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是男子,心没那么细,哪里还会想着留干桂花。
他的妻子李氏不爱说话,听说早年伤过嗓子。
每次说话不仅嗓子会疼,还不粗哑难听。
所以李氏一般不轻易说话,像半个哑巴,不过干活倒是很细致。
卫岳去检查西厢房松动的窗户,觉得不算麻烦,他自己就能修。
然后又转到后院的菜园,见菜园的篱笆补得整整齐齐。
枯井上头盖着新做的木盖,连井绳都换了新的,他赞了句
“周升还真挺会办事。”
但却还是让松柏记着:
“东墙根的排水沟得再挖深些,开春化雪才不积水。”
待卫岳把整个老宅转了一圈后,周升领了几个下人到了尔雅与卫岳面前。
尔雅本还纳闷周升怎么突然领人进来,他便开口解释道:
“卫老爷,宋夫人,这些都是荣家老爷送来的。
小的本来不愿意收,但荣家人搁下他们的卖身契就走了。
还说他们个个家世清白,干活利落。
让老爷夫人留在身边使唤洗衣做饭打扫,干些粗活即可。”
荣传耀知道尔雅不爱用下人,怕他们此次回来人手不够。
特意嘱送来了几个家世清白,能干好使唤的下人。
尔雅不喜欢家中很多下人,一则人多就意味着难管理。
在她看来下人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卫家又不算特别大,下人多了难免会生事。
二则她不喜欢不大的家里处处都有人,她会不自在。
所以卫家除了两三个负责洗衣做饭打扫的粗使下人外。
何琇莹身边使唤的两个丫鬟是何家陪嫁过来的家生子。
卫辞身边跑腿使唤的有一个就足够了,以前是王安,现在是进喜,再多了也麻烦。
周三娘去了京郊的农庄养花弄草,她身边跟着的都是尔雅给她挑的养花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既能伺候她,还能跟她一起养花。
尔雅与卫岳身边也一样,一个江锦娘,一个松柏,做事都很利落。
至于平平安安,他们都还小,平时到哪都有尔雅与卫岳跟着。
尔雅与卫辞都不想过早在两个孩子身边安排人。
尔雅没想过给两个孩子传输什么“人人平等”的观念。
在这个时代说“人人平等”简直就是疯了,无异于造反。
但她也不想让平平安安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是特权阶层。
这样只会让两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很容易把两个孩子养的不把下人的命当命。
所以尔雅到现在都没在两个孩子身边安排下人。
甚至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两个孩子虽不至于连自己的衣服都自己洗。
但日常磨墨,收拾自己的书本,书箱,穿衣服,洗澡,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是自己做。
就连这次回乡尔雅和卫岳也没多带下人。
老宅中本就有周升两口在,再加上江锦娘和松柏,尔雅觉得够用了。
她以前就是穷人出身,又不讲究什么排场。
对于这几人她完全不打算收,便吩咐江锦娘先把他们的卖身契收好了等她找机会再送还荣家。
江锦娘收下卖身契,等周升把几人又领了下去后,她才低声对尔雅道:
“夫人,这人荣家都送来了,您再还回去是不是也不好?”
尔雅却摇了摇头,家里用的下人她不想跟任何人掺上关系。
江锦娘看尔雅满眼不赞同又道:
“就算您不想用那些人,也该从别处挑些好的,两位小公子年纪大了,身边都该添人了。”
尔雅却道:
“不急,等他们有了功名再说吧。”
江锦娘却道:
“两位小公子身边的人要仔细挑,现在开始准备也不早了。”
尔雅想想觉得这话也有理,便把此事记在了心上。
用了一天的时间,尔雅与卫岳才把整个老宅收拾妥当。
辛苦一天他们早早睡下,第二天一早巷子里就热闹了起来。
原来是杨家接到消息,有下人说看到荣家人回来了。
杨素云一大早就赶了过来,她一进门便满脸激动的拉着尔雅的手不放:
“你可算回来了,你要是再不回来都不知咱们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
说着杨素云红了眼睛,尔雅见她头发都斑白了。
一双手倒是保养的细腻白皙,手背却也有青筋冒出,眼眶也跟着发热。
心下更是一酸,反手攥住她的手轻轻摇了摇:
“看你说的,我这不是回来了,咱们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什么这辈子能不能见的话,咱们以后说话的日子还长着呢。”
杨素云这才拭了拭眼角,破涕为笑时眼角堆起细纹,却更显得和善:
“可不是我矫情,你都不知道这些年我有多念着你。
好不容易盼到你回来,这不是一见你就激动的不行。”
尔雅拉着她往堂屋走,两人脚步轻快,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年轻的时候。
杨素云边走边说着:
“我给你带了碧螺春来,知道你爱喝这个,怕你回来的匆忙家里没有喝不到。”
等两人进了屋,江锦娘端了茶水进来放到杨素云身边,尔雅坐下时打量着她。
青缎夹袄的领口绣着缠枝莲,虽不是什么新料子,却浆洗得挺括。
“你倒比我会保养。”
她笑着打趣,目光落在杨素云腕上那只翡翠镯子上,水头依旧清亮。
看来这些年杨素云的日子过的也挺舒心富裕。
杨素云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又放下茶盏,叹了口气道:
“什么保养不保养的,你看我老的,脸上都是褶子。
如今我大孙子都要成亲了,我马上就要有重孙子了。”
杨素云比尔雅年长几岁,卫辞的孩子又生的晚,所以她的孙子比平平安安大了不少。
尔雅听到杨素云的话也忍不住心生感慨,她与杨素云是同辈人。
如今杨素云都要当曾祖母了,她们是真的老了。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传来喧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