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后张泽谦腾出两天时间主要接见了副部级领导干部以及下面各市和各厅局级领导干部一把手。

简单认识了一番后张泽谦也对众人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初秋的秦安,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省委大院里的梧桐叶带着露水的湿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8月14日。

这天,天刚蒙蒙亮,张泽谦便已洗漱完毕,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衬得他身形挺拔,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笑意。

不到八点半,张泽谦便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窗明几净的房间里,书桌上刚沏好的绿茶正冒着袅袅热气,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泽谦习惯性地先翻看了一遍今日的工作安排,指尖在“看望慰问正省级老同志”那一行稍作停留。

随即拿起笔,在旁边轻轻标注了“注意询问身体近况,听取发展建议”几个字。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三声节奏均匀的叩门声,不用看也知道是新秘书徐海峰。

“进来。”张泽谦放下笔,抬头看向门口。

徐海峰穿着熨帖的白衬衫,手里捧着一个黑色文件夹,脚步轻缓地走进来,站在办公桌前半步远的位置,微微躬身:“书记,您早。”

徐海峰的声音不高不低,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跟您再确认一下,上午十点去看望老领导,组织部张部长和王秘书长已经在楼下候着了,车子也都安排妥当了。”

“路线是先去宋老家里,再到王老家,最后去徐老的住处,每处停留大约二十分钟。”

张泽谦点点头,指了指桌角的一个素色礼盒:“那个是我亲自准备给老同志们带的。”

“里面是咱们秦安本地的新茶和一些滋补品,都是按他们往年的喜好准备的,你让司机师傅放好。”

“好的书记,我这就去安排。”徐海峰目光扫过礼盒,又补充道。

“另外,老同志们的近期身体情况我也跟他们的家属确认过了,宋老上周刚做过体检,各项指标都稳定。”

“王老前阵子膝盖有点不适,现在已经好多了,就是还是不太敢多走路。”

“徐老每天早上都去公园打太极,精神头着呢。”

“知道了,”张泽谦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袖口。

“那我们九点五十出发吧,别让老同志们等。”

“好嘞。”徐海峰应了一声,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关门时特意放缓了动作,生怕惊扰了室内的安静。

上午十时整。

三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出省委大院,沿着绿树成荫的长安街平稳前行。

车内,张泽谦与身旁的省委组织部长张惠、省委秘书长王亮轻声交谈着。

“宋老当年主持秦安工业改革的时候,可是顶着不小的压力,硬生生把几个老国企盘活了,现在那些厂子还都是咱们省的纳税大户。”

张惠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语气里满是敬佩。

“王老家的书房我去过,墙上挂着他当年跑遍全省画的水利分布图,密密麻麻的标注,都是心血啊。”

王亮接过话头:“徐老更不用说,退下来十年了,还坚持每月写一篇关于秦安农业发展的调研笔记。”

“去年那篇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咱们省委专门开了会研究落实,现在成效已经显出来了。”

张泽谦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老领导们是秦安发展的‘活字典’,他们的经验和眼光,是咱们最宝贵的财富。”

“今天不光是慰问,更要好好听听他们的想法。”

车子很快抵达宋生老同志的住处,一栋闹中取静的老式家属楼,楼道里擦得干干净净,墙上还挂着社区志愿者写的“敬老公约”。

宋老早已站在单元门口等候,虽然头发花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看到张泽谦下车,立刻伸出手迎了上来。

“宋老,您怎么还下楼了,快回屋,外面风大。”张泽谦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掌心的温度带着岁月的厚重。

“哈哈,知道你要来,我这心里高兴,坐不住啊。”宋老笑着拍了拍张泽谦的手背,引着众人往屋里走。

“你看我这房子,老是老了点,但住着踏实,社区的同志天天来帮忙打扫,水电有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来修,比在职的时候还省心。”

客厅里摆着一套老式的实木沙发,茶几上放着刚切好的苹果和葡萄。

坐下后,张泽谦先接过宋老家属递来的热茶,又仔细询问:“您上次体检说血糖有点波动,现在调理得怎么样了?”

“医生给的食谱还习惯吗?”

“好多了好多了,”宋老摆摆手,眼里带着欣慰,“孩子们天天盯着我忌口,社区医院的医生每周都来量血压,比我自己还上心。”

“倒是你们年轻人,天天忙工作,也得注意身体。”

宋老顿了顿,话锋转向工作,“我昨天还看新闻,说咱们省的新能源产业园开工了?”

“这步棋走得好啊,秦安有资源、有技术,就该在新兴产业上发力。”

“不过有一点得提醒,环保标准一定要卡严,不能为了快发展坏了咱们的绿水青山。”

张泽谦认真记下:“您说得对,我们已经要求产业园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所有项目都得过环保‘一票否决’关。”

离开宋老家时,宋老执意送到楼下,握着张泽谦的手反复叮嘱:“秦安的老百姓盼发展,但更盼安稳,你们班子年轻有干劲,可别忘了‘稳’字当头啊。”

随后,张泽谦一行又来到王英南老同志家中。

王老正坐在客厅的藤椅上看报纸,见众人进来,连忙要起身,张泽谦赶紧上前按住他:“王老您坐着,别起身。”

张泽谦注意到老人腿上盖着薄毯,关切地问:“膝盖还是不舒服?医生说要不要做理疗?”

“老毛病了,不碍事的。”王老指着茶几上的一份文件。

“你看,这是我前几天整理的关于秦安乡村振兴的一点想法,咱们省山区多,光靠种粮食不行。”

“得搞‘一村一品’,有的村适合种果树,有的村能搞民宿,政府得帮着找销路、打品牌。”

张泽谦拿起文件,只见上面用蓝色钢笔写得密密麻麻,有些地方还画着修改的符号。

“您这都快成‘乡村振兴顾问’了,”

张泽谦笑着说,“您提的‘品牌化’思路,我们省委正在跟农业农村厅研究,打算下个月在几个试点村先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