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80红顶商人 > 第410章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0章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

“她…她是市委书记的女儿??”结结巴巴地问道,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角,“那她…她为什么一直在帮我们呀?”

顾方远看着马秋元困惑的表情,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站起身,走到马秋元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别想那么多,”他语气轻松,“柳如雪是一位热爱工作的好同志,正因为做事公正,我们才相处得不错。”顺手给自己茶杯续上热水。

马秋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眉头仍然紧锁着。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忧心忡忡地问道。

顾方远没有立即回答。

回到办公桌,慢条斯理地从抽屉里取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根点燃。

烟雾缭绕中,他眯起眼睛,一只手夹着烟,另一只手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沉思良久....

他终于开口:“不出意外,应该是市领导特地和报社打了招呼,不准刊登对我们有利的文章。”

“那接下来我们如何传播消息呀?”马秋元焦急地搓着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顾方远双眼微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去找顾方伟,”他弹了弹烟灰,“把这件事来龙去脉跟他说一下,他会帮忙解决的。”

“好!那我现在就去。”马秋元如释重负,立刻捧着资料转身离开,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顾方远之所以如此信任顾方伟,是因为这个堂哥一直养着一群特殊的“倒爷”。

他记得顾方伟曾经拍着胸脯说过:“我靠着这群倒爷发家,现在有钱了,绝对做不出过河拆桥的事情。”

正是这份义气,让顾方伟将那些倒爷发展成了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他将整个销售区域划分为无数个小块,每个倒爷负责一小片区域。

这种独特的销售模式,不仅让那些倒爷过上了滋润的生活。

更在无形中编织了一张覆盖城乡的消息传播网。

顾方远之前做市场调研时,就是依靠这张网络收集的数据。

现在,当传统媒体渠道被封锁时,这张网络将成为最有力的武器。

“没了报纸宣传,”顾方远掐灭烟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那就改成口口相传。任他常委会权力再大,也没法堵住所有民众的嘴。”

关于正品和冒牌货之争,很快在民众间掀起热议。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此事的议论。

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来:

“黑心厂商只为钱,纸板也能当鞋穿。

广告吹得夸上天,到手方知是云烟。

包装精美赛神仙,三天开线露真颜。

售后电话打千遍,跑断腿来嘴磨穿。

投诉无门空喊冤,假货横行谁把关?

劝君擦亮两双眼,莫让劣品再骗钱!”

民众的心态总是如此微妙。

当他们认可一件商品时,恨不得把它夸上天;一旦发现问题,又会毫不留情地挑刺。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中,真正的好产品才能脱颖而出。

这就是商业丛林法则的残酷之处——只有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顾方远之所以敢打这场硬仗,正是因为他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仿冒厂家的产品质量都很差吗?

当然不是。

在众多仿冒企业中,确实存在一些注重质量的厂家。

但问题是,这些质量尚可的仿冒品,反而在无形中为顾家品牌做了宣传。

它们虽然会短期内影响利润,却不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致命打击。

以后利用法律武器,在家失去的重新拿回来就可以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商品。

它们不仅价格低廉,质量更是惨不忍睹,严重损害着顾家品牌的声誉。

一个企业的根基是什么?

正是品牌价值!

而这些劣质仿冒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锄头,正在疯狂刨挖着顾家的根基,必须尽快铲除!

随着舆论战的深入,正品与假货之争愈演愈烈。

几起市井间的争执案例,也被传到顾方远这里。

【场景一:供销社前的争执】

县城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队。张婶挎着印有“劳动最光荣”的帆布包,突然拉住隔壁李阿姨的蓝布褂子:“大妹子,你这顾家水果罐头看着咋不对劲呢?”

李阿姨得意地拍了拍印着大红字的玻璃罐:“供销社新进的,比百货大楼便宜三毛钱呢!”

张婶从“为人民服务”的绿挎包里掏出一张《正牌和盗牌商品区分》,指着上面的报道:“你看看,正品罐头的铁皮盖是光面的,你这个有花纹。还有,”她指着罐底,“正品这里打着钢印批号,你这个就一个红戳子。”

排队的人群都凑过来看热闹。

李阿姨的脸“腾”地红了,把罐头往篮子里一塞:“能吃不就行了!”说完急匆匆往家走,身后传来七嘴八舌的议论。

【场景二:工厂门口的较真】

国营纺织厂下班铃刚响。

天气即将入冬,两个穿着劳动布工装的青工在厂门口跺着脚取暖。

“小王,你这袋顾家汽水哪买的?供销社这两天都断货了。”

小王得意地晃了晃印着“振兴中华”字样的塑料袋:“四围山集市买的,才一毛五一袋!”

老李接过来对着路灯看了看:“你小子怕是买到假货了。”他指着袋口,“正品是机器封口,整齐得很。你这个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拿烙铁烫的。”又闻了闻,“正品是橘子香,你这咋一股糖精味?”

小王的笑容僵在脸上。

这时厂区广播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他低着头快步走开,把那袋汽水悄悄扔进了路边的铁皮垃圾桶。

【场景三:居委会门口的辩论】

居委会门口的黑板报前,一群大妈正在讨论今年冬天穿棉袄好,还是穿羽绒服好。

这时,刚好有一位大家熟悉的大妈从她们旁边路过。

“老刘,你这件羽绒服看着真厚实,哪买的?”

刘阿姨得意地摸着印有“顾家”商标的衣领:“我儿子从四围山买的,才三十五块钱!”