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基要塞的“会客室”里,冯·克鲁格男爵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比任何战争都更残酷的凌迟。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他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林好再也没有露面。
取而代之的,是那个独眼龙将军王大彪,和那个神神叨叨的文人李墨涵。
王大彪负责“武吓”。他每天都会带着克鲁格男爵去“参观”辅基要塞的建设。让他亲眼看看,那些被治愈的士兵,是如何嗷嗷叫着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亲眼看看,一辆辆经过改装、刷上了红色五角星标志的“德械猛犸”坦克,是如何从维修厂里开了出来;让他亲眼看看,那座由无数铁锅和木炭组成的“炼金工坊”,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冒着热气。
每一次“参观”,都让克鲁格男爵的心凉一分。
李墨涵则负责“文攻”。他不再讲什么天命道义,而是每天拿着一份清单,慢条斯理地和克鲁格男爵“探讨”赔款细节。
“男爵阁下,关于蔡司工厂的光学磨床,我们总司令认为,80台不足以体现贵国的工业实力,我们认为180台比较合适,您觉得呢?”
“还有克虏伯的150毫米榴弹炮生产线,图纸和工程师打包,这个不能少吧?我们总司令说了,这是为了帮助贵国‘去军事化’,是为你们好。”
“哦对了,昨天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疫区,为了救治那里的民众,我们的‘神药’消耗很大。所以,总司令决定,在黄金赔款的基础上,再追加五千万金马克的‘人道主义援助款’,用于我们的战后重建。您看,合情合理吧?”
克鲁格男爵从一开始的激烈反对,到后来的据理力争,再到最后的麻木和绝望。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谈判,而是在和一个贪得无厌的强盗,讨论该如何把自己家里搬得更干净一点。
他发回给维特斯海姆元帅的每一封电报,都充满了绝望。而元帅的回电,也从一开始的“尽力争取”,变成了“酌情处理”,最后,只剩下了一句冰冷的——“在保全帝国颜面的前提下,尽快达成协议。”
克鲁格知道,最高统帅部,已经抛弃了东线,抛弃了维特斯海姆,也抛弃了他。
最终,在第三天的黄昏,当李墨涵又拿着一份追加了“精神损失费”的清单来找他时,克鲁格男爵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他颤抖着手,在那份足以让任何一个德国人引以为耻的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条约的正式名称,被李墨涵定为《东方大陆永久和平框架协定》。
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辅基城下之盟》。
条约的签署仪式,被安排在了要塞的露天广场上。
林好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士兵服,神情平静地坐在长桌的一侧。他的身后,站着王大彪、李墨涵、冷雨等一众黑北军的核心将领,他们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骄傲。
对面,是面如死灰的克鲁格男爵和他的几名随从。他们穿着笔挺的德式外交礼服,在这片粗犷、混乱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像一群即将被送上祭台的羔羊。
没有鲜花,没有音乐,只有猎猎作响的黑色军旗,和远处士兵们训练的呼喝声。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克鲁?男爵用一支金色的钢笔,在四种文字写成的条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时,广场上,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
“总司令万岁!”
“北方同盟万岁!”
士兵们把军帽抛向天空,互相拥抱,尽情地宣泄着胜利的喜悦。
这一刻,标志着德意志帝国在东方战场的彻底失败。也标志着一个由东方“土匪”建立起来的全新势力,以一种最强硬的姿态,登上了世界舞台。
李墨涵的“北方同盟之声”广播电台,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传遍了同盟的每一个角落。
从冰熊国的王都,到雪鹿国的港口,再到银狼国的草原,无数的民众涌上街头。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这份条约的意义,但他们知道,那场可怕的瘟疫结束了,那场悬在头顶的战争,也结束了。他们,安全了。
人们载歌载舞,高呼着“林好总司令”的名字,那声音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敬畏。
而当这份条约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世界各国时,整个国际社会,都为之震动。
西海岸的“美利加合众国”《纽约时报》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名为《东方的巨熊:一个神秘军阀如何羞辱了德意志帝国》的深度报道,文章配发了林好的照片——那是从一张模糊的战场照片上截取下来的,照片上的林好,正站在一辆“猛犸”坦克上,意气风发。
泰晤士河畔的“日不落帝国”,其首相在议会质询时,表情凝重地宣称:“我们必须重新评估远东的局势。一个新的、不可预测的强大势力,已经崛起。”
而反应最为激烈的,莫过于隔海相望的“东岛国”。
在东岛国的首都,陆军省的地下作战室里,气氛压抑得如同坟墓。
墙上挂着巨大的东亚地图。一个身材矮小的陆军大臣,死死地盯着地图上那片从黑北行省一直延伸到东欧的、被涂成红色的巨大区域,额头上青筋暴起。
“八咔!”他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声音因为愤怒和恐惧而变了调,“这怎么可能!那个满洲的土匪头子,他……他竟然打败了德民帝国!还逼迫他们签下了如此耻辱的条约!”
一名戴着圆片眼镜的参谋,颤巍巍地递上一份情报:“大臣阁下……根据我们潜伏在哈尔滨的情报人员传回的消息,那个林好……已经开始在他的控制区内,进行全面的工业建设。他利用德国的赔款和设备,正在疯狂地建造钢铁厂、兵工厂和化工厂……而且,他还统一了货币,开办了学校,推广他们的语言……他的统治,正在变得越来越稳固。”
陆军大臣一把抢过情报,越看脸色越白。
他想起了几年前,当关东军报告在黑风山发现一股土匪时,他们是如何的不屑一顾。在他们眼中,那不过是癣疥之疾。
可现在,这“癣疥之疾”,已经长成了一头足以吞噬天地的巨龙!
而这头巨龙,就盘踞在他们“大东岛帝国”的身边,对他们虎视眈眈!
“我们……我们与一头苏醒的巨龙为邻!”一名老将官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绝望。
“立刻!给我往驻德民帝国大使馆的人发电报!”陆军大臣突然嘶吼起来,“我们必须……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让他继续这么强大下去!”
……
对于外界的风起云涌,林好并不关心。
他没有参加任何庆祝活动。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时,他一个人,站在指挥部里,看着一张全新的地图。
那是一张他自己画的、比例尺更大、更详细的,属于“北方同盟”的地图。
上面没有军事箭头,没有敌我标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着矿产、森林、河流和规划中城市的各种符号。
战争,暂时结束了。
但对于林好来说,真正的、更艰难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他看着这片广袤、富饶,但又极度落后、百废待兴的土地,转头对身边的李墨涵和刚刚赶来的陈博文说道:
“仗打完了。从今天起,我们换个活法。”
“我们,要在这里,种地,盖房,办工厂,建学校。”
“我们要让所有跟着我们的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活干,有书读。”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