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严无咎此时却恼怒无比,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轮回之后伏低做小也就罢了。

如今自己的婚事还要让人横插一杠子。

次日朝会之上,严无咎直接上奏道:

“臣与杨家订婚在前,太后赐婚在后。

凡事先来后到,身为男子,怎能为了趋炎附势,不守信义、违背婚约。

因此严无咎斗胆,无法领太后赐婚之旨意。”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投来激赏、异样之色。

别说,即便是清流之中看不上严无咎的,此刻都露出欣然笑意。

清流之人,最看重的就是持节不屈,甭管严无咎是御龙卫还是武夫,眼下如此行为,自然是符合他们对于君子的定义的。

杨元让更是欣喜无比,觉得这女婿选的不错,即便面对皇权压迫,仍然不畏强权,坚持己见。

小皇帝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太后以往强势无比,他这个当皇帝的也只能捏着鼻子忍受。

严无咎这小皇叔当众抗旨,不愧是大秦冠军侯,这风骨就是与常人不同!

太后这边,却是气的满脸寒霜:

“本宫乃是大秦太后,懿旨既下,若是抗旨不尊,冠军侯可知该当何罪?”

严无咎却对这种威胁丝毫不惧,不卑不亢道:

“臣并非抗旨不尊,而是无法领旨,若太后强令臣做那无信不义之小人,那臣甘愿领罪!”

太后气的胸膛起伏不定,但这种威逼却不能继续了,因为此时不仅仅是秦国军方一脉,就连原本和严无咎不对付的清流大臣们,一个个也露出不忿之色。

“罢了,冠军侯功勋卓着,风骨高雅,此事就此作罢!”

想到这里,太后也只能选择退让。

但严无咎抗旨不尊,却成为太后心中一根刺,让她总觉得这位宗室子弟,实在是油盐不进。

今后若严无咎心怀不轨,那对于儿子的皇位,必定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

严无咎抗旨一事,很快便在雍京传开。

人人都称颂严无咎有古之君子之风,不畏强权,守信持节,堪称大秦完人。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夸赞,让太后那边越发不安。

如此,到了年底之时,严无咎与杨柔顺利成婚。

杨柔的确是温柔可人,而且因为严无咎为了她,直接拒绝了太后的赐婚懿旨,这让杨柔对自己这位丈夫更加崇敬。

尤其如今的严无咎,已经不是当日来杨府送信时的少年模样。

身材挺拔,英武不凡,如此绝世良配,自然令杨柔倾心不已。

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小日子过的如同蜜里调油。

不过此时,苏婉却对严无咎怀恨不已。

当初苏婉对于嫁给严无咎,并没有太大感觉,毕竟她喜欢的不是什么武夫、酷吏。

只是作为皇后的姐姐不断劝说,她才勉强答应。

当时杨家与严无咎的婚事,苏婉也不在意。

身为太后侄女,皇后的妹妹,加上苏婉的确是才貌双全,因此她一直自视甚高。

在她看来,严无咎推掉杨家婚事,与自己成婚,已经是注定的事情。

但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却让人大跌眼镜。

为了区区杨柔,为了所谓的信义,严无咎直接抗旨!

就连太后也对此事不了了之。

苏婉这下心理彻底不平衡了,趁着严无咎和杨柔出行之时,还悄悄看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原来自己错过的夫婿,竟如此英武。

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苏婉对严无咎恨之入骨,对杨柔嫉妒无比。

过完年,竟在入宫之时,直接将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小皇帝哄上了床。

小皇帝此时才算是食髓知味,知道女人是怎么回事。

当下便册封苏婉为贵嫔,而这气的皇后差点吐血。

太后那边,也对这种丑事震惊无比。

只是没辙,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自己侄女,发生如今这种事情,只能一边掩盖,一边劝说皇后忍耐。

苏婉入宫之后,和皇后关系瞬间跌入谷底,双方逐渐水火不容。

即便有太后居中调停,也是于事无补。

如此两年之后,苏婉竟然先皇后怀孕生下了一名皇子。

这让一直担心皇帝年纪小,不知道何时才能有子嗣的太后也是大为欣喜。

当下苏婉被册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之下。

苏婉野心勃勃,平时在小皇帝面前施展各种手段,让其对皇后逐渐疏远、厌恶。

可怜皇后每日愤恨无比、心力交瘁,不过一年时间,便日渐憔悴,病入膏肓。

严无咎这边,和杨柔也在第三年生下一个儿子。

此时神桥岛上,田单、耶律楚材、戚继光,已经联名上奏,以大秦义军的身份,宣告收复整座神桥岛,并已经攻陷天方大陆上原属于雪莱王国的南普丁港。

当下皇帝下了圣旨,封三人为开国县侯,允许三人永镇神桥岛,为大秦开疆拓土。

此时已经逐渐长大的皇帝,不满皇后之外,也不满太后一直垂帘听政。

而且在苏婉的枕边风下,严无咎这位御龙卫右指挥使,也被小皇帝日渐忌惮。

严无咎几次侦办各地贪腐大案,小皇帝竟然将这些罪行滔天、为官不仁者一一从轻发落,并提拔为心腹。

说白了,小皇帝就是想借助这些被严无咎抓捕的罪人,抗衡声望日隆的严无咎。

这些犯官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如今皇帝亲自赦免其罪过,他们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大秦朝堂之上,很快便乌烟瘴气,一群小人当道,仿佛疯狗一般,对着严无咎和其麾下党羽各种攀咬。

不过三年时间,常遇春、孙策等人,都被以各种罪名贬到了北疆边境之地镇守。

杨开俜、杨元让、赵辰、严杵等与严无咎关系亲密者,也都不断遭受弹劾,有的被除去官职赋闲在家,有的则是贬入毫无实权的清闲衙门。

此时的严无咎,也已经敏锐的嗅到自己和家人,正身处危机旋涡之中。

这一日早朝,御龙卫大都督晏恕,获罪下狱,左指挥使陈旗,被皇帝提拔为大都督。

而与严无咎一向不对付的许洪,则被提拔成了左指挥使。

如此一来,即便是在御龙卫内部,严无咎也备受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