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听雨 > 第18章 周晨拜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忙碌了几日,作坊里储存的酒逐渐见底,周晨见状,便购置了一些水酒,亲自进行蒸馏,而后将新酿的酒存入后院。

周晨蒸馏酒的举动,自然没能逃过那些盯梢人的眼睛。消息很快传到了天一楼,月娘听闻后,并未做出过激反应。在她看来,周晨若是自己酿酒饮用,倒也无妨,随他去便是。只要他不对外售卖,也不将蒸馏酒的方子泄露出去,便没必要对他逼迫太甚。毕竟狗急了还会跳墙,若逼得太紧,万一周晨铤而走险,反倒会适得其反。

这边周晨得了新酿的酒,不禁想起上次卫仲道前来打酒却未如愿的事,于是拿出一个小酒坛,装了一坛新酒,准备给卫仲道送过去。

卢庄占地颇为广阔,前来接引周晨的是一个小童。小童瞥见周晨手中抱着的小酒坛,抽了抽鼻子,咧嘴露出笑容。在他的印象里,登门拜访自家先生的人,大多会带上文房四宝之类的礼品,像周晨这样抱着酒来的,还是头一个。小童将周晨引入堂中后,便去通报了。卢庄人口稀少,也没多少丫鬟仆人,因此这看门的小童还得兼顾其他杂事。

没过多久,蔡邕便来到了前堂。他一眼看到周晨抱着的小酒坛,不由自主地吞咽了一口唾沫。

“周掌柜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蔡邕开口问道。

“上次卫兄来打酒,不巧酒没了。这次我又新酿了些,便想着给他送过来。” 周晨解释道。

蔡邕微微诧异,问道:“你找仲道?”

周晨点了点头。蔡邕挑了挑眉,心中暗自感慨,这童子守门太不牢靠,连来人的来意都没问清楚,就径直将人引进门了。不过仔细想来,上次卫仲道确实跟自己提起过,缘来酒馆已经关张改行,所以最近自己也没再去讨酒喝。“你不是已经不酿酒,改行了吗?” 蔡邕又问道。

“只是酿些自己喝的,卫兄既然想要,我便送些过来。” 周晨答道。

“他不住这儿,卫家在洛阳有自己的产业,并不住在卢庄。” 蔡邕说道。

这下周晨可尴尬了,以往每次见到卫仲道,他都是跟在蔡邕身边,况且卫仲道还是蔡邕未来的女婿,所以周晨自然而然地以为他们住在一起。上次卫仲道来打酒,自己连他的地址都没问,就径直把酒送到卢庄来了。闹了这么一出乌龙,周晨连忙躬身道歉:“先生见谅,小子实在是忘了问卫兄的地址。”

蔡邕双眼放光,紧紧盯着酒坛,那四溢的酒香让他忍不住又抽了抽鼻子,说道:“无妨。”

周晨瞧着蔡邕那副挪不开眼的模样,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酒坛,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心想,这名满天下的大儒,没想到竟是个好酒之人。看来要想攀附上蔡邕的关系,并非没有机会。

“反正已经抱过来了,这坛酒就留给先生吧,还望先生笑纳。” 周晨说道。

蔡邕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这小子还算机灵,看出了自己的心思,没把酒抱回去。于是他一把接过酒坛,揭开封泥,抱着坛子便喝了一口。“呀” 的一声,显示出他饮完酒后心情十分舒畅。可刚舒畅完,蔡邕又犯起愁来。他心里明白,这小子的酒可不好白喝,瞧他那滴溜溜乱转的眼珠子,就知道他心里肯定又在盘算着什么。

“老夫这家里可是一贫如洗,你可别打什么歪主意。” 蔡邕半开玩笑地说道。

“先生说笑了,这酒是我自愿送的,哪能问您要酒资呢。何况我要是打什么主意,先生目光如炬,肯定一眼就能看穿。” 周晨笑着说道。

蔡邕心中暗道,算你识趣。“你要是还想给仲道送酒,就去城中的五甲巷吧。”

周晨心想,卫仲道不喝酒,他上次打酒还不是为了孝敬你这个未来老泰山?你白喝我一坛酒还不够,还想借着卫仲道的由头再喝一坛,这算盘打得可真精。周晨看着蔡邕,也咧嘴笑了起来。

蔡邕被周晨看穿了心思,脸上有些挂不住。“你这小狐狸,笑什么笑。”

“先生要是想喝好酒,我能酿。不如咱们做笔交易如何?” 周晨说道。

蔡邕心中暗道,商人就是商人,什么事儿都能拿来做交易。自己堂堂一代大儒,怎能跟这小子做交易?说出去自己的面子往哪搁?可他的目光又忍不住瞟向案几上的酒坛,心里痒痒的,还是想听周晨说说到底是什么交易。

周晨见蔡邕没有开口反驳,便当作他默认了,继续说道:“您之前送了我一支竖笛,可我不会吹奏,白白糟蹋了这么好的东西。不如您好人做到底,教我音律。我拜您为师,以后每天都给您酿好酒喝。”

“拜师?” 蔡邕犹豫了。一旦师徒关系建立,影响可是一辈子的事。这小子又是个惹事的主,到时候说不定还得替他收拾烂摊子,牵扯太深了。蔡邕用余光瞟了一眼酒坛,又咽了咽口水,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划算。于是说道:“教音律可以,拜师就不必了。”

周晨心中暗道,这老狐狸,算盘打得真精。跟他斗心眼,自己还是太嫩了。自己想要的就是这层师徒关系,到时候就可以借着这层关系,攀扯到曹操和袁绍两位师兄弟,谁真的只是想学那竖笛?可他这么一来,好处是得了,自己却什么都捞不着。于是开口说道:“先生这话,我可不敢苟同。自古以来,都是拜师学艺,拜师学艺,自然是先拜师,后学艺。我既然打算追随先生学习,不管先生如何看待我,我都认定先生为我的师父。”

蔡邕心想,这小狐狸说的倒也有些道理,又问道:“可读过书?”

“读过几本,识得些文字。” 周晨不敢说大话,万一与原身身份不符,容易露馅。

蔡邕心想,读书明理的人应该知道分寸,而且这小子心地也不坏。看在美酒的份上,收他做个记名弟子倒也可以。“那行,就允你在老夫这儿记个名。”

周晨咧嘴笑了,心想,美酒的魅力果然还是战胜了他的理智。立马做出回应,跪地拜师:“学生周晨拜见老师。”

蔡邕点了点头,说道:“明日我叫上几个人,做个见证,你明日再来行拜师礼吧。”

在古代,师徒关系极为重要,仅次于父子关系。所谓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便足以看出其重要程度。建立这样重要的关系,自然会有隆重的拜师礼,甚至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拜师礼的具体流程,周晨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回到作坊后,他只好把伙计们叫来商量。

“我要拜当世大儒蔡邕为师,这拜师礼该怎么准备?” 周晨问道。

王小二显然也没拜过师,最多只是听说过一些,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周忠倒是似乎有些见识,说道:“普通人拜师,一般都要准备六礼束修。这六礼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以及干肉。芹菜寓意着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寓意着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着红运高照;红枣寓意着早日学成;桂圆寓意着功德圆满;干肉则表达了弟子的心意。”

“就这么简单?这六礼倒是不难准备。还有别的讲究吗?”

“别的么,我也不太清楚。我所说的只是常人拜师的礼数。却不知道掌柜的拜这大儒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特别的也不管了,咱们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能有什么特别的。周忠,你见多识广,就去帮我准备这六礼。”

“好嘞,掌柜的。” 周忠兴高采烈的应下,显得和他自己拜师一般。

周晨在店里来回踱步,思索着还需要准备些什么。小二被他晃得头都晕了,于是委屈的提醒道:“掌柜的,您歇一歇吧,我的头都被您晃晕了。那蔡夫子那么喜欢喝酒,要不您再准备些太白酿,投其所好?”

“这主意不错。这样,你把咱们这次酿的酒,留两小坛,剩下的都装好,明天全部送过去。” 周晨说道。

“咱们只留两坛?两坛酒够咱们这么多人喝两天的。您送那么一大坛子酒,按照原来太白酿的价格,那得值不少钱呢。” 小二有些心疼地说道。

在小二看来,那可是一大笔钱,却没考虑到用这些酒能换回来什么。实际上,这些酒换来的是一张无比珍贵的 “身份证”。以后世人提到周晨,第一个头衔将不再是小商贩,而是蔡邕的弟子。他将从一个从事 “贱业” 的商人,一跃成为地位超然的士人,实现彻底的脱胎换骨。

第二天,周晨带着精心准备的拜师礼,准时来到了卢庄。昨日那个小童将他引到正堂。只见正堂中,蔡邕和另一位老者正坐着谈论学问,下首侍立着卫仲道和两个陌生的面孔,他们身后站着一位姑娘,正是那日在雨中见过的那位。正堂宽敞明亮,堂前挂着一幅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画像,画像下已摆好了香案。看着这庄重的阵势,周晨不禁感到有些紧张。

拜师礼首先要拜祖师,蔡邕身为当世大儒,自然要先拜孔子。随后,弟子拜师父。蔡邕端坐在上位,周晨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首之礼,然后献上了拜师六礼。蔡邕收下礼物后,却没有让周晨起身。周晨以为蔡邕要训话,便抬头看向他,却发现蔡邕也在看着自己。难道是这六礼太简单,师父不满意? 周晨心中暗自思忖。随后,他连忙回头示意小二,将那一大坛酒献上。

“知道师父爱酒,这是弟子特意为您准备的。” 周晨说道。

“老夫确实爱酒,但老夫等的却不是这个。而且师礼尚未完成,你还不能叫我师父。” 蔡邕说道。

“不至于这么绝吧,收了礼却不办事,原来这个时代的官僚主义比后世还严重。” 周晨心中暗暗咒骂,但嘴上却换了一副说辞:“弟子实在不知道还缺什么,请师父指点。”

蔡邕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这小子平日里狡猾得像只狐狸,办起正事来怎么如此不靠谱,让卢植看了这么大一个笑话。一旁的卢植信了周晨的话,便开口指点道:“你要拜师,连拜师帖都没准备吗?”

“拜师贴?” 周晨心中一紧,果然还是出了纰漏。无奈之下,只好以自己记忆不全,很多事情都忘了,不知道拜师的规矩为由,希望能蒙混过关。

蔡邕等人听了周晨关于失忆的描述,都不禁唏嘘不已,便也不再追究他礼数不全的过错。

“看你年纪也不过十六七岁,想来还没有表字。你大难不死,又记忆不全,过去的事情都已随风飘散,就取字‘无尘’吧,希望你往后的人生,鬓角无霜,目下无尘。” 蔡邕说道。

“谢师父赐字。” 周晨又躬身行礼道谢。

而后蔡邕便为周晨介绍其一众同门。先是转向身边的老者介绍道:“这位是卢植,卢子干,乃是为师的同门师兄。”

“见过卢师伯。” 周晨恭恭敬敬地行礼。

蔡邕又指向下首的两位陌生人,介绍道:“这两位是我的弟子,袁本初和曹孟德。”

“见过袁师兄、曹师兄。” 周晨再次行礼。

“这位是卫仲道,你见过。”

每介绍一人,周晨都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问好,直到最后,蔡邕转身,准备介绍自己的女儿蔡琰。可还没等他开口,蔡琰便迫不及待地蹦到周晨身前,说道:“快叫师姐。”

周晨往后撤了一步,凝神打量着蔡琰。上次在雨中匆匆一瞥,没看清楚,这次倒是看得真真切切。这位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她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胜雪,乌发如墨,容貌绝美,说是国色天香也毫不为过。既有才华又有美貌,难怪能青史留名。周晨看得有些出神,一旁的卫仲道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那可是他的未婚妻,周晨这么直勾勾地盯着看,是什么意思?于是,卫仲道轻咳了一声。周晨这才回过神来,也不敢再争辩什么长幼顺序,只连忙低头施礼道:“见过师姐。”

蔡琰见周晨刚才如此无礼地盯着自己看,心中有些恼怒,便故意调侃道:“诶,乖,师弟。”

她这一声回答,惹得满堂大笑。只有周晨尴尬地站在那里,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琰儿被我娇惯坏了,你别往心里去。” 蔡邕开口安慰道。

“不敢,本就是弟子的不是。师姐国色天香,弟子一时看得入神了。” 周晨说道。

周晨这话,明着是夸赞,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还是让蔡琰感到有些难为情。她娇哼了一声,一跺脚,狠狠地踩在了周晨的脚背上。然后,她用帕子遮住羞红的脸,偷偷瞟了一眼卫仲道,便转到蔡邕身后去了。

蔡琰这一脚可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周晨痛得抱起一只脚,单腿直跳,脸都黑了。他回头瞪了卫仲道一眼,心想,不就是看了一眼,又没干什么,你也不管管?这小辣椒,以后有你好受的。

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弟子辈的胡闹,蔡邕也不好插手,便与卢植相邀,飘然而去,还顺走了那一大坛酒,估计是去 “分赃”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