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的取舍,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少丰喘不过气来,让他没有丝毫考虑的余地,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无奈之下,他只能自谋前路,毅然跳进那波涛汹涌的商海,全职做起媒体打工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多挣钱,尽快买房入户,让妻儿们能进入省城生活。少丰告别刘校长和各位老师后,骑着那辆破烂不堪的自行车,驮着简单的行李,缓缓走出学校大门。那一刻,一种失落的心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仿佛他与这里的一切都已彻底诀别。从此以后,漫漫前路,是坑是坡,是水是泥,都只能由他独自去闯荡了。值得庆幸的是,摩托罗拉送他的手机,就像一把开启希望之门的钥匙,免费入的移动网,让报社同仁和采访对象与读者能够随时找到他,这多少给了他一丝安慰。毕竟,电话一响,就像那招财进宝的财神爷在召唤,钞票在眼前晃晃悠悠,令人心动不已。
“喂,少丰记者吗?您好呀!我是通讯公司的市场部经理,我们公司最近正在筹备周年庆促销活动呢,想请您过来给我们做个专访。哦对了,顺便再订一个版的广告,您看能不能给我们打点折呀,最好能上个好版面呢,哈哈。”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少丰心里乐开了花,他二话不说,立刻骑上二手自行车朝着通讯公司疾驰而去。
少丰一路上都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这次专访和广告订单肯定能给他带来不少业绩提成呢!一想到这里,他的脸上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笑容。少丰风风火火地赶到通讯公司,顺利地完成了专访和广告预订的工作。然后,他带着客户的宣传资料和广告预订单,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报社的路。就在他骑车经过一个路口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少丰停下车,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喂,您好?”少丰礼貌地问道。电话那头先是传来一阵哈哈哈的笑声,接着一个熟悉的女中音说道:“少丰,我猜你肯定都不记得我了吧?我是节燕萍呀!这个电话号码就是我的,你看,我刚刚找熟人去手机入网,居然就看到了你的号码,所以这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你啦!”
少丰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身影。他努力回忆了一下,终于想起来了,节燕萍是他以前的一个朋友。“哎呀,燕萍啊,好久不见啊!”少丰高兴地说道。
“是啊,好久不见啦!少丰,我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你现在能马上到我这个广告公司来一趟吗?”节燕萍的语气有些急切。
少丰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身材婀娜多姿、高挑纤细的美女形象。这位名叫节燕萍的女子毕业于山城大学,一个多月前,她和少丰一同在都市报专刊部工作。就在周末下班时,她突然告诉少丰自己下周不再来报社上班了,而是去开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当老板,给自己干。
自那以后,节燕萍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从少丰的生活中消失了。今天她却突然打来电话,邀请少丰去她的公司。少丰不禁心生疑惑,不知道她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尽管少丰此刻正急于赶回报社写稿和发稿,但面对节燕萍的电话邀请,他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毕竟,他们曾经在专刊部共事过,相处得还算融洽。节燕萍那独特的少妇韵味、总是笑容可掬的面容、敢作敢为的性格,以及那火辣的川妹子脾气,都让少丰对她既钦佩又喜欢。于是,少丰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朝着节士广告公司的方向疾驰而去。
来到节士广告公司,少丰深吸一口气,抬起手正准备敲门,突然,门“吱呀”一声开了,节燕萍那张笑盈盈的脸出现在他面前。“哈哈,我就知道你该到啦!”节燕萍热情地说道,一边说着一边将少丰迎进屋里。
少丰走进房间,节燕萍赶忙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然后开门见山地说:“少丰啊,今天请你来呢,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呢,就是想跟你介绍一下我这个广告公司都能做些什么。当然啦,我们可以合作的项目有很多,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第二件事,我得跟你好好讲讲。”
少丰端起茶杯,吹了吹水面的热气,抿了一口,然后静静地听着节燕萍继续说下去。
“我们公司和你们都市报签了合作协议,报社给我们公司的折扣是这样的:软文宣传费用折扣七个点,平面广告折扣八个点。但是呢,因为你们都是拿报社工资的,所以给你们的奖励都是统一的一个点哦。”节燕萍微笑着解释道。
少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节燕萍微笑着继续说道:“听好了哦,如果您能够将客户需要做宣传的软文以及广告,全部通过我们公司的渠道与报社进行结算,那么除了需要扣除开发票的税费之外,剩下的所有利润都将归您所有!”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让对方有时间理解她的话,然后接着说:“而且,我会统一按照六个点的比例给您结算。这意味着,您每笔宣传和广告费用都可以额外多赚取五个点的利润呢!”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节燕萍举例道:“假设您一年有一千万的宣传和广告额度,按照这种方式操作,您就可以多赚取五十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足够您买一套房子或者一辆车子了呢!”
她强调道:“相比之下,如果您直接将这一千万拿回报社,他们最多只会给您十万的奖励。您可以自己算一算这笔账,这样的差距可不小呢!”
最后,节燕萍信心满满地说道:“所以说啊,这种方式绝对是既合理又合法,而且还非常安全呢!您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会出现任何问题哦!”她顿了一下,接着又说:“而且呢,您还可以减少不少工作量哦!像订版面位置、套红、套彩、校对这些事情,我这里都有专门的人负责,您完全不用操心啦!您对外就可以直接说,这个广告就是您自己的哦!您和我之间,完全可以不分彼此嘛!”
节燕萍笑了笑,继续说道:“别担心啦,这样的操作其实很正常的哦!从报社的老总到副总,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呢!您可别说您不知道哦,席总的广告是通过余氏广告渠道来做的,您应该懂的吧,他和余晚侠之间可是有着特殊关系的哦!还有谈总的广告,走的是春天广告渠道,而春天公司的法人就是他儿子呢!”他们这样做确实有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毕竟都市报是日报集团旗下的,而日报集团实行的是严格的财务管制,一切都要遵循制度,不会因为个人因素而有所变通。广告公司作为大客户,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获得优惠,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相比之下,记者们只是个体,只能以零售的方式与广告公司合作,自然无法享受到同样的优惠待遇。
少丰还是第一次了解到报社内部的这些情况,他不禁感叹原来如此。节燕萍如此直白地向他解释,让他对这个行业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个一千万的广告额度来计算,他只要努力奋斗一年,就真的能够实现买房买车的目标了。
想到这里,少丰毫不犹豫地与节燕萍达成了共识。他决定将所有的软文和平面广告都从节士广告公司预订和结算,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还能与节燕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了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机制,少丰确实受益匪浅。他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那些繁琐的事务,而是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采写有深度的专题上。在日常工作中,少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瓶颈期。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它们的需求,许多企业都在苦苦寻求解决之道。
少丰深入研究了联想崛起的历程,从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他意识到,通过举办一场企业策划大会,可以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本地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于是,少丰策划了一场企业策划大会,制定了初步的策划案。当他将这份策划案提交给报社老总时,却遭到了冷遇。老总认为这个方案既没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也难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将其搁置一旁。
尽管遭遇挫折,但少丰并没有气馁。他抓住老总出差的机会,毅然向主持工作的副总再次呈上了企业策划大会方案。这一次,他以更加诚恳和热情的态度,详细阐述了方案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副总被少丰的真诚所打动,经过仔细阅读和思考后,他决定破例批示试试。这个决定无疑给了少丰极大的鼓舞,也为企业策划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少丰先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预告,内容是关于即将举行的企业策划大会。虽然这条预告的字数还不到三百字,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见报的那一刻,竟然有三百多个咨询电话打了进来。紧接着,他又推出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联想为什么的作者,另一篇则是关于联想成功之道。这两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电话咨询不断,还有许多企业纷纷到报社寻求合作。
面对如此热烈的反响,副总当机立断,决定将企业策划大会的地点定在报社的五百人会议室,并对外售票三百张。同时,为了确保会议活动的顺利进行,还将组织报社的两百名员工参加,把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以便进行录音和录像。
少丰从电脑中下载了一张简单的示意图,然后在上面配上了企业策划报告大会的相关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等。他将这张图复印了三百张,制作成门票。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门票竟然在一天之内就全部售罄,而且还有许多企业不断打来电话咨询和要求留票。有鉴于此,少丰在请示完副总之后,当机立断,决定将报告大会的场地更换到军区大礼堂。这一决定不仅能够容纳更多的听众,还能为大会增添一份庄重和正式感。
紧接着,少丰迅速安排人员加印了一千张门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门票在短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就在这时,一位刚到一家房产企业工作的女大专生来到了报社。她是受老板之托前来购买门票的,但当她得知门票已经售罄时,不禁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这位女大专生边哭边向周围的人诉说着自己的苦衷。原来,她刚刚进入这家公司,老板正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她的办事能力。而购买门票这件事,如果她办不好,无法向老板交差,很可能会被炒鱿鱼,从而失去这份工作。
听到她那如泣如诉的哭声,在场的人们都不禁心生怜悯。尤其是那位心慈面善的专刊部主任,他立刻安慰道:“小妹妹,别哭了。我把我这张票让给你吧,你拿回去给老板,他一定会对你的办事能力表示满意的。”小女孩感激涕零,接过门票后,脸上的泪水瞬间被笑容所取代。她不停地说着谢谢,仿佛这张门票就是她保住工作的救命稻草。
出差在外的老总一直密切关注着公司的各项业务进展情况。当他得知这个活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提前结束行程,赶回报社。时间紧迫,老总赶在临近报告大会的头天晚上匆匆赶回。一到公司,他立即召集了紧急会议,要求相关人员详细汇报活动的具体情况。
在会上,副总和专刊部主任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策划、执行过程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老总认真倾听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听完汇报后,老总凭借着他一贯擅长的总结提炼能力,迅速抓住了活动的核心价值。他决定将这个活动进一步深化,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长期影响力的“借脑工程”,并进行一系列的追踪报道。
第二天,都市报的头版头条赫然刊登了关于“借脑工程”的特别报道,这一醒目的标题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人们纷纷抢购这份报纸,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创新活动的信息。与此同时,在报告会的现场,一千五百个座位的军区礼堂座无虚席。门口还有一些没有买到票的人,他们焦急地询问是否还有余票出售。甚至有少数人不惜加价,试图从别人手中买到一张入场券。
当那位被称为全国着名策划家、《联想为什么》的作者登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充满了智慧和创意,让在场的听众们深受启发。此后,报社应周边省市区和部分地级城市之邀,组织了更多的专家教授去作巡回报告,一场以借他人智慧为主的借脑工程,在全国十八个省市区陆续开展起来,持续了半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