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在印度玩红警 > 第94章 幽灵战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哈拉施特拉邦,盟军空指部机库,晨光如碎金般透过高大的强化玻璃窗,洒在冰冷的混凝土地面上,折射出刺眼的光泽。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焊接火花和金属的刺鼻气味,机库内的机械轰鸣与工具碰撞声交织成一片繁忙的交响。

库马尔站在机库中央,身着一套深灰色军装,剪裁简洁无任何军衔或勋章。他的目光锁定在一架流线型战机上——黑鹰战机,机身漆成深邃的夜黑,机翼边缘泛着金属冷光,宛如一只蛰伏的猛禽。

这架战机是基地的科技巅峰之一,能在两万米高空以三马赫的极速撕裂天空,远超印度空军现有战机的性能。

机库内,兔子英雄云茹与黑莲花正围绕战机忙碌。云茹身着蓝色工作服,袖子卷至肘部,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半蹲在战机机腹下,手中的螺丝刀与扳手在复杂设备上灵巧舞动。她不时低头检查电路接口,动作熟练,眼中闪烁着对技术的绝对自信。

黑莲花依旧身着那一身黑色长裙,手中握着一块数据板,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滑动,屏幕上跳动着电磁波形图与参数曲线。

地勤人员在周围奔忙,搬运工具箱、检查燃料管线,金属梯子与地面摩擦发出尖锐的声响,机库内一片紧张而有序。

库马尔缓步上前,目光落在云茹手中的设备上。那是一个长约半米的方形金属盒,表面布满复杂的电路板与微型天线接口,边缘嵌着几盏微弱的绿色指示灯,闪烁间透着一股隐秘的威慑力。他微微皱眉,沉声问道:“这个特殊设备是什么?”

云茹从战机机腹下收回身,摘下沾满机油的线织劳保手套,走到一旁的不锈钢水槽边,拧开水龙头,用洗涤剂狠狠搓洗着手上的油污。

她转头,嘴角勾起一抹戏谑的笑意:“通讯干扰系统。”

她的语气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已预见到这设备将在新德里上空会惹起的热闹,“等会儿印度空军的雷达站怕是要炸锅了,指挥官,你等着看好戏吧。”

库马尔挑眉,目光转向黑莲花,示意她详细解释。黑莲花放下数据板,语气平静而专业:“现代空战,雷达是空军的眼睛,我们的目标是蒙住这双眼睛。隐形技术有两种方向:一是像美军的b-2轰炸机,通过特殊材料与几何设计降低雷达反射截面,尽量不被发现;二是像我们这样,加装通讯干扰系统,直接扰乱敌方雷达的信号处理。”

她指了指战机机腹下的设备,继续道:“这套系统能在高空释放强电磁脉冲,生成大量虚假目标,让敌方雷达屏幕显示出上百架战机的信号,位置、速度、高度全部随机变换,敌方无法分辨真假。

同时,它还能反向收集敌方雷达的发射参数——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等。这些数据将让我们摸清印度空军的雷达体系,为后续空袭提供精准情报。这种电子战技术,别说是在印度战场上,哪怕是当今1993年的整个世界,都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库马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嘴角微微上扬。他对电子战细节了解有限,但黑莲花的解释让他明白,这套系统的战略价值远超一架战机的火力。它不仅能瘫痪敌方防空体系,还能为北上的总攻铺平道路。

“你们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

云茹擦干手,拍了拍黑鹰战机的机身,笑着接口:“指挥官,放心吧。这宝贝已调校到最佳状态,印度人的老旧雷达连它的影子都抓不到。”

她转头对地勤人员喊道:“复原机身,准备起飞!”

地勤人员迅速行动,合拢战机的维护面板,用电动螺丝刀固定螺栓,检查线路与油路。

一名飞行员早已整装待发,身着深灰色抗压飞行服,头盔面罩反射着机库灯光,遮住大半张脸。

他是美国大兵中最顶尖的飞行员,代号“猎隼”,曾在模拟训练中以零失误完成高空超音速机动。

他快步登上战机,钻进驾驶舱,熟练启动系统。仪表盘屏幕逐一亮起,发出低沉蜂鸣,显示引擎状态、导航数据与干扰系统的待机信号。

库马尔、云茹、黑莲花与地勤人员退到机库边缘,站在安全线外,注视着黑鹰战机被牵引至跑道。

引擎启动,低沉轰鸣转为尖锐咆哮,尾喷口喷出炽热蓝色火焰,热浪掀起地面尘土,吹得众人衣角猎猎作响。

战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机身微微颤动,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尖啸。最终,它昂首冲向天空,机翼划破晨雾,化作一道黑影,眨眼间消失在云层之上,留下两道白色尾迹在湛蓝天空中缓缓散开。

云茹双手插兜,抬头望天,低声自语:“去吧,宝贝,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新德里以北三十公里的一座雷达站内,气氛紧张得仿佛空气都能凝固。雷达站坐落在一片丘陵高地上,四周环绕双层铁丝网与哨戒炮,了望塔上的卫兵紧握步枪,目光警惕的扫视地平线。

自从新德里郊外一座雷达站被瓦德瓦的入侵者战机炸成废墟后,北方司令部对防空体系的防护提升到极致。雷达站是印度空军的命脉,负责监控整个北方空域,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首都防线的崩溃。

控制室昏暗拥挤,十几台老式cRt显示器发出幽绿光芒,映照着操作员疲惫的面孔。

墙上风扇吱吱作响,勉强驱散夏日闷热,空气中混杂着汗水、烟草与过期咖啡的味道。

主控屏幕上,雷达波纹有节奏地扫过,显示北方空域的平静。操作员阿尼什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低声抱怨:“又是熬夜,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旁边的同事刚想搭话,屏幕上突然跳出一片密集红点,如暴风雨前的乌云,迅速铺满整个空域,从西南方向逼近。

“敌机!大量敌机!”

阿尼什猛地坐直,声音因惊恐而颤抖,“方位西南,数量……无法确认,高度……无法确认,速度……无法确认!”

他手指颤抖地敲击键盘,试图校准信号,但屏幕上的红点闪烁不定,数据乱成一团。

控制室瞬间炸锅,刺耳警报声响彻雷达站,红灯疯狂闪烁,如血光笼罩。

站长拉维少校冲进控制室,脸涨得通红,衬衫被汗水浸透,吼道:“多少架?坐标!快报!”

阿尼什咽了口唾沫,声音发干:“至少……一百五十架,西南方向,距离一百二十公里,信号不稳定,可能是两百架!”

拉维抢过对讲机,声嘶力竭地向新德里防空指挥部汇报:“敌军战机群来袭,数量庞大,信号异常,请求紧急支援!”

S-125防空导弹阵地进入战斗状态,士兵们慌乱装填导弹,雷达天线疯狂转动,试图锁定目标,但屏幕上的红点如鬼魅般跳跃,忽而分散,忽而聚集,无法形成有效跟踪。

新德里上空,印度空军的米格-21“鱼床”和苏-7“装配工”战机紧急起飞,引擎轰鸣震得巴拉姆空军基地的玻璃颤抖。

米格-21是主力战机,最大速度约2.1马赫,作战高度上限约米;苏-7作为攻击机,速度约1.6马赫,作战高度约米。

这两型战机性能早已落后,雷达系统老旧,依赖地面引导,缺乏电子对抗能力。三十架战机组成三个松散编队,呼啸冲向云层,机翼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飞行员们挤在狭窄驾驶舱内,汗水滑下面罩,耳机里充斥着指挥部的急促指令:“全速拦截!目标西南,高度未知,准备接敌!”

然而,天空空荡荡的,除了厚重云层与远处地平线的微光,什么也没有。米格-21的R-13雷达拼命扫描,却只能捕捉到杂乱信号干扰,屏幕上红点闪烁不定,仿佛整个空域被幽灵战机填满。

领队飞行员拉胡尔中校通过电台怒吼:“指挥部,目标在哪里?雷达全是杂讯,目视无发现!”

指挥部的回应断断续续,夹杂刺耳电磁干扰:“继续搜索……信号异常……高度可能在米以上……保持警惕……”

事实上,黑鹰战机在两万米高空巡航,远超米格-21的作战高度上限。其三马赫速度让印度战机望尘莫及,即使偶尔进入雷达范围,低雷达反射截面与通讯干扰系统的双重掩护也让它如同隐形。

猎隼在驾驶舱注视仪表盘,干扰系统全力运转,释放强电磁脉冲,模拟上百架战机的虚假信号,彻底扰乱印度雷达网。

战机的信号接收器默默记录新德里雷达站的发射参数——S-125导弹系统的主雷达工作在6Ghz频段,脉冲重复频率800hz,发射功率约250kw。这些数据通过加密频道实时传输回孟买的作战实验室。

雷达站控制室内,操作员们满头大汗,屏幕上的红点如鬼魅般跳跃,数量时而激增至两百,时而骤减至几十,无法锁定。

阿尼什一拳砸在桌上,咒骂道:“该死!这不是雷达坏了,是被干扰了!”

拉维少校紧咬牙关,额头青筋暴起,低吼:“通知指挥部,请求备用雷达站支援!”

但他心中一片迷雾——信号如此异常,究竟是设备故障、天气影响,还是未知的敌方技术?没有人敢断言这是瓦德瓦的电子战,毕竟如此先进的干扰技术超出了印度空军的认知。

天空中的印度战机徒劳盘旋,燃料逐渐耗尽。米格-21的雷达完全瘫痪,飞行员靠目视搜索,但两万米高空的黑鹰战机早已融入云层,肉眼无法捕捉。

苏-7试图低空巡逻,搜索地面目标,却被指挥部紧急召回——防空导弹阵地因信号混乱,险些误锁己方战机。拉胡尔中校咬牙切齿,通过电台咆哮:“这不是战斗,我们被耍了!全队返航,节省燃料!”

高空之中,猎隼注视仪表盘上的燃料与系统状态,嘴角微微上扬,低声道:“任务完成。”

他轻推操纵杆,黑鹰战机划出一道优雅弧线,返航孟买,留下新德里上空一片混乱。

孟买主基地,作战实验室的屏幕墙上,实时数据显示印度雷达网的崩溃。云茹盯着屏幕,忍不住笑出声:“看吧,他们的雷达站现在跟瞎子没两样!”

黑莲花附和着点点头,语气平静:“这只是开始。有了这些参数,我们可以优化干扰信号,下次出动,他们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他们的飞机会被我们全部摧毁在机库中。”

库马尔心情也是颇为复杂,这种技术如此恐怖,如果他在对面恐怕也早已绝望。不过还好这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摧毁了印度空军的信心,更为北上的总攻铺平道路。印度人尚在困惑中,未能将这场雷达瘫痪归咎于他,但这正是他想要的——让敌人摸不清底细,在迷雾中自乱阵脚。

——

\"哭泣的熊猫\"

美军的战术,当时兔子在九四年吃了很大亏,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我想插个图,但手机端不支持,我也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