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辞听完孙嬷嬷的话,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了一个人,那就是秦妙清。
如此未卜先知的人,除了秦妙清卫辞想不出第二个。
卫辞早就确定秦妙清是重生者亦或穿书者,总之她有奇遇。
也只有她才能在何琇莹还没有身孕时,就料到何琇莹会在什么时机有孕。
并提前收买好人手,悄无声息想要何琇莹的命。
至于原因吗卫辞也清楚,她是为了自己。
不是卫辞普信,而是从之前在江南时她就曾无缘无故主动向他示好。
连科举舞弊这样的事都能主动告知,更别说她后来还接近过娘亲。
卫辞也不知道为什么,但秦妙清显然对自己有执念。
她想嫁给自己,为此不惜任何手段。
卫辞眉头紧皱,一时不知该如何对秦妙清。
她出身高贵,再加上主动为亡夫守节。
名声极好不说,还有豪门世家的王府和夫家袒护。
这样的人,卫辞暂时是奈何不了她的,卫辞深觉麻烦,此事有些棘手。
跪在下面的孙嬷嬷看卫辞脸色变来变去,眉宇间满是不耐烦。
跟着卫辞变换的神情,孙嬷嬷心中也越发忐忑。
事已至此孙嬷嬷已经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可她不能不在乎自己孩子的命,枯瘦的手指深深掐进掌心,孙嬷嬷再次鼓起勇气为家人求情:
“大人,老奴愿意以死赎罪,但求您不要怪罪老奴的亲人。
大人慈悲为怀,是深受静江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求大人看在老奴有不得已的份上,给老奴的家人一条活路!”
孙嬷嬷边说边咣咣磕头,卫辞却没有心软,而是继续问道:
“那你后来怎么联系那男子?你可还记得那男子的长相?
又是否知道那男子是做什么的?住在何处?”
孙嬷嬷绝望摇头:
“大人,那男子做事极为缜密,老奴只见过他两次。
一次是他威胁老奴,第二次是他看老奴犹豫,给老奴送来弟弟的指骨。
他没给老奴主动联系他的办法,只说让老奴找机会害死小姐。
他还说他有人在老奴身边监视老奴,若是老奴没按他说的做,老奴的弟弟就活不了了。
至于他的长相老奴也偷偷观察过,没有任何特色不说。
老奴觉得他应该还乔装打扮过,在老奴面前的根本不是他真正的容颜。”
卫辞没想到线索断的这么彻底,看来这些年秦妙清也长进了。
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只见过他一面,就敢孤身把他拦在小巷子里,无所顾忌的说科举舞弊的小姑娘了。
她有这心机手段不去宫里宫斗,反而偏偏盯着自己,真不知道她这执念哪里来的。
卫辞越想越烦躁,最后挥手让人把孙嬷嬷带下去了。
至于她最后下场会是什么卫辞也懒得操心。
孙嬷嬷的卖身契不在自己手中,还是送回何家,由岳母处置吧。
毕竟是岳母多年的心腹,总要让她审审的。
不过卫辞思及郭夫人两次好心办坏事,狠狠坑了何琇莹一事。
已经对郭夫人的手段十分失望,生活中就是这样,日子过的好的人往往能力平平。
因为卓越的能力除了极少数天生以外,大多数人都是经历多了练出来的。
郭夫人出身尊贵,在娘家就深受父母宠爱,少女时期又是有名的才女。
嫁到何家后,因为何家人口简单她也没受过什么磋磨。
宅斗水平自然也就拿不出手了。
处理完孙嬷嬷,卫辞再次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公务上。
眼下对他来说他最重要的事就是早些回京。
在静江的这几年他的政绩十分亮眼,无论是税收还是人口亦或民风教化卫辞都是合格的。
可惜自从陈阁老倒下后,内阁就是温阁老的天下。
卫辞这个曾经温阁老宿敌的徒孙,自然也就不招吏部待见。
哪怕他三年初考称职,短时间内有温阁老在他也很难升官了。
莫说升官,连平调都难,不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哪怕暂时不能升官,卫辞也不会摆烂,而是好好准备着。
只有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才能稳稳抓住。
当今圣上年纪毕竟大了,温阁老再受宠幸又能风光多久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还要感谢当初秦妙清的不设防。
卫辞当初在秦妙清身边也安插了人手,结合这两年他得到的京中风向。
卫辞分析,当今皇上撑不了多久了。
京中赵王与曾经的四皇子靖王的斗争已经接近白热化,快要分出胜负了。
等到分出真正的赢家,卫辞的机会就来了。
而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卫辞等得起。
果然不出卫辞所料,平平安安刚过百天,卫辞就收到了京中八百里加急的消息。
皇上病危,靖王被立为太子,赵王败了。
卫辞不在京中,感受不到党政中那么浓厚的血雨腥风。
但即便如此他也知道,靖王被立为太子还不算笑到最后。
往往敌人临死前的反扑是最可怕的。
赵王在前太子还在位时就能与他分庭抗礼。
好不容易费劲巴拉斗到了前太子,却被靖王捡了便宜。
现在他十几年的谋划尽皆化为乌有,卫辞不信他会平静接受自己的失败。
他多年斗争的累积经验与资源绝对是不可估量的。
若是他不甘心认输,拼死也要反抗一把,那底蕴不够的靖王还真不一定能接住。
就算靖王接住了也要元气大伤。
卫辞因为秦妙清透露的消息,这些年与靖王还有联系。
比起赵王他自然也更想靖王上位,因此只犹豫了一瞬,卫辞就写了一封密信八百里加急送去了东宫。
离京城远就是这样不方便,收到消息比别人晚不说。
更重要的是哪怕卫辞猜到了什么,也不知道时间来不来的及。
卫辞知道新任太子身边一定有能人,他能想到的事太子身边的人未必想不到。
所以他寄一封信出去纯粹是卖好,让太子知道他是偏向他的。
因此这封信就必须要在赵王临死反扑之前让太子看到才会有意义,否则就是马后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