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文进去之后。

立刻就看到参数不正常。

毕竟现在的功耗高的吓人。

基本上是在月球阳面的五倍左右。

但是让人庆幸的是。

生存基地确实在这种极端低温的情况下抗住了。

张文将生存基地留在这里。

转头上了鲲鹏号。

回到了东大航天的登月舱的地方。

他要等个一两天。

在重启生存基地。

看生存基地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

能不能靠着它自身的结构来抵抗住这种程度的低温。

张文很快驾驶着鲲鹏号来到了登月舱所在的地方。

看看他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高嘉木一见到张文来了。

就立刻将张文拉到一旁。

“你觉得这次登陆还有什么问题。”

“我总觉得这一次有些太过于顺利了。”

高嘉木这种人的性格就是确保一切万无一失的性格。

况且,祝星瀚本来给他的任务就是研究在登月过程中。

所出现的所有的问题,以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毕竟这一次登月只是预演而已。

虽然也有一些科研任务,但是主要还是积累经验。

毕竟有张文这个鲲鹏号,可以随时进行救援。

但是下一次肯定是全世界的直播。

祝星瀚不想出任何问题。

而且,在全世界的直播下,张文肯定是不能露面的。

鲲鹏号还需要作为和核潜艇一般的核反击的最终手段隐藏一段时间。

实际上,现在整个东大,也只有最高层知道有鲲鹏号这个东西。

其他的人都被埋在鼓里。

毕竟这玩意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底牌。

所以是万万不能暴露在其他人眼中的。

所以第二波上去月球的人。

就只能自己扛了。

当然,如果出现意外的状况,需要张文出手进行救援的话。

断掉直播,然后再救援就可以了。

理由后面编就可以了。

不得不说、张文的鲲鹏号简直是极大的提高了航天事业的容错率。

尤其是在太空和月球之间的探索。

张文想了一下有什么问题。

但是却没有发现。

于是对高嘉木说:“我用的船跟你们不一样,还是你自己想吧。”

“我继续挖我的氦3去了。”

张文立刻过去挖氦3去了。

就这样两天过去。

张文再次返回生存基地。

再次通电,见到生存基地完好无损,各种功能都能正常使用后。

张文就将生存基地带回了天宫号。

随后返回月球,带上氦3,和宇航员们的登月舱一起返回。

张文打了一声招呼后就回去了。

宇航员们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回地球。

但是张文没想到的是。

在他降落在地球的那一刻。

他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东大核聚变研究所内。

所长王承现在愁的要死,现在核聚变的发展虽然进度惊人。

尤其是现在他们所采用的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

成果更是喜人。

已经能够稳定的运行一千秒。

这可是整整一千秒啊。

毕竟核聚变不是核裂变。

核裂变的反应很稳定,但是核聚变就根本不一样了。

难度差不多就相当于一个人类走一米和徒步在24小时之内绕东大一圈的程度。

如果是明眼人的话一看就知道不可能。

实际上也接近于不可能。

毕竟达成稳定核聚变反应堆的话。

就相当于拥有了无限的能源。

真正意义上的无限。

如果说一个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的核聚变的例子。

那就是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

它的内部就在进行永不休止的核聚变。

所产生的能量能被地球利用的只有20亿分之一。

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那就是不知道多少个零了。

所以,想要达成稳定的核聚变,简直就是以凡人的智慧挑战全知全能的神一样。

原本王承的实验进度很是喜人。

但是现在,他已经遇到了瓶颈,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做出来任何的实验成果。

核聚变的结果,也稳定在了一千秒,再也没有进展。

王承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想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他才发现。

原来现在使用的核原料是氚,虽然温度的要求可以说比较低。

但是它核聚变反应所造成的中子辐射实在是太过严重了。

即使是迄今为止东大所找到的最强的材料。

在这样的中子辐射轰击下。

也扛不住多久。

这也就是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的最终结果只能停留在一千秒的原因。

毕竟如果要再坚持一会。

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就得现场给他表演一个爆炸的艺术。

而核聚变的爆炸威力。

那可比核裂变强了不知道多少。

现在他想要解决这个缺陷。

就只有两个办法。

一种是找到更强的抗辐射材料。

但是现在的材料学的进度。

可以说得上是缓慢。

其实现在整个物理学科和工科大部分的困难都是因为材料学没有进展。

他们才没有进展的。

在物理学和工科,不管是多么天才的想法。

都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最大的约束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

如果出现合适的材料,什么千奇百怪的发明都能出来。

但是现在材料学没有进展,也是实在是没有办法。

毕竟这也不是他能够决定的,现在材料学发展的方法。

只有无尽的试错。

什么时候运气好,试出来了就是发展。

运气不好,没有试出来,那就只能继续等。

还剩下另外的一条路。

就是更换材料。

但是更换材料也很困难。

现在只有两种路线。

一条就是现在所使用的氘-氚路线。

另外一条就是氦3的路线。

氦3的优点正好解决了现在王承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子辐射。

虽然温度的要求几乎是翻倍的增长。

但是温度毕竟还是有解决的办法的。

不过,现在关键的问题是。

没有氦3。

现在最多能够搞到几公斤过来在实验室中使用。

而核聚变装置一开。

就是多少的消耗。

现在这一点根本就不够用。

主要是成本下不来。

毕竟整个地球的氦3。

估算也只有接近5吨。

实在是太少了。

不禁少,而且开采的难度堪称极难,根本就提取不到多少。

就在这时候。

王承接到一个电话。

“老王,你这边需要氦3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