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内,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精雕细琢的窗棂,将斑驳的光影洒在冰凉剔透的青玉地砖上。
少年天子刘辩颤抖的双手缓缓捧起那方沉甸甸的传国玉玺,当指尖触及玉玺表面的刹那,一股沁入骨髓的寒意直冲心扉。
玉质虽温润细腻,却透着一股死物般的冰凉沉寂。
他竭力屏住呼吸,胸膛因紧张而微微起伏,期盼着那传说中金光万丈、龙吟九霄的认主异象。
然而,时间一点点流逝,殿内静得可怕。
那方象征着天命所归的圣物,此刻静默得与寻常玉石毫无二致。
刘辩只觉得浑身血液都仿佛被瞬间冻住,这分明就是他初登大宝时曾经拥有过的那块传国玉玺嘛!
可为何当日在那淮南伪帝袁术的宫阙之中,此玺在大将军刘昆手中便能引动天地变色、紫气东来的神异景象?
当日淮南城中目睹者甚众,众口一词,皆言异象煌煌,根本就不可能作伪。
阶下侍立的马日磾、杨彪、士孙瑞、黄琬等一干致仕老臣,此刻皆屏息凝神。
目光齐刷刷地聚焦于御座之上的少年天子,每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期待与难以掩饰的焦虑。
他们虽也亲眼见证过数日前长安城上空那诡异而震撼的星空异象,但心底深处总还存着一丝侥幸。
当看到少年天子茫然无措的神情,马日磾拄着鸠杖,颤巍巍地出列。
锦袍的宽大下摆掠过光洁的地面,发出细微的\"窸窣\"声响。
\"陛下,\"老人的声音带着刻意压制的激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玉玺回归,此乃社稷之幸,苍生之福!老臣……老臣斗胆,恳请陛下允准一观这失而复得的国之重器?\"
丹墀左侧,王允垂首而立,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撇,花白的胡须随之微微颤动。
这群老家伙,时至今日,竟还不死心!
御座旁的大将军刘昆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
玄色朝服上用金线精绣的蟒纹在殿内光影流转间若隐若现,更添其威严。
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唇角微扬,似笑非笑,眼中却是洞悉一切的淡漠。
玉玺中蕴藏的磅礴龙气早已被他以秘法汲取殆尽,如今留下的不过是一块空具其形的精美玉石罢了。
刘辩苍白的手指倏地收紧,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虽年少,不堪大用,却绝非愚钝之辈。
老臣们那灼热得几乎要将他点燃的目光,其中深藏的期盼与最后的孤注一掷,他读懂了。
少年天子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转向刘昆时,声音不由自主地带上了几分怯懦:\"大将军,朕……朕是否可以……\"
\"陛下请自便。\"刘昆哂然一笑,随意地摆了摆手。
一旁侍立的宦官连忙躬身,小心翼翼地捧起玉玺,小步疾趋而下。
马日磾、杨彪、士孙瑞、黄琬等老臣不约而同地向前簇拥过来,顷刻间便将那宦官围在中间。
马日磾伸出枯瘦如柴、布满老年斑的手指,颤抖着抚过玺身冰凉的篆文。
他激动得忽然剧烈咳嗽起来,佝偻的身躯随之震颤,昏花的老眼却几乎要贴到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之上。
杨彪抢步上前,搀扶住了老友,然而他的目光却也死死粘在玉玺之上那道着名的黄金镶角。
那是当年孝元太后怒掷玉玺,反抗王莽篡位时所留下的历史印记。
\"确是真品无疑。\"士孙瑞喃喃自语,花白的眉毛紧紧拧成了一个结。
黄琬突然一把夺过玉玺,举到眼前,对着殿门方向透入的阳光仔细察看。
然而,光线穿过玉质,依旧澄澈,未见丝毫预期中的氤氲异彩流转。
老臣们将玉玺翻来覆去,传阅查验了无数遍,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磨损都被反复摩挲审视。
最终,他们相顾无言,殿内只剩下沉重的叹息和绝望的沉默。
马日磾忽然老泪纵横,混浊的泪水划过沟壑纵横的脸颊。
手中支撑身体的鸠杖\"当啷\"一声掉落在地,在寂静的大殿中发出刺耳的脆响。
众人朝着御座方向深深一揖,动作迟缓而僵硬,然后步履蹒跚且又失魂落魄地依次退出了未央宫。
衣袂摩擦的细碎声响和那佝偻苍老的背影,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格外凄凉。
刘辩面如死灰,最后一丝血色也从脸上褪去。
他浑身力气仿佛被抽空,一屁股跌坐在冰冷的龙椅之中。
“大将军劳苦功高……”少年天子的声音带着颤音,“朝中事务……一切但凭大将军做主。”
刘昆悠然自得地接过内侍恭敬奉还的玉玺,随手便置于御案之上。
仿佛那并非传国重器,而只是一件寻常摆设。
至于将其带回家中?简直是笑话!
他如今执掌整个大汉朝政,权倾天下。
从朝廷到地方,里里外外无不遍布他的心腹,局势牢牢掌控于手中。
何须将这象征之物带回家中,徒留话柄,授人以柄,遭世人诟病?
殿外长风掠过重重宫阙,吹动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冠冕上的璎珞轻轻摇曳,如同他们此刻摇摆不定的人心。
刘昆目光如电,扫过那因老臣离去而空出一片的朝班,嘴角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逐渐加深。
形式上的流程既已走完,刘昆便在一众或敬畏、或复杂、或谄媚的目光注视下,离开了皇宫。
刘昆深知,平定淮南、获得玉玺认可,仅仅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天下的棋局远未到终盘。
如今北方蒙州局势已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汉军不但转守为攻,还趁势攻入了丁零本土。
在合肥的张辽深知此地未来必为南北交锋之焦点,他日夜不敢懈怠,加紧操练士卒,加固城防。
孙策虽新败,损失不小。但其性格刚烈,必不肯久居人下。
周瑜也在整顿军马,双方隔江对峙,长江前线依旧战云密布。
徐晃坐镇平舆,一边清剿汝南地区的零星匪患,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一边密切关注荆州动向。
臧霸则已与孙观、吴敦等旧部悄然离开庐江,秘密进入了丹阳郡的群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