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工农兵大学生 > 第112章 伤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离春节还有26天了,同学们都在担忧,小何同学这次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清晨,一班的同学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从睡梦中惊醒:“小何的情况不好了,快起来吧”,睁眼一看,闹钟的指针正指向5点钟,窗外天色还是一片漆黑。

匆匆赶到附属医院,同学们都来了,从观察室门口一直到楼梯口,一班的50多个同学忧心忡忡把走廊都站的满满的。

306室的男生和在医院值夜班的男生们,都坐在一楼候诊的板凳上,眼眶都含着泪水一言不发。

一班的男生们已经轮流连续值班72个小时了,306室的屠金荣老大哥,断断续续说着小何的病情:“小夹板固定,摩擦造成溃疡,没有及时处理……出现呼吸困难才请了会诊、才清创,还是我们多次强烈要求才进行的……

4:30停止呼吸、4:40心跳也停了……我们赶快跑回学校叫书记、叫同学”......这位平时有点稀稀拉拉的老大哥,此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忆江南环视周围,等在门外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顾不上关着的观察室门上挂着的《闲人免入》告示牌,她走进医生办公室、匆匆忙忙穿戴好了医生的白大褂,推开观察室门就进去了。

观察室现在已经成了抢救室。

外科正、副主任、两位外科医生、两位护士、两位实习生、两位书记、倪子祥、沈玉其、邹庆弟都环绕在病床的四周,从他们转过来的目光中就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了。

只见沈玉其和管理病床的厉医生,两人相互配合还在做心外按摩和人工呼吸,这已经是最后的抢救了。

内科主任也闻讯赶来,除了心外按摩和人工呼吸,曾经4次注射“三联针”“四联针”……

紧张的抢救过程中,留给忆江南印象最深的、就是何庆之那张向后仰起的、双眼紧闭的、鼻梁高耸着的土黄色的脸庞。

心电图机几次开机,屏幕上都是一条直线……

学校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的荣组长赶到抢救室,听取了抢救过程的汇报,时间已经6:45分,抢救已经超过了一个小时,荣组长决定:“停止抢救”。

原本就是体育课上发生的一次意外,皮肤都没有破损,仅仅是一次“闭合性骨折”;却因为临床医生的无经验、疏忽早期症状、在医院内引起了“医源性感染”导致的破伤风,造成了一次医疗事故。

尽管不是主观故意、没有哪个医生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故!

但是,一条生命、才23岁的生命、就是在这种种意外中,就这样终结了!

忆江南的心就像被揪成了一团,无奈、愤怒,悲痛、她默默无语打开了病室房门走了出去。

迎着同学们殷切的目光,只是说了一句:“已经停止抢救了”,她不敢说“死亡”这2个字。

倪子祥紧随其后、低头呜咽着走向楼下,那边有他们306室的其他兄弟们。

在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楼上楼下全是一片哭声。

有些人捶胸顿足、有些人是嚎啕大哭、有人发出来哭骂的声音……同学们的悲愤、忆江南完全能感同身受……事情的结果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忆江南避开了这群极其悲痛的同学,站在楼梯转角的窗前;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旷地,任凭冬日的寒风肆意狂啸。

一个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可琢磨、一个人的性命又是何等脆弱不堪、除了可以奉上一颗沉痛的心,洒下悲痛的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残酷无情!生命的无能为力!

对于小何的死,学校是有责任的!

这种责任包括教学的安全、工作的态度、重视的程度、医疗技术水平……这是在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以后,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还在恢复时期发生的一场不幸。

只有小何同学,一个人独自祭献出了他23岁年轻鲜活的生命!

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这一天,距离1978年的春节,仅剩23天。

忆江南作为一个医学院校的学生,她永远记住了这场悲剧!

她告诫自己:在今后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一定要有深厚的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有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水平,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既然已经开始了学习医学,就必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必须摒弃一切干扰,学好医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小何同学的遗体,没有停放在医院的太平间,而是立即就送去了殡仪馆,而他单位领导和他父亲还在奔赴浮州的半路上......

霍书记还是没有重视学生们的强烈要求,直到小何病情垂危出现才给他的工作单位、打出病危电话。

这样,把自己也置于了极度被动当中。

年级召开大会,向同学们通报小何同学的病情和后事处理意见。

霍书记在台上说,底下的同学嗡嗡嗡一片议论和埋怨声音,年级大会秩序从来没有如此混乱过。

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的就在台下出言不逊的骂起来:“……屁用,人都死了,讲的那么好听,哄人吧”,“听说学校准备一个星期内把事情处理完毕,要防止学生闹事”,“单位领导和家属来了以后,都安排住在外面的招待所,怕与学生们接触”……

作为年级的主要负责人,霍书记也是第一次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来自全年级学生们的怨气……

一班的同学,自发性地都在宿舍里做花圈,以此来寄托对小何同学的哀思和纪念。

霍书记还在委婉地建议:“不要做了吧,不要送进追悼会场了吧,就放在会场外面吧……有学校、年级、学生总支和班委送的花圈,就可以了吧?”可是,现场一片沉默、没一个人理睬他。

听说小何那个彭县医院派了3名同志、陪同他的父亲,在小何同学宣告死亡后的10个小时、才刚刚抵达学校,学校领导正在接待他们。

小何的父亲显然还不知道他唯一的儿子已遭不幸,一进学校还挺好奇的东张西望。

听说是医院领导担心他听到噩耗会发生意外,善意欺骗他:“医院有便车去浮州出差,接你顺路去看看儿子”。

倪子祥和忆江南远远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深切的感觉到了其中难言的隐痛,有许多话作为学生干部只能意会、放在心里是不能说出来的。

对于多次催促霍书记在病危时、给单位和家属拍电报,他不拍;对于同学探望病人,他不同意;对于小何同学遗体存放,要远离学生;对于为小何同学买一套合体的新衣服,他还是不同意......等等问题上,学校和年级的一些做法、都使这两位学生班长深刻的感觉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官僚主义的冷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