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听雨 > 第13章 代训人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上次校场比武之后,陶应与曹媛便成为作坊常客。每次一来,便盯着家丁训练。那些重复的拼杀训练,似看不够,一天到晚盯着。周晨也没在意,想学随便学。只与他们约定,不许干扰家丁训练,他们自然答应。只是训练都是阶段性的,一个阶段没训练完,不会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所以他们连着几天,看到的都是同样的训练内容。又开始怀疑,是否周晨有意藏私,故意在他们面前,训练相同的内容。曹媛还气鼓鼓的抱怨:

“这周无尘也太小气,每次我们一到,便训练相同内容,生怕我们偷师。”

陶应不想这么想,可眼见为实,又不好反驳,只好安慰一句:

“曹公子不用急,等会无尘来了,咱们当面问问。我觉得无尘不是这么小气的。”

曹媛轻‘哼’一声,坚持自己的看法。待周晨闲暇,过来招呼。远远见着,便知曹媛不悦。周晨暗道糟糕,却仍不知哪里慢待了这位巾帼。看她手里提着的长鞭,周晨脊背发凉,只好陪着笑脸招呼。

“曹公子面色不愉,是何处有不足?还是家丁不逊,冲撞了公子?还望指教,我一定叫他们改。”

曹媛也不客气,直接指道:

“我面色不愉,不是源于家丁,而是源于你这厮。你堂堂男儿汉,如何这般小气。见我们过来,连着几天,都让他们训练相同内容,生怕我们偷学。这等气量,不如做女子去。”

如此嘲讽,这如何忍得下。在就要炸毛之际,瞥见她手中的鞭子,嗯,咱男儿大丈夫,不和小女子见识,只当没听到。

“我家丁的训练,都是按阶段来的。一个阶段的内容训练达标,才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所以两位前来,正好看到的都是相同内容。”

这个说法,陶应是认可的。曹媛也不置可否,挑不出毛病。

“两位若想看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可过段时间再来,不必来这么勤快。”

曹媛无语,果然是个小气人。生怕曹媛发飙,陶应连忙接话道:

“无尘的家丁,似乎又多了不少。队伍是越来越壮大了。”

陶应语含艳羡,谁不想有这么一队精兵。

“是加了些人。不过五十人已是我供养的极限,若无大变动,往后也只能保持这么多。可惜了我这校场。”

“那倒是,这个校场,经过你改造后,容纳五百人训练都不是问题。”

周晨翻个白眼,心里吐槽着就你清楚。若不是你那王八蛋父亲,你家这片废墟,我何至于花那么多钱。不过这些也懒得和你计较,也计较不到你身上。冤有头债有主,即使要讨债,也是要找曹豹,与你无关。这些周晨内心的想法,曹媛不知道。只关注着眼前训练的家丁,倒有些模样。尤其是那统一定制的服装,看上去虽然怪异,但也特有气势。

“你给家丁定制的训练服装,是何处定制?我也去定制些。”

曹媛的问题,陶应也同样想知道,忙不停的点头,看向周晨。

这些衣服,都是根据后世部队服装设计的,自然看着有气势。不过现在是汉服的时代,广袖宽衣,彰显气质。这些定制的服装,虽有特点,别具一格,但终究不能融入时代,只能做少量定制,用于特色场合。他们想要定制,无非也是给家丁们穿着训练。周晨并不介意,将定制的成衣店告诉他们,还开口问道:

“你们是打算学我这套训练方法?”

两人有些尴尬,也根本不可否认。都问道服装定制了,还能有什么事?自然是抄袭训练方法。这种事情,即便想瞒也瞒不住。

“我们也想组织几十人,照着你的方法,训练一下。看有没有效果。效果好到时候自然推广,效果不好,影响也不大。”

周晨点头,他们这是想先搞个实验,看看效果。

“我这训练方法,看着虽简单,但也有诸多条例来管理,不然如何练兵。你们既然想学,那我将管理条例也给你们,你们回去参详参详,看能不能用在你们的训练上。”

拿着管理条例,两人自然欣喜。不过这样的训练方式与方法,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训练得出想要的队伍。毕竟谁又能严格遵守那么多条条框框。尤其对一群从前就在军队中摸爬滚打的老油条,突然将他们关入笼子,谁能受得了。没有领头的以身作则,宽于律己,严于律人,如何训练得出有力的队伍?所以没多久,陶应与曹媛又找上门。

“无尘给我们的训练条例是否太严苛?用在我的家丁身上,根本不适用。”

那便曹媛也跟着点头,遇到同样的情况。周晨觉得有些冤,我给你们条例,也没叫你们照抄,让你们参详而已。

“任何方式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我给你们的管理条例,用在我这,并无不妥。但用到你们那,你们觉得不适应。这很正常,环境不同,对象不同,所用的方法,自然也需要调整。”

“无尘说得有理,但对于你给的那些条例,我们并不是很懂,许多都不知道为什么。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改动,来适应我麾下的那些家丁。如之奈何?”

周晨耸耸肩,这就爱莫能助了。自己也没接触过你们的家丁队伍,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改动。

“要不我将人拉到你这边一起训练吧?反正你这校场又大,也能容得下这么多人。”

陶应的提议,曹媛有些迟疑,并没有附和。拉过来训练,可能会好点,但自己若不跟着,即便训练出成果,到时候队伍还会不会听自己的?自己若跟着,这么辛苦的训练,全程参与,自己怕也吃不消。所以曹媛迟疑着,看向周晨,想先看看他怎么说。只是周晨听到陶应这样的提议,也迟疑了。这种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帮忙,要考虑清楚。合并一起训练,自己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若仅仅是他们的人加入训练,似乎并没有好处。那有什么坏处呢?似乎不少。首先,自己这边训练的人增多,后勤保障的压力便加大,自己的成本投入会增加。其次,不同归属的人在一起训练,难免产生冲突和摩擦,管理难度也增加。最后,为照顾这些新加入的人,训练进度肯定放缓,耽误自己队伍的训练。就这么看来,似乎百害而无一利。自然要果断拒绝。

“这个怕是不妥。某这里场地虽够,但供养五十人训练,已是极限。实在无力投入更多钱财,来代为训练其他人。”

“这无尘不用担心,你训练一个人,每日大概投入多少钱,折个数,我出。不让你白干活。只有一条,训练完,人必须全部还我。可不能练着练着,便成为你的人。”

既然不用自己出钱,可能还有得赚,那多训练些人,似乎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至少多些人,也多些免费劳动力不是。

“既然仲明的队伍,自己给养,这倒是可行。不过训练在一起的话,起居是否也一起?这样可以减少固有环境的影响,训练效果也好些。”

“嗯,这也可以。”

“那仲明队伍的留宿费用,是不是也要算上一些?”

“算,可以算,既然是代为训练,自然收些费用也可以理解。还有什么费用,无尘一并算,只要合理,我自然认可。”

代训的事情,就这么说定。次日,陶应便领着家丁,送入作坊。地狱般的生活,开始等待着这群老兵油子。新人才来,自然要给他们讲讲作坊的规矩,顺便挑些刺头,杀杀他们锐气。于是,在迎新的校场上,几个挑头的兵油子,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他们还想联合所有陶家过来的军卒,对抗周晨的家丁。自己这方上过战场,见过世面,大家人数相差无几,对抗起来,总不会吃亏。只是这些人没想到,刚鼓动起十几人,其他人还在观望之时,周晨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们包围。然后一通棍子,全部打趴下。几个领头的军卒,更是单独领了一通军棍,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然后开始训练,陶家的队伍便安分多了。

两家联合训练,便在一通军棍的见面礼下开始。训练的队伍,也一下增长到百人。看上去气势更足了。若是再多些人,是不是就可以领着他们,去开阳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