里,过好平凡却满是烟火气的生活。
“以后一定要在陶罐上画满好看的图案。” 林小婉低头看着案台上的陶罐,指尖轻轻划过粗糙的罐壁,轻声说道。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夜里的月光,又像是在对着自己许下一个温柔的承诺,字字句句都裹着对未来的期待。她微微闭上眼睛,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陶罐被画上图案后的模样,那画面清晰得仿佛下一秒就能成真。
她想象着当归罐上的景象:翠绿的当归叶要画得舒展,叶片的脉络要细细勾勒,一笔一画都要透着生机。叶片边缘要带着点浅浅的锯齿,就像后山那些真正的当归叶一样。最关键的是,要在叶片上点上几颗晶莹的露珠,露珠不能画得太大,要小巧玲珑,还要在露珠上添上一点反光,让它看起来像是刚从晨雾里摘下来的,还沾着山野的湿气。这样一来,哪怕罐子里装的是晒干的当归,看到这叶子,也能想起采当归时的清晨,想起山间的薄雾和清新的空气。她甚至想在当归罐的罐底,偷偷画一小片后山的枫叶,去年和师父采当归时,后山的枫叶红得耀眼,那抹红色是她记忆里最鲜亮的色彩,画在罐底,就像藏了一个小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