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 > 第64章 聋老太太病危 交给大清族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聋老太太病危 交给大清族谱

四九城的深秋,四合院的老槐树叶子纷纷飘落,宛如一场金色的雨。院里,老人们围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一旁嬉笑打闹,一片祥和。

谁也没想到,变故来得如此突然。昨天还拄着拐杖,在院里慢悠悠踱步,偶尔还能大声呵斥调皮孩子的聋老太太,一夜之间就病倒了。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而急促,往日的精气神消失得无影无踪。

秦淮茹心急如焚,她衣不解带地守在老太太床边,一会儿给老太太擦脸,一会儿摸摸老太太的额头,眼神里满是担忧。聋老太太却坚持不去医院,秦淮茹没办法,只好请了医生来。在后院老太太的正房里,医生熟练地给老太太挂上了盐水。点滴一滴一滴地落下,仿佛也在数着时间。

看着老太太的病情不见好转,她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拿起电话,把何大清招了回来。

\"大清啊...\"老太太的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却让何大清立刻俯身凑近,\"我时间不多了,有些话必须跟你说清楚。\"

秦淮茹刚给老太太梳好的发髻一丝不苟,银白的头发在枕头上铺开,像一捧雪。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仿佛回光返照般有了精神。

\"您别这么说,\"何大清喉咙发紧,强忍着哽咽,\"柱子家的小子还等着您教他认字呢,雨水也说这周末要带王泽来看您...\"

老太太轻轻摇头,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我这把老骨头自己清楚。大清,去,把我床底下左边第三块砖撬开。\"

何大清愣了一下,随即蹲下身,按照指示找到了那块松动的地砖。砖下是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个紫檀木小盒子,表面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已经有些褪色。

\"这是我替你爷爷保管了一辈子的东西。\"老太太接过盒子时,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现在该物归原主了。\"

盒子里是一本泛黄的家谱,封面上用端正的楷书写着\"临洮何氏宗谱\"。何大清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记载着何氏的起源:\"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

\"你爷爷叫何存正,'守法天可吉,如延永其存,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胜'的存字辈。\"老太太的声音忽然清晰起来,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他是甘肃临洮何家的庶出子弟,年轻时来四九城谋生路。\"

何大清脑海中浮现出前身记忆中那个模糊的身影——一个总是佝偻着背,沉默寡言的老头。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祖父竟有这样的来历。

\"那会儿我还是府里的格格,你爷爷在府里做杂役。\"老太太的眼神飘向远处,陷入回忆,可是我的出身自己的一切早被安排\"。他聪明,手脚勤快,我就让他跟着府里的厨子学手艺。谁能想到,这一学就学出了个名厨来。\"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吹得窗户吱呀作响。一片枯黄的槐树叶飘进来,落在床边的矮柜上。

\"后来世道变了,府里散了,你爷爷只能另谋生路。\"老太太叹了口气,\"等我们再见面时,他已经病得不成人形...那时候你才五六岁,你爸何正业刚刚能上小灶。\"

何大清感到一阵心痛,不知是来自前身的记忆还是自己的共情。他轻轻抚摸着家谱上\"何正业\"三个字,那是他从未谋面的父亲。

\"我看你们可怜,就把我最疼爱的丫鬟小凤许配给了你。\"老太太的眼中泛起泪光,\"小凤是个好姑娘,给你生了柱子和雨水...可惜她命薄,生雨水时伤了身子,没两年就走了...\"

一滴泪水落在何大清手背上,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前身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个温柔贤惠的妻子,因病痛折磨而日渐消瘦的面容,临终前对两个孩子的不舍...

\"要是小凤能看到现在的柱子一家,该多高兴啊。\"老太太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八个孙子孙女,个个都那么出息...雨水嫁得好,王泽那孩子也靠得住...\"

何大清翻开家谱后面,看到了字辈排序:\"守法天可吉,如言永其存。正大光明兴,万事成全胜。\"他猛然意识到什么,抬头看向老太太。

\"发现了吧?\"老太太虚弱地笑了笑,\"你爸何正业是'正'字辈,你是'大'字辈,柱子他们该是'光'字辈...可你当时不知道族谱,起了何雨柱、何雨水这样的名字。\"

何大清如遭雷击。他从未想过,自己给儿女起的名字竟断了家族传承。前身的记忆告诉他,当时只是觉得\"雨\"字吉利,哪知道还有这样的规矩。

\"不过没关系,\"老太太似乎看出他的懊悔,安慰道,\"现在知道也不晚。我吩咐你给柱子的孩子们起名,都犯明字...就是接续了这个传承...\"

老太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何大清连忙扶她坐起,轻轻拍打她的后背。咳嗽平息后,老太太的脸色更加灰败,呼吸也变得急促。

\"听我说,大清,\"老太太紧紧抓住他的手,力道大得惊人,\"何家是大家族,虽然乱世有不出世的祖训,但人脉极广。甘肃临洮的本家现在日子不好过,但骨气还在...你如今在四九城站稳了脚跟,该回去认祖归宗...\"

何大清感到一阵震撼。他从未想过自己背后可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网络。前身的记忆中,何家一直是单门独户,哪知道竟有这样的渊源。

\"我找人打听过,\"老太太继续说,声音越来越弱,\"临洮何家现在需要一个领头人...你有本事,有人脉,若能当上族长,对两边都是好事...\"

何大清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

\"这盒子底下...有一封信...\"老太太的呼吸变得急促,\"是我写给临洮何家长老的...他们会认你的...\"

何大清从盒底摸出一封已经泛黄的信,信封上用娟秀的毛笔字写着\"临洮何氏宗亲启\"。

\"还有...\"老太太的瞳孔开始扩散,但依然强撑着说完最后一句话,\"柱子家的孩子...我看明远可堪大用...\"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的手突然松开了。她的眼睛还睁着,嘴角带着一丝微笑,仿佛看到了很远的地方。窗外的风停了,一片寂静中,何大清听到自己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老太太?老太太!\"他轻声呼唤,却得不到任何回应。那只枯瘦的手已经彻底失去了温度。

何大清缓缓将老太太的手放回被子里,轻轻合上她的双眼。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紧紧抱住那本家谱,仿佛抱住了整个家族的重量。

四合院的定海神针,就这样静静地走了。但何大清知道,老太太留给他的,不仅是一本家谱,更是一个家族的希望与未来。

他翻开家谱最后一页,发现那里记录着何氏家族近代的迁徙路线和各支系的简单情况。其中一行小字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京畿何氏,何存正一支,擅庖厨之术,现居四九城南锣鼓巷...\"

何大清突然明白了老太太的良苦用心。她不仅是在归还一件物品,更是在为他指明一条道路——一条可以让他和整个何家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道路。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槐树的枝叶,在房间里投下斑驳的光影。何大清坐在老太太床边,久久不愿离去。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筹划——如何向柱子解释这一切,何时启程前往甘肃,怎样与临洮何家建立联系...

而这一切,都源于床上这位安详睡去的老人,用她生命最后的时光,为一个家族点燃了传承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