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162章 大过年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若不是大过年的,赵清虎真恨不能一巴掌甩这老头子脸上。

供奉族谱的木龛还在呢,打开了,族谱就在面前,他是百无禁忌啊。

阴阳怪气干啥

自古以来,谁家修建祠堂,不是富户多出,贫穷的少出些

平分,亏你也说的出口,这么大年纪都活狗身上去了

好歹是大年三十,不好吵吵。赵六爷虽然是个老顽固,可他背后几个儿子,正给自己挤眉弄眼呢。

“哎!”

在心中叹了口气,赵清虎看向了赵清牛。

赵清牛立马会意站了起来。

“建祠堂是全族的事情,可大家力有大小,这种事情,自然是有钱出钱,有力气出力气,我家愿意拿出一两银子。”

“好,清牛说得对。”

“没错,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等建祠堂的时候,多出出力就是。”

“我赵清狗也愿意出一两银子。”

老三、老四站了出来,一口气认领了二两银子缺额,众人除了竖起大拇指,也没别的话了。

见老四身边的赵书礼要站起来,赵清虎一个眼神过去,立马制止了他。

“我家出五百文。”赵大清开口了,认下了五百文。

“我家出一百文。”

“我出五十文。”

“我也出五十文。”

“我出二十文。”

“我出十文。”

------

不管多少,既然是修祠堂,每家每户,都是要认领一些的。

见差不多了,连赵六爷的儿子都出来,认领了二两银子,赵清虎这才开口。

“除了这些,其余的我家包圆了。”

建祠堂的事情,以赵清虎开口兜底结束。

这跟他原本的计划差不多。

至于族产的事情,也没人记账,他大伯赵大柱年纪到了,被大家推上族老之位前,族老就赵六爷一个人。

大字不识一个,让他记账,不是问秃子要头发吗

稀里糊涂的,能剩下七两多银子已经不错了。

事情解决了,赵清虎看了看两个老人。

几个意思,事情既然完了,解散啊,大家还要回去守岁呢。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提议的!那就是族长的事情,咱们老赵家一直没有族长,如今清虎成了朝廷册封的七品官员,今日我推荐他成为我绿竹村赵姓一族族长!”

赵大柱开口就是震撼人心的大消息,那就是提议让赵清虎当族长。

这让赵清虎有些意外,族长怎么就落到了他头上

他上面,还有两辈人啊。

就算是清字辈的,他也不是年纪最大的啊。

“大伯”

这种事情,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啊。

赵大柱摆了摆手,“大家都说说吧。”

“我同意!”赵清狗第一个站起来支持自家大哥。

“我也同意!”赵清牛紧随其后。

“我也同意!”赵书礼应声而起。

“我也同意。”狗蛋开口了。

赵六爷一家,没等老家伙开口,他几个儿子就站了出来,齐声同意了。

赵清虎算是实至名归,赵姓十九户,全都同意。

所以,赵清虎回家的时候,大郎不仅提着灯笼,还抱着一个木龛。

好家伙,自己就去参加一趟族中聚会,回来成了族长了

别说,古代族长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关键是,族中的族产,那钱袋子,他也带回来了。

赵六爷那被割了肉的心疼表情,他在灯火之下看的真切,想想就感觉暗爽不已。骂几句不痛不痒,拿走了族产,收回了他手里面那一点点微末的权力,这才是从老家伙身上割肉。

“爹,大哥你们回来了,快来暖一暖。”三郎见两人进来,立马开口招呼,随即惊呼道:“大哥,你怎么把供奉族谱的木龛抱了回来,咋回事啊”

这下,几个郎全都站了起来,围了上来。

族谱啊,记录了他们绿竹村赵姓的由来。

不是在赵六爷家里面供着吗,怎么他大哥抱回来了

“爹成了咱们赵姓的族长。”大郎道。

“啥”

众人有点懵,就出去一趟,回来老爹成了族长

“大郎,先把木龛放在条桌上供着吧,明早族人们要来家里拜族谱,你们也准备准备。”

“知道了爹。”

从大郎嘴里面知道了发生的事情,几个郎也都有些震惊。

他们没想到大爷爷竟然会提议他们老爹当族长。

老爹还年轻呢,就当上族长了

“罢了,木已成舟,先这样吧!等过了年,我去镇上找郑师傅一趟,先把祠堂建起来。”

略过了这个话题,三郎拿出了赵清虎的扑克牌。

守岁多无聊啊,当然要斗一斗地主,从他老爹手里面扣点银钱出来。

一直守岁到两根“通宵”燃烧干净,外面的天空也灰蒙蒙了,快天亮了。

赵清虎让大郎点了鞭炮,开了大门,迎接了新春,顺便祭拜了天地。

村里面赵姓人家,听到了他们家的鞭炮声,也都纷纷开始点鞭炮,开大门。

农家祭祀天地很简单的,就在大门口摆上供品,点上香烛就好。

赵清虎也没啥要求老天爷的,就走了个流程,便回房去眯一眯了。

感觉没睡一会,赵清虎就被二郎叫醒了。

大厅内,族谱已经翻开,摆在了高位。

第一页,记载的就是他们这一支的先祖,一男一女!是各自有一幅小画像在族谱上的,黑白描绘的,看上去都很富态,肯定是艺术美化的。

这就是族谱单开一页。

若是他赵清虎在族谱上也能单开一页,日后老赵家子子孙孙大年初一祭拜族谱的时候,也要把他的画像翻出来。

天亮不久,赵家的汉子们就来到了赵清虎家,带上了香烛。

一家一根蜡烛,三炷香,越多,便代表他们这一支赵姓子孙繁衍越昌盛。

大厅内摆了点心茶水,先来的就坐下吃点。

等人到齐了,赵清虎身为族长,才起身带着族人们对着族谱跪拜。

之后,便是在村中串门,给一些长辈拜年。

上午拜完了同姓,下午赵清虎带着儿子们,去村长家,其余各姓的族老家也走了一遍,给他们拜了年。

自古传下来的规矩,大年初一,多说一些吉利话,上各家看看老人,问候问候,送上一些祝福。

大年初一,是没人出村去拜年的,都是在本村内串门。

大年初二,才会外出拜年。

路上虽然有积雪,可也阻止不了,大年初二,外嫁姑娘回娘家拜年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