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505章 默契的和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像一层轻柔的纱,缓缓笼罩住医馆。庭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被夕阳染成了暖金色,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几片,飘在青石板路上,留下细碎的光影。苏瑶站在廊下,望着不远处围坐在一起的三个弟子,嘴角不自觉地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方才,阿文还拿着一卷泛黄的推拿古籍,指着其中一段关于 “按法” 的注解,眉头微蹙地向阿芷请教:“你看这里说‘按而留之,以静制动’,我总觉得自己上手时,力道要么太轻达不到穴位深处,要么太重又怕伤了人,到底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啊?” 阿芷闻言,放下手中的纸笔,接过古籍仔细翻看片刻,然后抬起头,指尖轻轻点了点书页:“我之前练习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后来师傅提醒我,要先感受自己手掌的力度,再根据被施术者的体型和肌肉状态调整。你看,比如给阿青这样偏瘦的人推拿,力度就要稍微减轻一些,不然容易压痛她。”

阿青坐在一旁,怀里抱着那只陪伴她许久的竹枕,闻言也点了点头,将竹枕递到阿文面前:“你可以先在我的竹枕上试试,这上面的穴位标记我都摸熟了,你要是按错了,我能及时告诉你。” 阿文接过竹枕,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石桌上,按照阿芷所说的方法,先轻轻按压竹枕上的 “合谷穴”,感受着指尖传来的触感,然后慢慢调整力度。苏瑶看着弟子们这样互帮互助、认真钻研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

她缓缓走上前,脚步声在庭院里显得格外轻柔。弟子们听到声音,纷纷抬起头,看向苏瑶,眼中带着几分敬重与期待。苏瑶停下脚步,目光依次扫过三个弟子,轻声说道:“你们能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师傅很欣慰。推拿之术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还需要不断地交流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阿文手中的竹枕上,继续说道:“就像阿文刚才在竹枕上练习,阿芷帮忙讲解,阿青提供建议,这样的交流能让你们更快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能从别人身上学到优点。推拿不是一门孤立的技艺,它需要你们用心去感受,用手去实践,更需要你们在彼此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手法。”

阿文听着苏瑶的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将竹枕轻轻放回石桌上:“师傅,我之前总觉得只要自己多练习就行了,现在才明白,和师兄师姐交流也这么重要。刚才阿芷一提醒,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怎么把握力度了。” 阿芷也笑着说道:“其实我也从阿文身上学到了东西,他对古籍的钻研比我认真,刚才他提出的问题,也让我重新思考了‘按法’的要领。” 阿青则抱着竹枕,轻声说道:“我觉得和大家一起学习特别开心,每次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要问师兄师姐,他们都会耐心教我。”

苏瑶看着弟子们真诚的模样,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你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天色不早了,夕阳都快沉下去了,你们收拾好后就先回去吧,记得明天按时来医馆继续练习。” 她指了指天边,只见夕阳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庭院里的光线也渐渐暗了下来。

“好的,苏瑶师傅!” 阿文、阿芷、阿青三人齐声应答,声音清亮而坚定,满是蓬勃的朝气,在渐渐沉寂的庭院中回荡。这声音穿过老槐树的枝叶,飘向远方,仿佛要将这份对推拿之术的热爱与执着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随后,阿文转身走向石桌,小心翼翼地将那卷泛黄的推拿古籍和几本笔记放进一个深蓝色的布囊里。布囊是他刚拜师时,苏瑶亲手为他缝制的,上面还绣着一个小小的 “文” 字。他将布囊背在肩上,调整了一下带子的长度,让布囊刚好贴在后背,布囊带子轻轻勒在肩头,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挺拔的身姿。他下意识地用手按了按布囊,指尖传来布囊的柔软触感和里面书籍的棱角,像是在确认木简和古籍是否安稳,生怕不小心损坏了这些珍贵的学习资料。

阿芷则走到廊下的桌边,将自己写满笔记的本子仔细叠好。她的本子是用上好的宣纸装订而成的,每页纸上都写满了工整的小楷,记录着她学习推拿以来的心得体会和苏瑶传授的技艺要领。她将叠好的本子放进一个浅绿色的布包里,布包上绣着的兰花在夕阳余晖下若隐若现,花瓣的纹路细腻逼真,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开来。这布包是她母亲亲手绣的,送她来医馆拜师时,母亲特意叮嘱她,要像爱护这布包一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笔记。阿芷指尖轻轻勾着布包带子,步伐轻快地走到庭院中央,等待着阿文和阿青。

阿青依旧紧紧抱着那只陪伴她练习许久的竹枕。竹枕是用南方特有的青竹制成的,表面被她的手掌摩挲得光滑发亮,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竹枕上用红漆标记着各种穴位,有些地方的红漆已经磨损,但依旧清晰可辨。这只竹枕陪伴她度过了无数个练习推拿的日夜,见证了她从一开始的手法生疏到逐渐熟练的过程,对她来说,就像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她将竹枕贴在身侧,一只手轻轻护着竹枕,生怕它受到一点磕碰。

三人整理好东西后,便跟在苏瑶身后。苏瑶走在前面,步伐沉稳,身上穿着的浅蓝色长衫在暮色中轻轻飘动。阿文、阿芷、阿青三人跟在后面,步伐整齐,彼此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没有说话,却有着一种默契的和谐。他们的脚步声在青石板路上响起,与风吹树叶的簌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轻柔的乐曲。

他们缓缓走进医馆,医馆内点着几盏油灯,昏黄的灯光柔和地洒在地面和墙壁上,驱散了暮色的昏暗。墙壁上挂着几幅人体穴位图,有些地方已经微微泛黄,但上面的线条依旧清晰。桌子上摆放着一些推拿用的器具,如按摩球、艾草包等,整齐地排列着。

苏瑶走到医馆中央的柜台前,停下脚步,转过身对三个弟子说道:“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晚上在家也可以多回忆一下今天练习的手法,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明天来医馆再问我。” 阿文、阿芷、阿青三人齐声应道:“知道了,师傅!”

阿文再次按了按肩上的布囊,仿佛在与里面的古籍和木简告别;阿芷轻轻抚摸了一下布包上的兰花,眼神中带着几分眷恋;阿青则将竹枕抱得更紧了,竹枕表面的温度仿佛传递到了她的心里,给了她一种温暖而安心的感觉。

三人向苏瑶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向医馆门口走去。他们的身影在柔和的灯光中渐渐移动,最终走出了医馆大门,消失在暮色之中。苏瑶站在柜台前,看着弟子们离去的方向,眼中满是期待。她知道,这些弟子们就像一颗颗充满活力的种子,在推拿之术的土壤里努力生长,终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参天大树,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的困扰。

医馆内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油灯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声响。那油灯是黄铜质地,灯盏边缘还雕刻着简单的缠枝莲纹样,灯芯跳动间,将暖黄的光晕一点点洒在四周的陈设上。靠墙的博古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推拿典籍,从泛黄的线装本《黄帝内经?灵枢》到新抄录的《推拿广意》,书页间偶尔还夹着苏瑶年轻时做的批注纸条,边角微微卷起,透着岁月的温润。

苏瑶走到窗边,指尖轻轻拂过窗棂上雕刻的竹节花纹。这扇窗是她师傅当年亲手打造的,如今木纹已变得深褐,却依旧结实耐用。她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天边最后一丝橘红正被墨色一点点吞噬,几颗疏星悄然探出脑袋,在夜幕中闪烁着微弱的光。嘴角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目光却渐渐飘远,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 也是这样一个暮色沉沉的傍晚,她像阿文、阿芷、阿青一样,背着装满医书的布囊,跟在师傅身后,小心翼翼地询问着 “推法” 与 “拿法” 的区别。

那时师傅笑着告诉她,推拿之术看似是用手施力,实则是用心沟通,要能透过指尖感受到患者体内的气血流转,才能找准穴位、用对力道。如今,她将这句话原封不动地传给了自己的弟子,看着他们从一开始连穴位都认不全,到如今能熟练讨论 “开天门” 手法的轻重节奏,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明天又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弟子们会带着新的疑问和热情来到医馆,或许阿文会追问 “揉法” 如何与 “滚法” 配合,阿芷会拿出新整理的穴位图谱请教细节,阿青则会抱着她的竹枕,认真练习刚学会的 “运太阳” 手法。而她,会像当年师傅陪伴自己一样,坐在那张梨花木桌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陪伴在他们身边,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见证他们每一次细微的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