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63章 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3章 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

朱元璋骤然暴怒,宋利吓得赶忙躲到一旁,低头躬身不敢吱声。

胡大老爷却不慌不忙地端起茶杯,抬眼瞥了朱元璋一眼,淡淡道:

“坐下,喝茶。”

“我是念在兄弟情分上才替你着想,否则,管你死活?”

“这江山终究不是我的!”

胡大老爷言辞犀利,朱元璋却盯着他看了半晌,最终缓缓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不甘不愿地说道:

“咱本想着,待咱快不行时,便让年迈的老兄弟告老回乡。”

“至于年轻的,先让标儿贬黜几个,等他继位后再重新启用,也好让他掌控朝局。”

“嗯,便是如此。”

胡大老爷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顺便再杀几个你觉得太子驾驭不了的,对吧?”

朱元璋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望向胡大老爷。

可对方依旧神色自若,眼中满是笃定,甚至还带着一丝笑意。

朱元璋一时语塞。

这厮竟真能猜到咱的心思?

胡大老爷欣赏着他震惊的模样,悠然饮了口茶:

“行了,别瞎琢磨。”

“我今日找你聊这些,无非两个缘由。”

“其一,是瞧你日夜操劳,可怜你。”

“其二嘛,再这么折腾下去,只怕过不了几年,太子和我都得被你害死!”

“你说什么?!”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脸色大变,仿佛见了鬼一般。

“坐下!边喝边聊!”

“今日之事,本就是要摊开讲的,何必一惊一乍?”

胡大老爷的话让朱元璋颇为尴尬。

这厮今日莫非疯了?

区区臣子,竟敢如此对天子说话?

可看着胡大老爷从容的模样,朱元璋一时竟无言以对。

胡大老爷并未出言胁迫,也未采取任何行动,但对方就是隐约感到,听从胡大老爷的话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他愤愤地瞪了胡大老爷一眼,最终还是乖乖坐回了原位。

胡大老爷提起茶壶,给对方续了一杯茶,轻轻推至其面前,随后淡然开口。

“我刚才所言,绝非戏言!”

“你方才的设想,确实存在疏漏!”

“你所考虑的皇权交接安排,实则暗藏危机!”

“而且非同小可,容我为你梳理一番!”

胡大老爷全然不顾朱元璋那阴沉如铁的脸色,径直在他面前伸出手指,逐一分析。

他竖起食指,缓缓道:“其一,待到年迈濒危之际,你难免会胡思乱想。”

“或许并非无端猜忌,但你必定会心生忧虑。”

“你会担忧,这些老臣新臣是否会在你朱重八死后兴风作浪?”

“他们会不会趁你标儿登基之初,欺他年少?”

“标儿固然英明果决,颇似你当年,可那些老狐狸,尤其是胡惟庸之流,岂是等闲之辈?”

“所以你定然会想,不如趁早除掉他们,免得将来脏了标儿的手!”

胡大老爷毫不避讳地提及朱元璋对自己的猜疑,这番话令老朱面色变幻不定。

只因他不得不承认,胡惟庸的推测,简直与他心中所想分毫不差。

甚至无须等到临终之时,即便是现在,他也时常在深夜辗转反侧,思索此事。

胡大老爷笑吟吟地看着朱元璋的反应,仿佛未曾察觉对方眼中骤然涌现的杀意。

“如何?”

“被我言中了?”

不等朱元璋回应,他又竖起第二根手指,轻轻晃了晃。

“其二,你虽安排好太子继位,甚至可能铲除潜在威胁,但你那些其他儿子呢?”

“不可能!标儿这个长兄,他们历来敬服!”

若说方才的话题正中朱元璋心事,此刻这番话却令他断然否认。

朱标作为兄长,在诸弟之中威望极高,胡大老爷所言绝无可能发生。

面对朱元璋的驳斥,胡大老爷眉梢微挑。

“太子的威信我不质疑,可你是否察觉,他已被你耗得心力交瘁?”

“这原本该是第三个弊端,索性一并讲与你听!”

他抬手制止欲要争辩的朱元璋,伸出第三根手指。

“回想你当年的经历——日夜不休理政,近乎癫狂般埋头政务。”

“你固然撑了过来,但你那胖儿子的体质,或许不及你强健?”

“关键在于,你是帝王,可理所当然驱使群臣辅佐,而太子呢?”

朱元璋满腔激愤刚要开口,又被胡惟庸抬手截住话头。

\"微臣知道,陛下定要说已将最得力的臣子都派去东宫辅佐。\"

\"这份栽培之心,历朝太子的恩宠加起来都及不上。\"

\"陛下想说的可是这个?\"

被接连打断的朱元璋憋得面色铁青,最终只能闷声点头。这位开国雄主此刻终于意识到,今日竟是胡惟庸在给他上课。

虽说议题敏感了些,方式激烈了些。但普天之下,敢这般直言不讳的,除却眼前这人再无其二。

见皇帝认账,胡惟庸眉梢舒展:\"幸好陛下认了,胡某还当要费些口舌。\"

\"好好说话!\"朱元璋拍案瞪眼,\"标儿受尽恩宠,怎会被朕拖累?\"

\"拖累?\"胡惟庸冷笑骤现,\"臣怕的是陛下把太子活活熬死!\"

\"放肆!\"

朱元璋霍然起身,龙袍带翻了茶盏。事关储君,这位铁血帝王再难维持镇定。可胡惟庸依旧从容拂袖:\"陛下且安坐。今日既然开了口,该说的不该说的,微臣都会说尽。\"

\"待臣说完,陛下自可决断。\"

\"此后朱家之事,臣绝不再多置一词——横竖这大明江山,终究不姓胡。\"

胡惟庸凝视着御案后的身影,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这场他筹谋多时的豪赌,赌注是九族性命。

但他别无选择。

在史册与现实的交错间,胡惟庸早已看透:眼前这位开国君主,本质上是个用铁血包裹伤疤的偏执狂。少年时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毙,乱世中踩着尸山血海登极,这些经历既锻造了钢铁意志,也留下了永不愈合的溃疮。

这种压制又能持续多久呢?

历史上,马皇后、朱标、朱雄英相继离世,让朱元璋在晚年承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随后,他彻底失控了。

理智与疯狂在他脑海中交织。

这也导致了一个矛盾的局面:明明是为了朱允炆继位铺路,朱元璋却借机大肆清洗,杀得血流成河。

这恰恰表明,他的理智已无法压制内心的怒火、暴戾与杀意。

因此,胡大老爷若真想活命,仅靠一味避世未必可行。

谁也无法预料朱元璋何时会突然发狠,直接处死胡大老爷。

与其等到后期再赌朱元璋的仁慈与理智,不如趁马皇后、朱标、朱雄英尚在时,尽量消除这个隐患。

哪怕不能彻底解决,至少也要减轻一部分威胁。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的对话。

然而,此刻的朱元璋却狐疑地盯着胡大老爷。

“惟庸,你莫不是在吓唬咱?”

“你到底发现了什么?”

“为何说标儿会被咱熬死?”

“少来危言耸听这一套,咱可不吃!”

见他嘴上强硬,手却攥得死紧,胡大老爷没心思嘲笑,反倒认真地解释起来。

“你确实给了太子最大的信任、最强的班底,甚至授予监国之权。”

“可你想过没有,无论是朝臣还是太子本人,都在战战兢兢地应对这一切!”

“正因你的支持前所未有,他们才更加谨慎!”

“毕竟毫无先例可循!”

“谁能确定你的信任究竟有多深?”

“谁能确定你的放权究竟多宽?”

“稍有不慎触犯忌讳,岂不是父子反目、君臣离心?”

这番话让朱元璋神色复杂。

他张了张嘴,本想辩解——他确实真心信任自己的儿子。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此事无从解释。

无论说什么,现实已然如此。

胡大老爷继续道:

“尤其你还废除了丞相之位。”

“我明白,你是想集权,让后世子孙不必担心权相威胁。”

此言一出,朱元璋面露尴尬。

毕竟眼前的胡大老爷,正是昔日的丞相。

有些言语,旁人未必敢直言;

有些事情,旁人未必能洞悉。

但在朱元璋与胡惟庸这对君臣眼中,一切昭然若揭,无需辩驳。

胡惟庸全然不顾朱元璋此刻的情绪。

他只想尽快阐明观点,再静观朱元璋的反应。

\"重八,你可曾想过?\"

\"裁撤丞相一职,不代表政务会凭空消失。\"

\"昔日的丞相职责,如今由内阁与太子共同分担。\"

\"其中八成重担,都落在了太子肩上。\"

\"我曾执掌相印,深知其中繁巨。\"

\"太子既要处理原有政务,又要接手丞相的事务,他能承受多久?\"

\"更棘手的是,他不仅要说服群臣,还得说服你这固执的皇帝!\"

\"当年我可没少领教你的脾气——但凡不合心意便要发作。\"

\"如今这份苦楚,全由你的长子默默承受。\"

朱元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谎言从未能撼动人心,

真相才是最锋利的刀刃。

今日胡惟庸所言,句句属实。

只是朱元璋从未正视这些事实。

回想起来,朱标的太子之位看似稳如泰山,

可这位储君心中当真笃定自己能顺利继位?

那些盛怒时脱口而出的废储之言,

那些御医再三提醒的\"太子需静养\"的谏言......

此刻的朱元璋如遭万蚁噬心,

在记忆的凌迟中痛苦不堪。

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真实。

胡惟庸仅凭观察推测,而他却是亲历者。

\"惟庸......\"朱元璋声音嘶哑,\"说吧,朕该如何是好?\"

\"朕绝不能亲手将标儿逼上绝路。\"

胡惟庸注视着悔痛交加的君王,轻声吐出惊人之语:

\"陛下该禅位了。\"

\"禅位?\"

朱元璋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胸中腾起无名怒火。

\"绕来绕去,你就是想叫咱让出皇位?\"

\"你可晓得咱是什么人?\"

\"咱是大明开国之君!\"

\"咱是朱元璋!\"

\"胡惟庸,谁借你的狗胆说这等大逆不道之言!\"

面对雷霆震怒的帝王,胡大老爷随意摆了摆袍袖。

\"省省吧,这些名头唬旁人便罢,老兄弟跟前摆什么谱?\"

\"你这些年怎么过来的,大伙儿心里没数?\"

\"不过说说你朱家基业传承之事。\"

\"怎的?\"

\"不是口口声声要把位置传给你家胖小子?\"

\"这会儿倒犹豫了?\"

\"先前说的话都喂狗了?\"

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语配上胡大老爷漫不经心的模样,反倒噎得朱元璋说不出话来。

他直愣愣盯着老友。

胡大老爷却自顾自斟了杯温茶。

举杯向朱元璋虚敬,仰脖一饮而尽。

眼见自己方才的暴怒如同跳梁小丑,朱元璋逐渐冷静下来。

他沉着脸坐回龙椅,瞥见对方仍在悠然品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最终只得端起茶盏闷饮。

书房内唯余此起彼伏的啜饮声。

角落里装透明的宋利冷汗涔涔,只觉今日怕是要命丧于此。

这两位祖宗谈论的可是禅位大事!

当着万岁爷的面劝其退位——

这不啻于逼宫谋逆!

偏偏两位爷吵完竟坐下喝起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