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闺女这一哭,夫妻俩顿时手忙脚乱地一顿哄。

在许下各种承诺后,小福总算破涕为笑。

小福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爸爸抓着她两只手,大喊一声:“驾!”

随后直接冲了出去。

小福咯咯咯地笑。

蒲十三眼看两人回家了,摇摇头,看向四嫂许倩妮。

“四嫂,吃早饭没有呀?”

“没呢。”

“那要不上我家吃去,我妈肯定做好饭了。”

“哎呀,不用!大伯母老是送东西来,你四哥回来知道都要说我呢!”

“怎么会呢四嫂,四哥疼你还来不及呢!再说了,你现在是一个身子两个胃,等你做好肚子里那个都饿坏了。”

说话间,蒲十三走过去,直接挽起她的胳膊。

“走吧四嫂,吃完我再给你全须全尾地送回来。”

今天她心情好,又难得不用上班,正想和四嫂说会儿话呢。

许倩妮就这么被拉着去了她家。

宋海建还驮着闺女在院子转圈圈,小福彻底玩高兴了,把早上的不高兴统统忘光光。

而另一边,蒲长征正在挨训。

“让你看个孩子你都看不好,要不是海建他们及时回来,小福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陈桂兰一边和丈夫摆桌子,一边骂他,“你就那么多屎要拉?一会儿都憋不住?”

老实人蒲长征此刻大气不敢出,不过对于这句话,他还是小声地说了一句:“人有三急嘛……”

“那是你蹲坑重要还是小福的安全重要?”陈桂兰瞪他。

蒲长征马上不吭声了。

他自知理亏,本来上厕所前和小福说得好好的,等他上完厕所出来,就带她去找爸爸妈妈。

小福不守信用啊!

当然了,他要是敢对媳妇儿说这话,那会被骂得更厉害。

——对一个三岁小孩要求信用,脑子不是坏掉了吧?

蒲十三和许倩妮的到来,解救了蒲长征。

“爸、妈,我把四嫂一块儿带来了,刚才小福就是去四嫂家了。”

许倩妮也笑着和两人打招呼:“大伯、大伯母,小福很乖的,没有乱跑,就算海建和十三刚才没回来,我也会安全把小福送回来的。”

蒲长征憨憨地笑笑,冲许倩妮招招手:“倩妮儿啊,快坐下吧,家里这就开饭了。”

“不好意思了大伯,我说不来,可十三太热情了,让我都没法儿拒绝。”许倩妮含蓄地说道。

蒲十三直接为她拉开长椅,让她先坐,“一家人就不要那么见外了,平时我家小福也没少蹭你这个舅妈的东西吃啊。”

许倩妮笑道:“小福是小孩子,哪儿能跟我一样啊。”

陈桂兰端着还冒着热气的白粥出来,“倩妮儿,你婆婆忙着给镇上服装厂送海鲜,上午没时间上你这儿来,早就委托我帮她照看你了,所以你也就不用不好意思,反正都是你婆婆的人情。”

闻言,许倩妮腼腆地点点头。

蒲十三盛好粥了,就走到门口去喊:“阿建,小福,吃饭咯。”

宋海建一听,停了下来。

气喘吁吁地说:“闺女,那今天先到这里吧?我们先去洗手吃饭。”

“还想玩儿~”小福搂住爸爸的脑门,侧脸搁在爸爸头顶上,一副不舍得下来的样子。

宋海建呼呼喘着大气,别说,就跑这一会儿,他都感觉累够呛。

“等吃完饭再玩,爸爸今天不出海,可以陪你玩一整天的。”

小福听了,眼睛马上亮了:“好哇!”

而不用多久,宋海建就会为他这句话付出代价。

并且心里发誓,以后再也不随便许下陪小孩玩一整天的诺言!

……

平时难得和许倩妮同桌吃饭。

因此饭桌上,许倩妮也从一开始的拘束,到后来的壮起胆子,向宋海建询问起自己丈夫在工作中的表现。

宋海建当然是一个劲地夸他了。

听得许倩妮满脸雀跃。

“四嫂,你这还有多久就要生啊?”宋海建随口一问。

许倩妮露出为难的神色,“这个……我也不是很懂,我婆婆说,大概是六月生吧。”

“那没多久了,这都四月了。”宋海建想了想,“这样吧,等五月底的时候,我给四哥放假,让他在家陪着你,等你出了月子他再去工作吧。”

“不用不用,到时候我妈会过来照顾我的,不能耽误你们男人的正事儿。”许倩妮连连拒绝。

“这也是正事啊,生孩子都不算大事,那什么才是大事?”蒲十三不赞同地说,“四嫂你别急着拒绝,四哥跟船那么多年,想必自己也攒了不少家底,没必要为了这点钱,把快生的你丢在家里不管。”

许倩妮忍不住冲她笑,“还是小妹你想的周到。”

她又何尝不想丈夫在家陪着自己呢?

只不过习惯了“懂事”,习惯了“不给男人添麻烦”,她连表露这些想法都不敢。

而且阿就对她够体贴了,她很知足。

……

加工厂的起步不算顺利。

过了一段时间后,总是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海建又耗费大半个月在厂子里。

眼看五月份来临,考虑到月底要给蒲德就放假,他提前给蒲德名打了招呼,让蒲德名月底去替替老四。

送货这活儿没什么难度。

蒲德名爽快答应了。

这个月从上海来的订单剧增,一看外公的来信,才知道他顺利打通了好几座城市的渠道。

陈家耀在信中写道:“而今国家转变策略,许多精明之人毅然下海从商,未曾耗费几许精力,便成功拉其上船。此是机遇,亦是挑战,建切勿自傲松懈,路铺好后,还须你自行经营,务必用心、细心!”

就像宋海建之前说的那样,外公在他身上寄予厚望,言辞间是谆谆告诫。

宋海建更加不敢懈怠,对于加工厂产出的干货,进行层层严格的把关。

为此,宋海建特地培养了一批“质检员”。

随着生意扩大,宋海建决定去注册一个商标。

不然等以后做海鲜生意的人多起来,谁分得清他宋海建和别人的区别?

花了两天时间准备好所需材料,宋海建就去市里了。

他办完正事,才到海产店看看。

顺便给宋生宝等人,带些家里的粮食。

在市里想买粮食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目前粮食依然掌控在政府手中,不去黑市的话,就只能去供销社拿票购买。

而乡下,是可以私人交易的。

很多人家为了换钱,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售卖。

只要钱够,在乡下很容易就能弄到几十斤粮食。

“海建,你来了!”

看见宋海建,门口的王招娣立马笑盈盈地招呼。

宋海建扛着半袋米走来,“大嫂,今天生意怎么样?”

“好着呢,刚送走一波客人,现在大伙儿去上工了,等下班时间,店里又会来一堆客人,忙都忙不过来。”王招娣一心想要表现,让他知道他们一点儿没偷懒,也没把店里的买卖搞砸。

宋海建点点头,“辛苦你们了,我估计你们的米快吃完了,这趟进城顺便拉了半袋过来。”

“哎,还是你想得周到!”王招娣十分欣喜。

房子人家租好的,工资也高,还给准备了大米吃,这种工作上哪儿找去?

果然给自家人干活才是最舒心的!

对于在海上开了挂的宋海建来说,自己吃肉,也非常乐意给下面的人喝汤。

这年头法律没那么健全,招风的大树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拥护者,很容易就出事儿。

毕竟仇富的人什么时候都不缺。

更何况他确实“投机倒把”了。

唯一说得过去的,就是他赚的钱没沾上人血。

但这样的情况完全不够保险。

最稳妥的便是凝聚大量的人心,让人们自发地保护他。

这也是为什么,宋海建能够和村民“双向奔赴”。

六月初六的晚上,雷电交加。

可这大半夜里,宋海建家的大门,突然被人敲得梆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