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优点是节省空间,打开时客厅显得宽敞,关上门就是独立书房。用的是最新款的铝合金框架加磨砂玻璃,透光不透影。”

李师傅指着第一张图纸解释道。

王师傅适时补充:“缺点是隔音效果稍差,推拉门的轨道需要经常维护,材料费约80元,工期两天。”

第二张图纸上画着一个齐腰高的矮墙,上方是木格玻璃窗。“这个方案更传统些,“半墙可以做书柜,上半部分用玻璃保证采光,优点是坚固耐用,隔音比推拉门好,还能增加储物空间。”

李师傅继续接话:“缺点是会永久占用空间,让客厅显得小一些。用的红砖和松木材料,造价约60元,工期三天。”

第三张图纸设计最为巧妙——一道可以完全折叠收起的木质屏风。

“这个最灵活,”王师傅眼睛发亮,“平时完全收起时客厅完整宽敞,需要时拉开就成了独立空间,用的是上好的樟子松,可以做成镂空雕花,既美观又实用。”

张师傅实话实说:“缺点是造价最高,约120元,而且对五金件要求高,工期要四天。”

顾远洲轻声对沈音音建议,“我觉得第二个方案最实惠,但主要看你的意思,你不是常说‘房子是住的,不是看的’吗?怎么样,选哪一个方案?”

沈音音仔细比较着三个方案,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滑动。

“推拉门时尚但不够隔音,在里面办公或者学习都会受影响,屏风虽好但太贵了……”她抬头看向半墙方案,“这个倒是实用,就是感觉有点沉闷。”

忽然,她眼睛一亮:“李师傅,如果我们在半墙的玻璃部分做些改良,比如用那种带花纹的压花玻璃,再在矮墙外侧刷成浅绿色,会不会既实用又美观?”

三位师傅交换了个赞赏的眼神。

李师傅连连点头:“沈同志有见地!压花玻璃现在很流行,遮影又不挡光,浅绿色墙面配原木色书柜,肯定好看!”

许真真也拍手叫好:“这个主意妙!既保持了空间的通透感,又有中式韵味。”

顾远洲见沈音音已有主意,便对师傅们说:“那就按音音说的改改良第二个方案,材料用最好的,价格不是问题。”

最近一年他的奖金和津贴都不少,制版这些还是绰绰有余的。

沈音音悄悄碰了碰他,低声道:“还是要精打细算的。”

顾远洲微笑回应:“该省则省,该花则花。”

师傅们立即拿出卷尺重新测量,讨论起具体施工细节,沈音音则拉着许真真在各个房间转悠,规划着家具摆放。

“冰箱放在厨房门口,取东西方便。沙发要对着窗户,下午阳光最好……”沈音音边说边比划,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许真真打趣道,“看你这架势,是要把和平饭店的经营头脑都用在新家布置上啊!”

“你懂什么?这就是商人!”

沈音音接过话茬,笑眯眯地回应,丝毫不介意。

夕阳西下,师傅们测量完毕告辞离去,约定明天正式开工。

送走许真真和小张后,新房子里只剩下顾远洲和沈音音。

空荡的房间里回响着两人的脚步声,沈音音站在未来的书房位置,想象着在这里看书、记账的情景,不禁微笑。

顾远洲从背后轻轻环住她:“喜欢吗?”

“喜欢。”沈音音靠在他怀里,“特别是这个书房的设计,以后你加班我看账本,互不干扰又能互相陪伴。”

窗外,大院里的灯火次第亮起。

对于沈音音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套新房子,更是新生活的开始,而善于规划的她,已经在这空荡的房间里,看到了未来温馨生活的轮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沈音音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

她看了眼还在熟睡的顾远洲和孩子们,小心地掖好被角,穿上清爽的白色衬衫,准备去大院给装修师傅们开门。

刚推开院门,就看见井台边聚着几个早起洗衣的妇女,见到沈音音,她们交头接耳的声音顿时大了起来。

“哟,音音这是要进城去啊?”胖婶故意提高嗓门,“听说你们家在城里分了大房子?可真真是命好,嫁了个当兵的,这就要当城里人喽!”

另一个瘦高个妇女接话:“可不是嘛,咱们累死累活在地里刨食,人家音音命好,躺着就能享福。”

沈音音眉头微蹙,还没开口,正在井边打水的王嫂子“砰”地放下水桶。

“你们这话说的!音音起早贪黑经营饭店的时候你们没看见?和平饭店现在多红火,那是音音一点一点拼出来的!这和她嫁给谁有什么关系?”

闻言,胖婶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嗤笑一声,变本加厉地阴阳起王嫂子。

“王嫂子,你现在可是会巴结人了。看沈音音有钱了,就急着当人家的走狗是吧?”

“你!”王嫂子气得满脸通红,挽起袖子就要上前理论。

“王嫂子。”沈音音轻轻拉住她,转身面对那几个妇女,声音平静却清晰,“王嫂子心善人好,这是全村都知道的,她帮我说话,是因为她看不得有些人自己不肯努力,只会红眼别人过得好。”

她目光扫过那几个妇女,继续说道。

“我沈音音确实命好,但好的不是嫁了个当兵的,而是嫁了个知冷知热、支持我追求事业的丈夫,更重要的是,我有一双肯干活的手,和一个不肯认命的脑子。”

“说得轻巧,你要不是嫁了顾远洲,能开得起饭店?”

瘦高个妇女嘟囔。

沈音音微微一笑,“各位嫂子可能忘了,和平饭店是我用卖玉米饼和帮军队食堂帮工的钱一点一点下来,靠着自己的手艺一点一点做到今天的!远洲的工资,我一分都没动过,全都存着给孩子上学用。”

“至于王嫂子,她对我好,是因为我尊重她,把她当亲嫂子看待,不像有些人,整天嚼舌根挑拨离间,难怪没人愿意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