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芝比徐慧珍小一岁,她们的母亲是姐妹。
只是都嫁给了徐家村的男人,所以都姓徐。
徐慧珍父母早亡,开酿酒作坊的姥爷就把她接到身边,亲自带着。
徐慧芝的父亲只是普通农户,所以条件要差不少。
陈佑看着徐慧芝渴望的小眼神,不由心里暗笑,随手摸了块巧克力递了过去。
巧克力有手掌大小,用纸皮包着,上面都是洋文。
徐慧芝哪里见过这么高端的糖果,根本就不认识,神情有些疑惑。
她只想要刚才那种水果糖,糖纸花花绿绿的,多好看呀!
陈佑瞧着她不情不愿的样子,不由失笑,手把手她如何拆包装。
“这是巧克力,可比水果糖好吃多了.......”
之所以如此有耐心,还不是想用进口糖换进口糖嘛~
徐慧芝撕开包装,在方格子上掰下一块,小心翼翼放进嘴里。
一股浓郁甜香顿时在唇舌之间炸开,随后还有微微回苦。
弯弯柳叶眉下,圆圆的杏眼立即眯了起来,露出了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来,
“真好吃~谢谢你~”
小姑娘说完转身就想跑,陈佑一把薅住了她的脖领子,“嘿,你咋翻脸不认人啊?”
这姑娘别看长相温润,却是有些腹黑,从抢表姐男人这事上就能看出一二。
后来饥荒时期,还到城里找徐慧珍卖惨。
她和贺永强生的三个闺女,基本上算是徐慧珍帮着养大的。
不过她可没有夺少感恩之心,还和贺永强一起谋夺了小酒馆。
总体来说,这丫头性子和京茹有点儿像,向往城里生活,而且比京茹脑瓜子聪明点。
“你干啥呀~”
徐慧芝害怕衣服扯坏了,顿时不敢挣扎了,回头奶凶奶凶说道,“你快放手,不然我可喊人了。
我告诉你,我姥爷可就在这酒坊里呢!”
嘿,这小没良心的!
陈佑被气笑了,扯了扯她的大辫子,“前头带路,我找你姥爷有事!”
“你认识我姥爷啊?”
徐慧珍瞪大了眼睛,顿时不敢作妖了,乖乖在前领路。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院子。
院里烟雾弥漫,酒糟味儿混着柴火味有点儿冲鼻子。
四五个男女正围着灶台忙活。
堂屋前老槐树下,一个干瘦老汉叼着旱烟杆,时不时吆喝一嗓子 ,
“老二,火再烧旺点!”
“老大媳妇,锅里该放酒曲了!”
正是徐慧珍的姥爷张老汉。
身边小板凳上,还坐着个姑娘,正低头纳着鞋底。
正是徐慧珍。
徐慧芝躲在到门框后头,探出半个脑袋,小手一指,“那就是我姥爷,你自己去吧。”
陈佑好奇问道,“你好像很怕你姥爷?”
小姑娘撇撇嘴不吭声。
表姐徐慧珍从小是张老汉带大的,从小便酒量惊人,号称千杯不醉,深得他的喜爱。
家里还有几个孙子辈,张老汉精力就那么多,同为女孩的徐慧芝自然备受冷落。
从小徐慧珍就能跟着姥爷进城送酒,贺老头这才能相中她,让她获得了进城的机会。
而徐慧芝,却只能一辈子窝在农村。
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弯脊梁难换钱,连窝头都不能敞开了吃。
唯一一次改命机会,可惜遇到了愣种贺永强,城里没去成。
那时候她已经失去了最大的本钱,只得认命了。
陈佑捏了捏徐慧芝的小脸蛋,换来姑娘一阵龇牙咧嘴的怒视。
他却毫不在意,大摇大摆进了院子。
听见脚步声,徐慧珍抬起头来,看清来人时,眼睛瞪得溜圆。
“臭流氓”三个字差点儿脱口而出。
这边张老汉已经站起身,眯着眼打量陈佑身上笔挺的中山装,顿时不敢怠慢,客气拱手问道,
“这位先生,您找谁?”
“我姓陈,是雪茹制衣厂的。”
陈佑笑容温和,“我们厂想采购一批酒水,听说张家酒坊的酒是纯粮酿造,质量好,特意过来看看。”
“雪茹制衣厂?!”
张老汉眼睛一下子亮了,那可是四九城响当当的大厂子。
他连忙把旱烟杆往脖领子一插,满脸堆笑热情招呼,“陈先生快请进屋坐!
慧珍,别愣着了,快去沏壶茶~!”
徐慧珍狠狠瞪了陈佑一眼,不敢违逆姥爷,拎着水壶快步进了堂屋。
刚才的一瞬间,她还以为臭流氓是来找自己的,可吓的够呛。
双方寒暄几句,张老汉张罗着拿来自家酿造的白酒。
陶碗里酒液清澈,酒香扑鼻。
陈佑抿了一口,咂吧咂吧嘴,“味道不错,这酒够劲,回味也醇香。
这样,往后每周往制衣厂送五百斤,怎么样?”
“夺、夺少!?”
张老汉烟杆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
每周五百斤?
这要是真能成,家里十几口人再也不用愁吃穿了。
“没错,五百斤。”
陈佑从手提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推到张老汉面前,
“咱们签三年合同,价格就按市价,绝不让农民兄弟吃亏。”
以制衣厂的体量,消化这些酒水很简单,以后定为招待用酒就是了。
这时候的人,可都是很能喝的,尤其是和老毛子做生意,不喝酒都不行。
有了这个合同,自己就有机会和徐家姐妹亲近了,还能拿捏一下这张老汉。
等三年后就该公私合营了,签久了也没必要。
张老汉深深抽了口焊烟,突然皱眉道,“对不住啊陈先生,这生意可能做不成了。
我们酒坊没有那么大能力,每周最多只能做出二百斤。”
张家酒坊最多算是家庭小作坊,干活的全是自家人。
这种小酒坊,陈佑上辈子在老家也见过,一天能产出二三十斤酒就不错了。
酿酒成本也很好算。
100 斤粮食能出 80 斤酒。
现在高粱八分钱一斤,100 斤就是 8 块钱,四斤酒曲得2块钱。
徐家村周围树林多,燃料用的是不用花钱的木柴。
不过砍柴需要人工,每天怎么的也得一块钱。
这么算下来,80斤酒成本就要 11 块钱。
收入方面,昨儿徐慧珍去小酒馆送酒,200斤卖了 60 块,合三毛钱一斤。
按照这个价格,80斤酒能卖24块,利润就是13块,这还没把运费和人工算进去。
以张家的体量,估计要三天才能酿造出来。
这么一算,酒坊每月最多能有130块利润。
可生意不是天天有,而且这两年因为打仗,白酒价格涨了不少 。
往年这种散篓子,两毛钱一斤就能买到。
更关键的是,这130块钱利润要养徐家一大家子人。
张老汉、两个儿子儿媳,再加上几个孙辈,算下来十几口人。
分摊到每人头上,每月还不到十块钱。
所以徐家过得不算太富裕,勉强算是小康之家,能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