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帝国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文明的碎片被逐一拾起、拼接,而那由权力与情感交织的网,也愈发绵密。长安城内,暗香浮动,而遥远的边疆与海域,新的故事正在书写。

古遗司与研习院的精英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控制台显现的精密星图解读之中。这绝非简单的星空记录,而更像是一幅……动态的导航图!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计算与比对,司天监的专家们得出了一个震撼的结论:星图中标示出的几条由发光轨迹连接的“星路”,其指向的最终汇聚点,并非南瞻洲,也非已知的任何大陆,而是——华夏中原!更确切地说,是数千年前,禹王时代的中原核心区域!

“这……这并非迁徙图,这是……‘归家’的航图!”石纹先生声音发颤,指着星图中一条最明亮的主航道,“这些‘禹族’先民,他们并非简单地逃离洪水或战乱,他们是在记录一条通往故土的路线!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何方!”

与此同时,语言组从各部落收集到的更多古歌谣碎片中,也反复出现了一个发音类似(夏)的词汇,总是与“伟大的源头”、“神圣的祖地”联系在一起。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更加清晰,也更具冲击力的图景:南瞻洲的失落文明,极可能就是华夏夏王朝甚至更早时期,一支掌握了高超天文与航海的先民分支。他们因未知原因远涉重洋,在此定居,发展出独特的文明,却始终心系故土,并将这份乡愁和对根源的记忆,化作了星图和歌谣,代代相传。

周允将这一突破性进展密奏长安,并在奏章中激动地写道:“陛下,此非拓土,实为认祖!南瞻之民,非化外野人,乃我华夏流落海外之远亲!其心向故土,其文明与我同源,当以骨肉待之,引其重归华夏怀抱!”

这一发现,彻底奠定了大唐统治南瞻洲无可辩驳的文明与法理基石。

就在南瞻洲的研究取得决定性进展时,黑海女可汗阿尔缇妮斯,在一支精锐的唐军护卫和可萨使团簇拥下,浩浩荡荡抵达了长安。她的到来,在帝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入宫觐见那日,阿尔缇妮斯并未穿着可萨的传统盛装,而是选择了一身融合了胡服元素与大唐宫廷风格的骑射服,既勾勒出她矫健的身姿,又不失对天朝礼仪的尊重。她步履从容地走入大明宫含元殿,在百官注视下,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李琰行了一个标准而又带着草原儿女飒爽的唐礼。

“臣妾阿尔缇妮斯,参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金安!”她的唐语尚带些许口音,却清晰坚定,目光清澈而大胆地迎上李琰的审视。

李琰居高临下,看着殿中这位如同雪山精灵般美丽、又似草原猎豹般充满生命力的异域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温言勉励了几句,肯定了可萨汗国的忠诚,并当场宣布册封阿尔缇妮斯为正三品婕妤,赐居延嘉殿。

当夜,宫中设下小宴,仅为李琰、上官婉儿、阿史那云及新晋的阿尔缇妮斯。宴席之上,阿尔缇妮斯落落大方,谈及草原风光、骑射之乐,言辞生动,引得阿史那云与之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上官婉儿则始终保持着温婉的微笑,偶尔插言,气氛倒也融洽。

宴罢,李琰自然宿于新封的阿尔缇妮斯宫中。延嘉殿内,红烛高照,异香袅袅。阿尔缇妮斯卸下白日的外壳,眼中少了几分可汗的锐利,多了几分少女的羞涩与期盼。她为李琰奉上一杯马奶酒,轻声道:“陛下,草原上的儿女,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阿尔缇妮斯既来了,便是陛下的人。只愿陛下……莫要将我只看作是北疆的一枚棋子。”

李琰接过酒杯,看着她烛光下愈发娇艳的容颜,以及那混合着野性与依赖的眼神,心中不由一动。他揽过她的肩,手指拂过她略带卷曲的发梢,低笑道:“朕的后宫,非是棋枰。你既以真心待朕,朕自当以真心还之。只是,这长安宫阙,规矩繁多,你初来乍到,还需慢慢适应。”

阿尔缇妮斯依偎在他怀中,感受着那坚实的胸膛和令人安心的气息,轻声呢喃:“有陛下在,阿尔缇妮斯什么都不怕……” 帐幔缓缓垂下,遮住了一室春色。草原的明珠,就此融入了大唐宫廷的血液之中,她那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背景,也为这深宫注入了新的活力。次日,李琰赏赐丰厚,并特意准阿尔缇妮斯可保留部分可萨侍卫与侍女,以示恩宠。

与此同时,入职崇文馆“西域典籍整理处”的帕莉黛,以其惊人的语言天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快赢得了同僚的尊重。她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波斯、希腊、乃至少量残存的巴比伦泥板拓片之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并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分类、校勘和翻译。

一日,她在整理一批来自波斯萨珊王朝早期、描绘神话传说的壁画摹本时,目光被一幅描绘“原初之神分离天地”的场景所吸引。壁画中那位以巨力撑开天地的神只,其姿态和周围辅助性的星辰符号,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

她立刻翻出石纹先生团队发表的、关于南瞻洲青铜巨门符号与上古华夏文字对比的有限公开论文,以及一些流传出来的、关于大禹治水传说中“命诸侯、斩龙蛇、分九州”的记载片段。

一个惊人的发现让她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那波斯神话中分离天地的神只姿态,与南瞻洲某些符号中表达的“开创”、“奠定基业”的概念,在结构逻辑上有着微妙的相似!而更让她震惊的是,波斯古经中关于“初王”划分世界、制定律法的描述,其核心叙事结构,竟与华夏“禹贡九州”的传说,存在着某种跨越万水千山的“同构性”!

她不敢怠慢,立刻将自己的发现和详细比对图表,写成了一份条理清晰的报告,通过崇文馆层层上呈。她在报告中谨慎地提出猜想:“……或许在渺不可考的史前时代,欧亚大陆的不同文明源头,曾共享过某些最基础的、关于世界秩序构建的‘神话原型’或‘文化基因’……”

这份报告,虽然远不如南瞻洲的发现那样石破天惊,却从另一个侧面,为李琰所追求的“寰宇一统”,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联系依据。知识的锁链,正在悄然连接起东西方看似隔绝的文明孤岛。

遥远的亚琛,丕平很快通过商人渠道,得知了大唐皇帝又纳了一位强大的异族女可汗入宫的消息。他放下手中的信报,走到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联姻、纳才、文明溯源……这个东方帝国,它不仅在用刀剑征服,更在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将整个世界编织进它的体系。”他对身边日渐长大的儿子查理说道,“看看他们,查理。他们在证明自己是一切文明的源头,或是最终的归宿。而我们……”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年轻的查理却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他抓着父亲的衣袖追问:“父王,那个东方皇帝,他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能听懂星辰的语言,能让所有最骄傲的人都向他低头吗?我们……我们以后也能像他一样吗?”

丕平看着儿子充满向往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他拍了拍查理的肩膀,沉声道:“首先,我的儿子,你需要先让所有法兰克人,只向你一个人低头。路,要一步一步走。”

帝国的引力,无形中正塑造着远方继承人的世界观。

李琰在综合了南瞻洲的最终报告、阿尔缇妮斯顺利入宫的奏报以及帕莉黛的文化发现后,于一次御前会议上,对群臣慨然道:“南瞻认祖,北疆归心,西学东渐,此乃天意昭示,寰宇一统,势不可挡!然,统一非仅疆域之合,更是文明之融,万民之心归。诸卿当以此为目标,辅朕开创这亘古未有之盛世!”

星图指引归途,联姻巩固北疆,学识沟通东西。帝国的“寰宇一统”之路,正以一种超越单纯武力征服的、更加深厚而持久的方式,坚定地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