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小地府临时工 > 第122章 值得珍藏的印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女娃子莫急。\"阿婆布满海盐渍的手指捏住鱼鳃,薄刃刀顺着鱼脊游走,粉白的鱼肉雪花般片进陶碗。

案板旁的小炭炉上煨着瓦罐,当陈皮老姜撞进二十年陈酿的花雕酒,林晓晓看见阿婆将整碗鱼片倾入沸腾的粥底。

隔壁卖海蛎煎的老汉突然送来半筐蛏子,沾着泥的贝壳在清水里吐出晶亮水柱。

渔民早市开始热闹,她们两人装海鲜的塑料桶叮当作响。林晓晓防晒衣口袋鼓鼓囊囊塞满海玻璃,方青青的草帽檐别着朵半干的鹿角珊瑚。

卖椰子的阿婆看着她们沾满泥沙的碎花衣笑:\"赶海姑娘比朝阳还早哟!\"

第一缕阳光正好攀上她们湿漉漉的刘海,将衣襟上的小碎花染成金粉色。

阿婆抄起铁勺搅动粥锅,浪头般翻涌的米浆里时隐时现翡翠色的贻贝、玛瑙红的对虾。

方青青数到第七种海鲜时,竹篓里的花蟹突然被拎起,青灰色的鳌足还在空中乱舞,转眼就落在砧板上咔嚓解体。

第一缕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钻进渔港时,林晓晓踮脚望着海平线上跳动的银光。

方青青蹲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手指无意识地绕着竹篓边沿的海草打转。

潮声里忽然传来悠长的螺号,俩人同时跳起来——归港的渔船桅杆刺破晨雾,帆布上还凝着夜露。

\"石斑要眼珠透亮的,红虾须子不能发软。\"阿婆的声音混在渔佬们的吆喝里。

旁边的大婶钻进飘着鱼腥气的船舱,晨光透过舷窗落在颤动的渔获上:青蟹螯足上缠着墨绿海带,花螺在竹筐里沙沙作响,八爪鱼的触须吸住木桶壁,像一串会呼吸的葡萄。

大婶捧着粗陶罐小跑,裙裾扫过码头铁锚锈红的链条。晨光将铜锅擦得锃亮,柴火在土灶里噼啪炸开火星。

昨夜泡发的珍珠米已吸饱了山泉水,米粒在滚水里舒展成半透明的玉兰花瓣。

这是阿婆二十年的老沙锅,锅底结着层琥珀色的粥膜,像封存了无数个清晨的鲜味。

\"先下硬壳的。\"阿婆枯瘦的手腕悬在蒸汽里,青蟹入锅时溅起的水花在曙光中凝成金珠。大婶把剁成块的石斑鱼贴着锅边滑进去,鱼血在米汤里晕开珊瑚色的纹路。

八仙桌旁围坐的食客们早伸长了脖子。穿胶靴的渔民大叔从怀里摸出扁酒壶,往粥碗里淋了圈自酿米酒;戴金丝眼镜的白领女孩举着手机,镜头追着阿婆舀粥的木勺——那勺头正盛着朵徐徐绽开的鱿鱼花,半透明的触须卷着粒珍珠白的干贝。

\"阿婆,加只鲍鱼!\"蹲在条凳上的小男孩突然嚷道,他父亲笑着拍给他张皱巴巴的钞票。阿婆从浸着海水的泡沫箱里捞出个黑曜石似的鲍鱼,贝壳在粗粝掌心转了两转,雪亮小刀便剜出颤巍巍的嫩肉。

方青青看着那片玉脂落入沸腾的粥锅,忽然想起昨夜在餐厅窗边望见的渔火,此刻都化在了这锅琥珀色的琼浆里。

穿花布衫的大婶端着粥碗挤过来,碗沿还粘着片墨绿的紫菜。

\"二十年前嫁过来时就喝这口,\"她摸着烫红的嘴唇,\"我家那口子出海遇台风,全靠这碗热粥吊着魂。\"说话间又有新客寻香而来,三轮车夫、背着画板的学生、拎公文包的上班族,十几张马扎围着粥锅摆成朵向日葵。

林晓晓的勺子碰到底层时,舀起了块蟹壳状的物体。细看竟是熬化的瑶柱,金丝状的纤维裹着米粒,在晨光里闪着碎钻似的光。 她抬头时正撞见阿婆往锅里撒最后一把葱花,翠绿的碎末落在凝脂般的粥面上,像春潮漫过布满贝壳的沙滩。

方青青捧着滚烫的陶碗,看橙红朝阳从凤凰岛高楼间升起,忽然觉得裤管里漏进的沙粒、手背上被螃蟹夹出的红痕,还有浸透海盐的衣衫,都成了值得珍藏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