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赤岭关外的风沙像把把细刀,刮得人颧骨生疼。李琰抬手抹了把脸,指腹蹭过玄甲上密密麻麻的磁砂,这些指甲盖大小的铁褐色颗粒此刻正嗡嗡震动,像有无数蚂蚁在甲胄下爬动。他握紧手中那柄西周青铜耒,木质耒柄上用朱砂描着的《连山》卦象突然发烫,纹路里渗出暗红汁液,在掌心烫出一道红痕。

\"陛下!让末将带死士烧了那些鬼车!\"郭昕的陌刀劈开一块飞溅的碎石,刀身崩出的缺口足有三指宽,\"那帮吐蕃人拿磁石镶炮筒,咱们的铁箭射上去就被吸住,再这么下去...\"

\"嘘——\"李琰突然压低声音,目光死死盯着耒柄上逐渐清晰的卦象。风沙中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三十步外的沙丘后,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天雷车\"正排出北斗阵型,每架战车都用合抱粗的磁石柱子固定,炮口吞吐着青紫色的电光——那不是什么妖法,而是数百块磁石摩擦产生的静电,在铜制炮膛里聚成的电弧。

\"去中军帐取三百斤米醋,\"李琰突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狼头刺青,那是十二岁随父出征时,用狼血混着铁锈纹的,\"把铁链泡在醋里半个时辰,再给朕缠在耒尖上。\"

\"陛下这是...\"郭昕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磁石遇酸生电?可您这是要...\"

\"别问!\"李琰单膝跪地,将青铜耒狠狠插入沙地。木质耒柄没入三寸,露出下半截精铁打造的尖端,\"传我的令,让所有玄甲军解下腰带铁扣,埋在东侧沙丘下。记住,摆成'离卦'阵型。\"

狂风骤起时,三百名士兵已用醋水浸透的铁链缠紧耒尖。李琰深吸一口气,指尖抚过狼头刺青——那里还留着三年前阴山盟誓时,婉儿用银簪刻下的小字。远处的天雷车突然齐鸣,拳头大的磁石炮弹裹着蓝光飞来,却在离唐军阵列十步处突然转向,像被无形的手拨弄的棋子,纷纷坠入左侧沙坑。

\"是磁石阵!\"吐蕃阵中传来惊呼。李琰趁机发力,青铜耒在沙地里犁出丈许深沟,地下隐约传来\"咔嗒\"轻响——那是宇文恺百年前埋下的磁石机关,用黄河泥沙混合铁矿石浇筑的地下矩阵,此刻正被酸液浸润的铁链激活。

\"跟我冲!\"郭昕挥舞陌刀,刀刃上还滴着醋水,\"陛下用磁石引动地下铁矿,他们的炮弹飞不过咱们的阵!\"五千玄甲军同时解下腰间铁牌,抛向空中,数百块精铁牌在阳光下连成银光闪烁的帷幕,将第二波磁石炮弹尽数弹开。

沙丘背面,上官婉儿的马车被五名吐蕃游骑围住。她按住肩头渗血的纱布,指尖在车窗上轻轻一叩,车厢底板悄然翻开,露出半尺深的凹槽,里面堆满粟米大小的磁粉。右手的司南磁勺突然剧烈旋转,勺柄稳稳指向西南——那里埋着赤岭关的地下水脉。

\"卓玛将军,\"婉儿掀开竹帘,露出半张苍白的脸,\"你袖箭尾部的吐蕃文,刻的是'甲胄改良第三式'吧?我记得去年陇右道军报里,有个吐蕃工匠偷学了我们的冷锻法。\"

纵马上前的卓玛猛地勒住缰绳,腰间双刀泛起靛蓝色微光,那是用磁石粉淬过的痕迹。她面罩下传出冷笑:\"上官大人好眼力,这'双子追月刀'的刀路,的确是从李靖大人的《六花阵图》里悟的。可惜你们唐人总把宝贝藏在书里,却不知拿来用。\"

刀刃劈来的瞬间,婉儿突然将司南磁勺插入车厢缝隙。车厢内传来齿轮转动的轻响,暗格里的磁粉被吸入铜管,顺着车辕喷薄而出,在阳光下凝成淡蓝色的雾幕,雾中隐约浮现出用磁粉勾勒的河洛图。卓玛的刀势骤然一滞,因为她看见图中某处纹路,竟与家族密传的护心镜图案分毫不差。

\"你祖父的祖父,\"婉儿按住流血的肩膀,声音却格外清晰,\"曾在贞观年间任陇右道折冲都尉,官讳叫论巴藏。他的铠甲上,是不是刻着'精忠报国'四个汉字?\"

卓玛瞳孔骤缩,面罩下的呼吸突然急促。三年前她在父亲的藏宝箱里见过半块唐砖,砖面上的\"忠\"字缺了一角,父亲说是战乱时摔碎的。此刻眼前的河洛图突然泛起金光,磁粉组成的线条竟勾勒出论巴藏铠甲的纹样。

\"小心!\"阿史那云的红缨枪破空而至,枪尖挑飞卓玛的面罩。这位突厥公主的枪法带着漠北的狠辣,枪缨上缀着的狼髀石撞在卓玛刀柄上,发出清脆的金石之音,\"吐蕃美人,想清楚了——你流的血,到底是蓝的还是红的?\"

三女混战之时,婉儿悄悄将司南磁勺转向地面。车厢底部的铜管突然喷出细流,那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混着磁粉的地下水。水流渗入沙地,竟像有生命般蜿蜒游走,片刻后,卓玛马蹄下的沙地突然喷涌出水柱——正是婉儿用磁勺感应地下暗河,引动磁粉开辟的水道。

\"这是...地脉磁引术?\"卓玛惊退半步,双刀上的磁光却弱了几分。她看着脚下翻涌的清泉,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我们论家,本是大唐的子民...\"

与此同时,大明宫地下三丈的密室里,孙思邈的银针悬在烛火上方,针尖凝着一滴黑血。李琰赤裸上身躺在青铜祭台上,胸口的狼头刺青与台上的\"山河盘\"同时发烫,盘上的磁砂正自动排列成黄河走势图。

\"陛下不可!\"婉儿撞开石门时,肩头的血迹已染透半幅宫装,\"《周礼·大宗伯》里说的'血祭山河',是要用天子心头血灌溉社稷!您忘了张道长的警告?二十年前先帝用半滴心血激活山河盘,结果...\"

\"我记得。\"李琰按住心口,指尖触到一道细疤,那是十六岁时为救婉儿挡的吐蕃毒箭,\"但赤岭关快撑不住了。你看——\"他抬手指向山河盘,盘上磁砂突然聚成赤岭关的形状,城墙处的磁砂正在急速减少,\"郭昕的陌刀营只剩三成兵力,段秀实的弩箭库里连竹片都没了。\"

婉儿突然扯开衣襟,露出锁骨下方的梅花刺青,那是巫祝一脉的血脉标记:\"我来替您。当年阴山盟誓时,您说过要护我一世,可您答应过的事,还包括要活着看完我写完《璇玑图》。\"

李琰猛地扣住她手腕,触到她脉搏下细细的磁纹——那是五年前为了破解吐蕃磁甲,婉儿自愿植入的感应纹路。烛火突然剧烈摇晃,山河盘上的黄河磁砂竟开始逆流,盘中央浮现出宇文恺的虚影,那是用磁石粉末投影的全息影像。

\"李二郎,\"虚影开口时,磁砂簌簌掉落,\"当年我建这山河盘,是为了用磁石感应天下铁矿,可你偏要用来...\"

\"够了!\"李琰抄起案头的匕首,刀身刻着\"贞观之治\"的铭文,\"婉儿,帮我按住祭台四角的青龙纹。孙真人,劳烦用银针封住我心脉周边的七处大穴,让血流得慢些。\"

匕首刺入的瞬间,婉儿闭上眼,却听见\"当啷\"一声金属落地声。她睁开眼,看见李琰握着匕首的手在发抖,刀刃离心口只有半寸,而他额角已满是冷汗。

\"陛下...\"孙思邈的声音带着颤音,\"您还记得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吗?当年太上皇...\"

\"别说了!\"李琰突然低吼,匕首划破皮肤,渗出一滴黑血,\"这滴血流给赤岭关的将士,下一滴...给陇右道的百姓。\"他转头看向婉儿,目光柔和下来,\"等打完这仗,陪我去洛阳看牡丹吧。你说过,要在牡丹亭里写《巾帼兵法》。\"

赤岭关城墙上,段秀实踢翻第十口金汁锅,滚烫的铜水顺着吐蕃人的磁石云梯流下。那些用《唐六典》铁页加固的云梯遇热膨胀,铁钉爆出的声音像炒豆子般噼里啪啦,穿着重甲的吐蕃士兵被烫得在云梯上打滚,惨叫声中摔下城墙。

\"将军!左翼撑不住了!\"一名士兵指着坍塌的箭楼,那里的磁石了望塔被天雷车轰出个大洞,\"吐蕃人用磁石吸住了咱们的投石机!\"

\"把火药库的引线接到护城河!\"段秀实抹了把脸上的血污,突然听见关内传来闷雷般的轰鸣。转头望去,阿史那云正率着漠北狼骑撞破侧门,她马鞍旁挂着的断刀上,还沾着靛蓝色的磁粉。

\"段将军,陛下有令!\"阿史那云甩来一串铜钥匙,\"退守二道关!打开宇文恺留下的地库,里面有当年卫公李靖留下的...\"

地面突然剧烈震动,段秀实脚下一滑,险些摔下城墙。他看见护城河方向的沙地裂开缝隙,露出十二尊青铜炮,每尊炮身上都刻着\"雷霆怒\"三个古篆——那是《卫公兵法》里记载的磁能击炮,用地下磁流作为动力。

\"郭昕那老小子呢?\"阿史那云跳上城墙,顺手用红绫勒死两个爬上来的吐蕃兵。

\"在火药库改引线!\"段秀实拾起一枚磁石炮弹,炮弹表面还刻着\"开元十年造\"的字样,\"陛下说过,磁石遇热会失磁,咱们的炮弹不能用火药,得用...\"

\"用沸油。\"郭昕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满脸黑灰,手里提着两桶冒着热气的胡麻油,\"当年李靖攻打吐谷浑时,用的就是这招。把油倒进炮膛,点燃后产生的热气能把磁石炮弹弹出二十里。\"

当第一发磁石炮弹裹着火焰飞出时,李琰正在大明宫的祭台上数自己的心跳。第七十八下心跳时,山河盘上的赤岭关磁砂突然亮如白昼,那是十二尊雷霆怒同时发射的征兆。婉儿按住他流血的伤口,感觉到他肋骨下的磁纹在轻轻震动,与千里之外的磁能击炮产生共鸣。

\"成了...\"孙思邈看着山河盘上重新凝聚的黄河磁砂,\"陛下的血激活了宇文恺的地下磁网,现在赤岭关的每一块磁石,都在替陛下...\"

\"替朕守关。\"李琰勉强笑了笑,伸手握住婉儿的手,发现她掌心全是冷汗,\"别怕,等退了吐蕃,我带你去看新造的磁悬浮马车,能从长安直接坐到洛阳,不用换马。\"

婉儿点点头,目光落在山河盘上。盘中央的磁砂突然聚成两个人形,一个戴着狼头护肩,一个别着梅花银簪,在黄河磁流中并肩而立。她知道,那不是什么幻术,而是千万颗磁石在共振时,留下的微弱影像。

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已是子时三刻。李琰闭上眼睛,听见大明宫外墙的风铃声,混着赤岭关外的炮火声,在磁石搭建的声波管道里,奏出一曲有些走调的《秦王破阵乐》。他知道,这一战或许会耗尽他十年阳寿,但至少,婉儿不用再像二十年前那样,跪在血泊里替他吸出毒箭的血。

\"婉儿,\"他轻声说,\"等战争结束,咱们把司南车改良一下,让它能自动导航。以后不管你想去哪儿,都能顺着磁路走,不会迷路。\"

婉儿轻轻应了一声,却发现他已经睡着,脸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她伸手拂去他额角的磁砂,突然听见山河盘里传来细碎的声响,像是无数磁石在窃窃私语,诉说着这个王朝用铁器与智慧编织的,永不褪色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