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十五一过,宋海建就带人去市里验房。

“我听王组长讲,你租房子是要开海产店呀?”

带他看过房子,确认房子没问题后,方姐问他。

宋海建点点头,这种事儿没什么好隐瞒的。

“那我要先声明啊,这个房子是单位批给我的住房,我也不能擅自改动的,更不能破坏,你租了房子,同样要好好爱护它。”

方姐这么一说,宋海建倒是愣了愣。

显然,宋海建忽略了这一点。

他有些犹豫地拿出了自己设计的图纸,“姐,你看这么改能行吗?”

为了让店更加显眼和方便进出,他想把门拓宽一些。

方姐看了马上摇头。

“不行的呀,你这是要砸墙,肯定不可以的!我跟你说,我把屋里家具腾空后,随便你在里面怎么摆东西,但是屋子的构造不能动的,不然房产科要来找,还要找我的麻烦。”

听到这话,宋海建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还真是不好意思啊姐,幸亏今天你提醒我了,不然我就犯大错误了。”

“同志,我看你人也老实,所以好心提醒你一下,上次你在我家见到的那个女同志,她有点……不大好相处,你在这里开店,得多上点心。”

方姐提醒得很隐晦。

宋海建立即道了谢。

方姐家里搬完了,整个屋子空荡荡的。

宋生宝刚才去外面逛了逛,这会儿回来问:“海建,你确定这位置能行吗?我看挺偏的,和县城那个店面没法比。”

如果是在商品众多、竞争激烈的后世,宋海建肯定也不敢冒险。

但现在嘛……

宋海建只留下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如果全市只有这一家海产店,就不愁没人来。

开店最大的问题是知名度。

只要名声打出去了,市里的人就算骑半个小时的车也会过来买。

由于不能改造,所以夫妻俩辛辛苦苦设计的图纸,自然不能全部照搬。

宋海建留在市里,让宋生宝回去跟大队长说明一下情况,不用他们进城改装了。

把订好的家具、瓷缸搬到屋里去。

海产店大多数还是鱼干、虾干、蟹肉干等干货,只有花蛤、蛏子等能在淡水中存活一段时间的壳类生物。

但偶尔,也会出现鲜活海鱼、海虾海蟹。

因为宋海建会连海水带鱼一起装进水缸里送来。

有海水的话,存活个半天到一天半是没问题的。

宋生玉和蒲德就跟着他,在市里布置了三天,总算把海产店的一切都打理好了。

连事先做好的招牌,也挂到了门口。

“海洋海产店”,沿用的还是旧店名。

第三天,宋生宝开着拖拉机,把蒲十三和小福、冯玉芬、陈桂兰、蒲长征都拉来了。

这也是宋海建之前交代的。

拖拉机“笃笃笃”的声音,引得附近的住户探头张望。

“一楼这是在搞什么呢?”

“你没注意看吗?好像是方梅把单位分配给她的住房租出去了,租房子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同志,好像要开店,这几天都在下面忙进忙出的。”

“哦?开什么店啊?”

“不知道。”

“我知道!我今天回来的时候,看见他们门边上贴着的招牌了!好像是叫什么海产店。”

“卖海产的?真的假的?我们离海边那么远,也能吃上海鲜啦?”

“下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于是,几个妇女同志兴致勃勃地下楼围观。

她们到的时候,宋海建正抱着女儿,指着门上的字念给她听。

“哎呀,同志,你们这是要开店吗?”

听见问话,众人纷纷扭头望去。

冯玉芬率先开口。

她笑着说道:“是啊大妹子,以后我儿子要在这里开海产店,孩子年轻不懂事,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邻居们多多包容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冯玉芬都这么说了,那几个铁路局的职工自然也回以笑容。

“那你们这里都有些什么海鲜啊?”

“这个说不准,有时候会有活虾活蟹活鱼,平常呢,就是些花蛤、蛏子、鱼干虾干蟹肉干什么的。”

“哦!听着挺不错的嘛!那你们价格贵不贵啊?”

“不贵,就是挣个辛苦钱,起码比你们去供销社买划算嘛,我这儿也不用票什么的。”

面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冯玉芬对答如流。

看得宋海建等人暗暗感慨。

这都是锻炼出来的啊!

自从在县城开店,冯玉芬简直容光焕发,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相信宋福祥泉下有知,也终于可以安心了吧!

毕竟以前,冯玉芬的精神寄托只有孩子们。

总想着孩子们长大了,就要去和丈夫团聚……

如今有了孙女儿,又有了事业,冯玉芬整个人都开朗阳光起来。

再不见十多年前,那唯唯诺诺的样子。

等冯玉芬送走了那几人,回来后发现大家都面带笑容地看着她。

冯玉芬摸了摸自己的脸,莫名地问:“干嘛都这么盯着我?”

“玉芬,你真是变了个人呢,现在你又自信又大方,真让人羡慕。”陈桂兰笑盈盈地夸道。

冯玉芬“嗐”地摆了摆手,“就别笑话我了,我哪有什么变不变的,只是在县城开店,见的人多了,把胆子和脸皮练出来了。兰姐,你要是羡慕,要不,你也来店里搭把手?”

冯玉芬反向打趣,陈桂兰苦笑:“我倒想出来做事,可我们都走了,小福谁带呀,她外公可一点儿都不靠谱。”

“又在说我什么坏话?”

正好宋海建刚要去忙点事,蒲十三跟着去了,小福就落到外公这儿了。

蒲长征抱着外孙女走来,隐隐约约听到她们聊到自己和小福,深知自己媳妇儿性子的他,嘴里就嘟囔了一句。

这时,小福一手搭着外公的肩膀,一手指着外面忽然飞过的蝴蝶,嘴里嚷嚷着:“发福蝶!发福蝶!”

蒲长征看了一眼,他一把老骨头,不大跑得动了,试图劝说小福打消这个主意:“小福啊,蝴蝶飞得快,我们追不上的,不追行不?”

小福噘起嘴,头摇得像是拨浪鼓:“嗯~嗯~”

这是抗议的意思。

无奈,蒲长征只好硬着头皮抱着外孙女去追。

早知道今天要追发福蝶,他昨晚就不和媳妇儿那什么了,哎!

果然是不服老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